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科学复习用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 7 节 电热器 1.知道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 2.理解电流通过导体发出热量相关的因素 3.理解焦耳定律,并能运用该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a a b 第 9 节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 描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 能用简单事例解释能量的转化与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 a a 第五册 第四章 第 1 节 食物和摄食 1. 说出人体七大营养素的作用 a 第 2 节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说出食物中蛋白质、糖 类、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2.举例说明消化酶在人体消化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对比实验,说明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条件 a b b 第 3 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1.说出人体血液的组成 2.学会阅读“血常规”化验单 3.通过观察,描述人体心脏、血管的结构以及血液循环 4. 实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现象,并知道 判断三种血管的依据 a a a b 第四节 能量的获得 a a 第 5 节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1. 根据植物和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归纳、概括生物新陈代谢中物质 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a 第 2 节 太阳系的形成与宇宙的诞生 1. 解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领悟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 2.了解太阳系的形成 a a 14 第 5 节 生物的进化 1. 了解化石的概念 2.说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a a 第 6 节 进化和遗传 1.识别 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举例说明基因的作用以及基因工程 3.描述常见的遗传病 4.通过调查近亲结婚的危害,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 a a a a 第六册 第二章 第 1 节 种群和生物群落 1. 识别常见的生物种群 2.区别不同 生物群 落(包括植被) a a 第 2 节 生态系统 1.描述生物圈的涵义 2.了解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4.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 5.利用生态系统的原理,解释生产、生活实际中一些简单问题 6.通过碳循环了解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 a a b a c a 第 3 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结合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现象和意义 2.说出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3.说出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b a a 第六册 第三章 第 1 节 健康 1.描述健康的三要素 a 第 2 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1.细菌、病毒的威胁 2.说出传染病的特点 3. 说出传染病的传播三环节及其预防措施 4. 列举常见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 a a a a 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 1.识别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3.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包括人工自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a a a 第 5 节 照顾好你的身体 1.了解环境毒物和食物中毒 2.描述平衡膳食的观念 3.描述吸毒、酗酒、吸烟等不良嗜好的危害 4.人体的血量 5.描述人体 ABO血型和输血原则 6. 认同献血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a a a a a a 15 m =ρ v v = m ρ 二、精析 物理部分 知识梳理 第一册第一章 质量与密度 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公式: ρ = → 单位: 1 克 /厘米 3 = 103 千克 /米 3 应用:求质量、体积及密度(物质鉴别) 注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密度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第二册第一章 声波 波的存在 电磁波 光波 波的作用:传播信息 特点:( 1)光的传播不需依赖于一定的物 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 2)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两种不同物质界面上会发生 在传播过程中光的路线是可逆的。 速度: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真空中光速最大,数值为 3 108 米 /秒。 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 —— 平面镜成像 漫反射 密度 m v 波 光的传播 种类 光的反射 项目 不同点 相同点 镜面 反射 反射面 光线特点 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整光面 如果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光线仍平行。 漫反射 粗糙不平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空气→水(其它)∠入>∠折 水(其它)→空气∠入<∠折 16 折射现象特点: 凸透镜 凹透镜 眼睛 —— 视力的矫正 类型 特点 矫正方法 近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前 戴凹透镜 远视眼 来自于远方物体的光成像在视网膜后 戴凸透镜 第二册第二章 运动的描述 ( 1)机械运动:当一个物体 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 2)参照物:研究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所选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地面或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 ( 3)运动和静止的判断方法 ( a)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 b)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改变,若不变则静止;若变则运动。 (4)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 直线运动 通过的路程相等。 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速度与平均速度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 = s / t 单位:米 /秒(主单位),千米 /小时(常用单位) (1)速度 透镜 光的折射 名称 形状 性质 特点 凸透镜 中间厚边 缘薄 对光起会聚作用,有实焦点 能成实像和虚像 凹透镜 中间薄边 缘厚 对光线 起发散作用,有虚焦点 只能成虚像 17 (2)平均速度: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通过的距离与通过这段距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 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 1)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 2)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 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必须同时存在。 ( 2)施力物体与受力 物体的判断 单位:牛顿( N)。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大小 力的三要素 方向 作用点 力的测量、力的图示 (1)力的测量工具 —— 测力计:实验室常用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使用时应注意:( 1)零点的确定。 ( 2)量程的选择。 ( 3)最小刻度值的判断。 ( 4)让弹簧自由伸缩。 ( 5)视线与刻度相垂直。 (2)力的图示: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注意:( 1)明确受力物体。 ( 2)选择合适标度。 ( 3)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力只画一个作用点,只确定一个标度。 常见的力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作用点:重心。 外形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重力 方向:竖直向下。 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G = mg, g = 牛 /千克。 表示质量是 1 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牛。 注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 质量 作用效果 力 施力物体 —— 施加力 受力物体 —— 受到力 18 区别 符号 G m 概念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物 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方向 竖直向下 单位 牛顿( N) 千克( kg) 联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 G = mg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或 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 动摩擦力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改变方法:( 1)改变物体间的压力。 ( 2)改变物体表面粗糙程度。 ( 3)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相互转变。 注意:(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 2)静摩擦力可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 a)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b)大小相等;( c)方向相反;( d)同一直线。 (或者说合力为零) (3)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速度大小 运动方向 注意:只要有一个方向改变,运动状态就发生改变。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地,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物体总保持原来 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大小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大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第三册第一章 (2)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 种类: 运动状态 19 压强 (1)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重力 压力 概念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产生条件 地球表面的一切物体 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 大小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G = mg 物体水平放置时 F = G 方向 竖直向下 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作用点 重心 受力物体的受力面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 果 公式: p = F / S 单位: 1 牛 /米 2 = 1 帕斯卡(简称帕) 液体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浮力 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 方向:竖直向上 F 浮 = G 空 - G 液 —— 称量法 ( G 空 、 G 液 分别为物体用弹簧秤称得空中和液体中的力) F 浮 = F 上 - F 下 —— 压力差法 ( F 上 、 F 下 为液体中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 F 浮 =ρ 液 g V 排 —— 阿基米德定律: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 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物体全部浸没 —— 悬浮 V 物 = V 排 物体部分浸没 —— 漂浮 V 物 > V 排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或(液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第五册第三章第1-5节 (2)压强 浮力 大小 F 浮 = G 物 20 简单机械 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动力 F1:使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五要素 支点:固定不动的点 阻力 F2:阻碍杠杆转动 的力 阻力臂 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平衡条件: F1 L1 = F2 L2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转动 省力杠杆 L1> L2 种类 等臂杠杆 L1= L2 费用杠杆 L1< L2 注意:动力臂、阻力臂的画法:定支点,作二线(画出力的作用线)画力臂。 (2)滑轮 种类 结构 实质 特点 注意点 定滑轮 等臂杠杆 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 F = G S = h 动滑轮 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能改变力的大小,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F = 1/2G S = 2h 滑轮组 既能改变力的大小,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F = 1/nG S= nh ( n 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条数) 注意:滑轮组绕线法则:奇动偶定(与动滑轮相连后的绳子条数 n 为奇数时,绳子起点在定滑轮上, n 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