20xx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指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竞赛委员会专家组的提 问,完成答辩。 若超时,专家组有权终止参评选手的答辩。 (6)评审标准 ①初评标准 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权重 1 科学性 没有科学性错误 5 2 教学目标 兼及学科教学目标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目标, 符合教学大纲和课程改革要求,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10 3 信息技术与 学科整合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能够有意识地渗透信息意识的教育 20 4 教师课堂 教学行为 在 导入、讲解、提问、直观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 和 评价学生等 环节,展示 教师的教学 技能水平 10 是否能与学生有效地沟通 , 是否了解学生的意图及其问题所在 , 是否注重为学生创造利于交流的宽松环境 10 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10 12 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权重 5 教学效果 能够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15 6 教学设计及 教学反思 符合参评内容中提出的各项要求,文字结构清晰、流畅 10 7 教学课件 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现教学内容,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0 ②决赛评比标 准 序号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权重 1 初评入围 初评入围作品自动获得 10 2 教学课件 体现数字化信息技术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 3 能够清晰准确地展现教学内容 4 能够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 3 教学过程 (通过观看 录像片段)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能够有意识地渗透信息技术的教育 15 在 导入、讲解、提问、直观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 和 评价学生等 环节,展示教师 的教学 技能水平 5 是否能与学生有效地沟通 , 是否了解学生的意图及其问题所在 , 是否注重为学生创造利于交流的宽松环境 10 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 10 教学效果明显 10 4 说课 演示软件能够准确地反映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课件的特征 10 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完整、重点突出 10 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理性反思 10 13 (二 )评选项目作品报 送 须知 (1)独创作品 中小学生 应 独立进行作品的创意、设计并自己动手实现创作,指导教师可以给予指导,但不能直接动手参加制作。 (2)作品数量 小学组、初中组每件作品的主要作者最多不超过 2 名,高中组每件作品限报 1 名作者;每名作者限报 1 件作品。 各地组委会以省(市)为单位,按作品上报名额分配报送“评选项目”的作品参加全国评比 ,并于 2020 年 5 月 1 日前( 以当地邮局邮戳为准)报送到全国组委会办公室。 报送作品时须一并报送以下材料。 (1)电子文档材料 该类材料包括: 推荐参评作品光盘(请各省集中组织刻录,一式 2份),内含参评作品、申报 作品汇总表 (附表 1)、作品申报表(附表 附表 3)和作者照片等电子文档材料。 参加主题网页制作、 DV 短片创作、网络动漫创作项目的选手在提交作品的同时还需提交一个作品创作演示文稿(仔细说明设计思想、制作过程、参赛心得及使用软硬件工具等内容),作品和演示文稿均为赛项非常重要的评分项目之一。 内容以文件夹形式,建立“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参评作品”;二级文件夹,分别命名为小学、初中、高中;三级文件夹,分别命名为 爱我家乡主题网页制作、动画、漫画、智能机器人创新设计、 DV短片创作、发明创新和 教学实践与评 优 ;四级文件夹,分别命名为作品名称,并确保能够运行。 (2)文字材料 ①申报作品汇总表 (附表 1)。 ②有作者本人亲笔签名的 作品申报表 ( 附表 附表 3)。 ③各省活动专家推荐登记表(附表 5)。 全国组委会专家指导组对各地所报作品先予以审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作品予以取消其参评资格:有明显的政治原则性错误和科学常识性错误的作品;任何弄虚作假行为;已正式出版的作品(产品)、已在有关网站或媒体上刊登的作品和已在其他全国性比赛活动中获奖的作品。 14 (1)初评 初评包括资格初审、作 品安装和运行测试等程序,通过技术测试的作品将参加复评。 如发现的一般性技术测试问题,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将联系各地组委会进行修复。 (2)复评 由全国组委会特聘专家、各省推荐专家等相关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进行综合评审并初步拟定作品获奖等级。 (3)终评 2020 年暑假期间,全国组委会将组织获奖作品(拟定一、二等奖)的主创人员参加全国决赛。 本届活动决赛暂定爱我家乡主题网页制作、网络动漫创作、 DV 短片创作项目实行技术测试。 决赛将采用技术测试和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①技术测试 作者根据现场命题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机 操作(完成或部分完成一件作品),由评审组专家现场审议其使用电脑及相关软件的熟练程度。 全国组委会将在现场提供有关电脑设备、制作工具(软件)和部分素材资源,要求作者在局域网环境下完成现场创作。 ②答辩 在规定的时间内,演示、介绍自己的参评作品,回答评审组专家的现场提问。 四、竞赛项目竞赛细则 (竞技类 ) (一 )网络中文 网络中文竞赛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技术来完成的有关能力与知识应用的竞赛活动,旨在检验学生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 竞赛目标:利用网络资源建造多元化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熟练运用网络资源, 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竞赛内容:网络中文竞赛分为基础知识测评、写作能力测评和应用能力测评(探究性学习)。 网络中文竞赛分为“国内组”和“海外组”。 国 内 组 母语为汉语的小学生( 四年级至六年级)、 初中生和高中生,比赛分为小学组 、初中组和高中组。 15 (1)小学组 ①竞赛内容。 测评内容为中文录入与校对。 参赛选手使用竞赛软件完成中文录入与校对两部分的内容。 两部分内容的作答不分先后顺序。 比赛内容分为甲、乙两部分。 时间为 10 分钟。 甲:速度测试(占中文录入与校对 成绩的 50%)。 每位参赛选手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录入竞赛委员会指定的一篇文章或多篇文章的节选。 文章来源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中的文章或文章的节选。 时间为 5 分钟。 乙:校对测试(占中文录入与校对成绩的 50%)。 每位参赛选手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录入竞赛委员会指定文章的同时,对文章进行校对,纠正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 时间为 5分钟。 提示:依据国家有关机构推广普通话的要求,内地小学组的参赛选手在进行基础知识测评的甲部分竞赛时,要求使用“全拼输入法( 60%) +自选输入法( 40%)”,或完全使用全拼输入法;进行基础知识测评乙部分 竞赛时,对输入法没有特别要求,可以使用任意一种以计算机键盘录入中文的输入法。 参赛选手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读梗概写故事或读故事写梗概的测评题目 , 参赛选手可任选一种方式参赛。 读梗概写故事即阅读一位著名人物的故事梗概,按照一定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故事写具体。 读故事写梗概即在网上搜索一篇文章或一本读物,快速阅读后写出故事梗概。 每种类型的作品字数(含题目、引言)不得超过 600 字,超过字数不予评分。 时间为 40分钟(含上传作品时间)。 即利用网络学汉 语,包括汉语知识和课文中的百科知识。 汉语知识,如成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古诗词完形填空,故事题目和人物匹配等;课文中的百科知识,如利用网络查找课文的人物、事物、景物、事件和专业术语的解释等。 这是一个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跨学科问题的综合性测试项目。 组委会将根据一些现象或事实,提供一些资料或数据,要求参赛选手据此选择(或确定)搜索网络信息并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文档。 如作旅行计划,按照制定的旅游目的地或旅行线路,利用网络资源写旅行计划。 每种类型的作 品字数(含题目、引言)不得超过 600 字,超过字数不予评分。 时间为 40分钟(含上传作品时间)。 ②竞赛方式。 使用“阿珊打字通”竞赛软件完成基础知识测评甲、乙两部分竞赛的内容;使用 office 软件完成写作能力测评和应用能力测评的题目,并根据竞赛委员会的要求,对文章的格式和版面进行调整。 ,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与目前国内普通中小学所用计算机的主流配置相同。 计算机安装的系统、软件和输入法将于决赛前在全国组委会的网站 16 上公布,网址:。 识测评的总成绩为甲、乙两部分成绩相加的平均分;作文能力测评和应用能力测评的成绩为百分制,裁判按评分标准对作品进行评审。 ,竞赛内容和竞赛形式与内地选手一致。 ,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包括引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 与传统主题作文不同的是,本届比赛完全基于网络环境进行,参赛选手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在作文后注明出处(网址),或者在文章中加入体现文章主题的图片等等,使文章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行文连贯,将自己的想象力与网络资源相结合。 ③竞赛样题 ,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 17 (2)初中组 ①竞赛内容。 测评内容为中文录入与校对。 参赛选手使用竞赛软件完成中文录入与校对两部分的内容。 两部分内容的作答不分先后顺序。 比赛内容分为甲、乙两部分。 时间为 10 分钟。 甲:速度测试(占中文录入与校对成绩的 50%)。 每位参赛选手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录入竞赛委员会指定的一篇文章或多篇文章的节选。 文章来源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中的文章或文章的节选。 时间为 5 分钟。 乙:校对测试(占中文录入与校对成绩的 50%)。 每位参赛选手须在指定 的时间内,录入竞赛委员会指定文章的同时,对文章进行校对,纠正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 时间为5 分钟。 参赛选手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写推介短文或话题作文的测评题目 , 参赛选手可任选一种方式参赛。 写推介短文即参赛选手利用网上资料,把指定的产品或景点推介给一定的对象。 写话题作文即参赛选手利用网上资料,针对某一话题进行作文。 每种类型的作品字数(含题目、引言)不得超过 800 字,超过字数不予评分。 时间为 40分钟(含上传作品时间)。 即利用网络学汉语,包括文学常识和阅 读理解。 文学常识,如作家作品匹配、古诗词填空等;阅读理解,如利用网络解决短文阅读中的问题等。 这是一个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跨学科问题的综合性测试项目。 竞赛委员会 将根据一些现象或事实,提供一些资料或数据,要求参赛选手据此选择(或确定)信息搜集与编辑。 如编辑整理一周要闻;如作活动计划或社会研究活动。 要确定主题,制订研究方案,明确研究过程和方法,并形成研究成果报告。 每种类型的作品字数(含题目、引言)不得超过 800 字,超过字数不予评分。 时间为 40分钟(含上传作品时间)。 ②竞赛方式 机操作。 使用“阿珊打字通”竞赛软件完成基础知识测评甲、乙两部分竞赛的内容;使用 office 软件完成写作能力测评和应用能力测评的题目,并根据竞赛委员会的要求,对文章的格式和版面进行调整。 ,计算机的软硬件配置与目前国内普通中小学所用计算机的主流配置相同。 计算机安装的系统、软件和输入法将于决赛前在全国组委会的网站上公布,网址:。 ,对输入法没有特别要求,可以使用任意一种以计算机键盘录入中文的输入法。 为甲、乙两部分成绩相加的平均分;作文能力测评和应用能力测评的成绩为百分制,裁判按评分标准对作品进行评审。 ,竞赛内容和竞赛形式与内地选手一致。 18 ,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包括引用文字、图片和表格等。 与传统主题作文不同的是,本届比赛完全基于网络环境进行,参赛选手可以在互联网上查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在作文后注明出处(网址),或者在文章中加入体现文章主题的图片等等,使文章图文并茂、内容完整、行文连贯,将自己的想象力与网络资源相结合。 (3)高中组 ①竞赛内容。 测评内容为中文录入与校对。 参赛选手使用竞赛软件完成中文录入与校对两部分的内容。 两部分内容的作答不分先后顺序。 比赛内容分为甲、乙两部分。 时间为 10 分钟。 甲:速度测试(占中文录入与校对成绩的 50%)。 每位参赛选手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录入竞赛委员会指定的一篇文章或多篇文章的节选。 文章来源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中的文章或文章的节选。 时间为 5 分钟。 乙:校对测试(占中文录入与校对成绩的 50%)。 每位参赛选手须在指定的时间内,录入竞赛委员会指定文章的同时,对文章进行校对,纠正文章中出现的错别字。 时间为 5分 钟。 参赛选手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新闻点评或给材料作文的题目 , 参赛选手可任选一种方式参赛。 新闻点评即对网上的最新热点新闻进行简要评论。 给材料作文即根据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动画材料或图表材料,利用网上信息资料完成作文。 每种类型的作品字数(含题目、引言。20xx年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指南(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