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湖北省普通高校阳光招生百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② 烈士子女及其兄弟姐妹。 ( 3)同时符合第( 1)( 2)条有关情形的考生,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的附加分,且不得超过 20 分。 ( 4)恩施州、十 堰市及宜昌市五峰县和长阳县的考生(以高考报名号为准)报考所在市、州高校者,神农架林区的考生(以高考报名号为准)报考十堰市、宜昌市高校者,可以在其高考特征成绩总分基础上增加 20 分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24. 符合政策性照顾条件的考生如何办理优录证明材料审核手续。 何时办理。 考生在规定时间填写省招办统一制定的优录表,优录证明材料报审时一律要出示规定的相关原始证件,复印件无效。 加分投档的优录证明材料由县(市、区)招办初审,省招办终审。 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录证明材料由县(市、区)招 办初审,市(州)招办终审。 加分投档考生的优录证明材料需经有关部门核实盖章: ( 1)少数民族考生:具有少数民族身份的父亲(或母亲)以及考生的家庭户口簿。 须经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和县(市、区)民族事务管理部门审核盖章。 ( 2)归侨(指回国定居的华侨):归侨证。 须经市(州)和县(市、区)外事侨务部门审核盖章。 ( 3)华侨子女(华侨是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定居证明材料,证明考生与华侨关系的证件(如户口簿),考生的侨眷证。 须经市(州)和县(市、区)外事侨务部门审核盖章。 ( 4)归侨子女:归侨证,证明考生与归侨关系的证件(如户口簿)。 须经市(州)和县(市、区)外事侨务部门审核盖章。 ( 5)侨眷高级知识分子子女(侨眷高知是指侨眷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华侨身份证明(由中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证明材料),考生父亲或母亲的侨眷证,华侨与侨眷之间的关系证明,考生父亲或母亲的高级知识分子证件,证明侨眷高级知识分子与考生关系的证件(户口簿)。 须经市(州)和县(市、区)外事侨务部门审核盖章。 ( 6)台湾省 籍考生:证明台湾省籍的证件。 须经省台办审核盖章。 ( 7)省级以上体育竞赛优胜考生:获奖证书及获奖时的成绩册。 须市(州)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盖章。 ( 8)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退役证件、自谋职业证和户口簿。 须经常住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和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 9)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退役证件,获奖证书。 须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 10)烈士子女、烈士兄弟姐妹:烈士证书,证明考生与烈士关系的证件。 须 经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核盖章。 省招办集中审核优录证明材料的时间为 3 月 19 日至 31日。 省招办不对中学和考生个人办理优录证明材料审核手续。 25. 恩施州、十堰市、宜昌市的五峰县和长阳县的考生报考所在市(州)高校,神农架林区的考生报考宜昌市、十堰市的高校,可享受加分投档照顾政策,投档时有什么规定。 恩施州、十堰市及宜昌市五峰县和长阳县的考生(以高考报名号为准)报考所在市(州)高校,神农架林区的考生(以高考报名号为准)报考宜昌市、十堰市高校,可以在其高考特征成绩基础上增加2 0分投档。 投第一志愿时,上述考生的投档成绩为 “面向当地院校成绩 ”(即:高考特征成绩加 20 分);投第二志愿时(第二志愿为多个平行志愿),上述考生先以特征成绩参与平行志愿投档,再将 “面向当地院校成绩 ”达到了院校第二志愿调档分数线的考生档案补投给学校,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从 2020 年起,十堰、恩施的本科院校录取当地考生的人数不超过本校在鄂招生计划的50%。 26. 我省对加分投档考生公示办法有哪些规定。 根据《省教育厅、省纠风办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加分投档考生公 示工作的通知》(鄂教监 [2020]1号)规定,对经审核后可享受照顾政策的加分投档的考生名单要进行层层公示。 首先由中学在校内公示一周(社会考生由县市招办公示),无异议后才能上报县(市、区)招办。 县(市、区)、市(州)招办要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才能上报省招办,最后省招办将全省加分投档考生名单集中在湖北招生信息网( 6 月 1日 —6 月 20 日。 公示内容包括:考生姓名、高考报名号、毕业中学、加分投档项目、父亲和母亲的姓名以及工作单位等。 在公示期间,发现考生享受加分投档政策的身份与事实不符的,可向省招办举报,由有关部门核实,经核实后取消不符合加分投档政策考生的加分投档资格。 公示期满后,再发现考生弄虚作假的,一律取消当年参加普通高校录取资格。 并对在普通高校招生加分投档考生中弄虚作假的有关部门相关责任人视情节给予行政处罚,并在媒体上予以曝光。 27. 今年我省高考报名基本情况怎样。 2020 年我省报名参加普通高考考生 万人 ,其中普通高中毕业生 48 万人左右,比去年增加近 3 万人。 我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参加高职统考的中职毕业生报名人数大幅减少,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报名人数仍然呈逐年增长态势,而今年的招生计划与去年相比没有增加,高校招生尤其是重点院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建议考生不要轻易放弃录取机会,不要轻易选择复读。 从今年开始对录取后不到学校报到的考生,省招办将其不报到的情况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如果考生下一年度参加高考,则提供给高校录取时参考。 第二部分 招生计划和高校招生章程 28. 招 生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招生计划是怎样公布的。 省招办通过 2020 年《湖北招生考试》杂志(5、6、7、8期)和湖北招生信息网对社会公布招生计划。 省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包括:录取批次(提前批、第一、二、三、四批);学校全称及代号;院校所在地点;招生总数;科类(文科、理科、艺术、体育);招生专业、代号及人数;学制;收费标准;生源范围等。 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我省公布招生计划是按批次、分科类排列的,其排列顺序与填报志愿使用的机读志愿卡相对应。 招生计划共分十一部分。 第一部分为提 前批文理类、艺术类、体育类院校(专业),第二部分为第一批本科院校,第三部分为部委属院校与武汉市合作建设计划,第四部分为第二批本科(一)院校,第五部分为第二批本科(二)院校,第六部分为第三批本科院校,第七部分为第四批高职高专(一)院校,第八部分为第四批高职高专(二)院校,第九部分为招收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院校,第十部分为招收参加高职统考的中职毕业生院校,第十一部分为招收双特色学校毕业生院校。 少数民族预科班、民族班和西藏班招生计划与院校的其他专业计划一并公布,不单独公布。 《湖北招生考试》杂志 第5期登载:第一部分招生计划。 《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第6期登载:第二、三部分招生计划。 《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第7期登载:第四、五、六部分招生计划。 《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第8期登载:第七、八、九、十、十一部分招生计划。 29. 考生阅读招生计划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考生填报志愿要以 2020 年《湖北招生考试》杂志第5、6、7、8期登载的招生计划为准。 院校名称前的4位数字为院校代号,专业名称前的2位数字为专业代号,专业名称后括号内的内容为专业方向 (名称)等。 在我省公布的招生计划中,院校及专业代号系省编代号,仅限湖北省考生及在湖北省招生的院校 2020 年使用。 (2)本科学制一般为四年、高职高专学制一般为三年,在招生计划中均不注明学制年限。 对学制有特殊规定的,如7年制本硕连读专业,则在专业后面标明 “7年 ”,高职高专为两年学制的,则标明 “2年 ”。 (3)招生计划中公布的各院校学费标准系各院校提供,有些院校(专业)学费标准待定,实际的收费标准按院校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物价部门规定执行。 (4)高考外语为非英语语 种的考生,应通过查询招生章程等方式了解所填报院校(专业)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是否招收非英语语种的考生。 (5)少数民族预科班只招收院校指定地区且办理了少数民族优录证明的考生,生源范围在专业后面注明。 (6)少数院校在我省有西藏班计划,西藏班计划在专业后注明,录取到西藏班的考生毕业后必须到西藏工作一定的年限。 (7)考生要对照《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身的体检结果,在填报志愿时,避开院校不予录取的相关专业或考生不宜就读的相关专业。 30. 招生录取期间 高校增加计划(也称调整计划)如何使用。 招生录取期间,高校根据部分省、市生源情况,往往会增加一部分招生计划,也称调整计划或机动计划。 根据教育部规定,高校在录取期间增加计划的使用,必须根据生源情况由学校集体研究决定,严格使用原则、使用程序、使用范围和使用责任,不得降低录取标准指名录取考生。 省招办根据高等学校增加计划数及使用的有关要求,在高等学校所在批次线上按考生志愿及分数顺序进行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严禁高等学校利用增加计划巧立名目向考生收费。 今年,第一批本科院校在录取期间向我省增加计划,可以 通过非志愿投档方式录取批次线上 20 分且不低于校线的考生。 31. 录取过程中,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何时向全体考生公开征集志愿。 录取过程中,省招办将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计划面向全体考生公开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具体时间为: 7 月 17 日 第一批本科,体育类本科,艺术本科(二); 7 月 23 日 第二批本科(一); 7 月 28 日 第二批本科(二),艺术本科(三); 8 月 3 日 第三批本科,艺 术、体育类高职高专; 8 月 12 日 第四批高职高专(一); 8 月 17- 18 日 第四批高职高专(二); 9 月 22—23 日 高职高专补录。 32. 高校招生章程有哪些主要内容。 怎样查询。 招生章程是招生院校向社会公布招生方案和录取规则等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 按照教育部规定,招生章程的内容主要包括:高等学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或独立学院、高 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湖北省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语种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数级差,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有提前单独招生考试的院校,要说明提前单独招生考试的规则),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和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 高校一般通过本校网站公布招生章程,考生可以登陆高校网站查询招生章程具体内容。 第三部分 填报志愿 33. 什么是高考志愿。 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高考志愿的填报。 高考志愿是指考生在选择自己希望就读的高校与专业时,按规定形式向招生部门和招生院校就自己的决定所表达的书面意见。 考生填报志愿一般采取填涂志愿卡(表)的形式,高考志愿可以看作是考生与院校之间按招生规则进行双向选择的协议。 在招生政策范围内,只有考生与院校双方都同意的选择,才会圆满实现。 高考志愿既是省招办投档的重要依据,又是招生院校录取新生的必要条件。 我省高校招生以考生统一填报的志愿(含征集志愿)为录取依据,省招办按考生填报的志愿从高分 到低分投档,没有按省招办统一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填报志愿的考生,不可能被院校录取。 因此,考生不要轻易放弃每次填报志愿的机会,一定要按规定的时间和方式填报志愿。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有些考生不重视志愿的填报,随意填报志愿,造成落选或录取到不理想的高校;有些高分考生不重视下一个批次志愿填报,上一批次落选后,就失去了录取机会;有些考生对填报独立学院和高职高专(二)院校志愿不太重视,误认为只要与院校取得联系,得到学校认可,就可以被录取。 省招办特别提醒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慎重合理填报志愿,增强志 愿的有效性。 34. 考生何时填报高考志愿。 今年我省高校招生分两次填报志愿。 第一次在高考结束之后、公布高考分数之前估分填报提前批录取的本科、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志愿,考生填报志愿时间为 6 月 10日至 14 日;第二次在公布高考成绩和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后填报第一、二、三、四批院校(专业)志愿,招收参加高职统考的中职毕业生和双特色学校毕业生的本科、高职高专 (含艺术 )院校(专业)志愿,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志愿,考生填报志愿时间为 6 月 28 日至 7 月 1 日。 35. 每批次可以填报几个院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