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里。 一带正电荷 q、质量为 m 的粒子以某一速度自磁场左边界上的 A 点射入磁场区域,并从 O 点射出,粒子射出磁场的速度方向与 x 轴的夹角 θ = 30176。 ,大小为 v,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为纸面内 的一段圆弧,且弧的半径为磁场左 右边界间距的两倍。 粒子进入电 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又由 O 点返回磁场区域,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次离开磁场。 已知粒子从 A 点射入到第二次离开磁场所用的时间 恰好等于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忽略重力的影响。 求 ( 1)粒子经过 A 点时速度的方向和 A 点到 x 轴的距离; ( 2)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 ( 3)粒子从第二次离开磁场到再次进入电场时所用的时间。 26.( 16 分) 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 MnO2)制备 KmnO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 KOH 和 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 K2MnO4)和 KCl:用水 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 K2MnO4。 请回答: ( 1) 软锰矿制备 K2MnO4 的化学方程式是 ; ( 2) K2MnO4 制备 KMnO4 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若用 (含 MnO2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 KmnO4的理论产量; ( 4) KmnO4 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 Na2C2O4 反应生成 Mn2+和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5)上述制得的 KmnO4 产品 ,恰好与 Na2C2O4 反应完全,计算该 KmnO4 的纯度。 27.( 15 分) V、 W、 X、 Y、 Z 是由周期表中 1~ 20号部分元素组成的 5 倍化合物,其中 V、 W、 X、Z 均为两种元素组成,上述 5种化合物涉及的所有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 35。 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 ( 1) 5 种化合物分别是 V 、 W 、 X 、 Y 、 Z :(填化学式) ( 2)由上述 5 种化合物中 2 种化合物反应可生成一种新化合物,它包含了 5 种化合物中 的所有元 第 7 页 共 14 页 素,生成该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 V的电子式是。 28.( 13 分) 取化学式为 MZ 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将 MZ 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 中,在 b 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 实验开始时缓级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 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 同时, b 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 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 此时,管中的熔融触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 1)元素 Z 是 : (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 a 和 b 的连接处。 为什么。 ;( 3)反应管 a 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 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29.( 16 分) A、 B、 C、 D、 E、 F 和 G 都是有机化 合物,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 1)化合物 C 的分子式是 C7H8O, C 遇 FeCl3 溶液显紫色, C 与溴水反应生成的一溴代物只有两种,则 C 的 第 8 页 共 14 页 结构简式为 ; ( 2) D 为一直链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比化合物 C 的小 20,它能跟 NaHCO3 反应放出 CO2,则 D 分子式为 , D 具有的官能团是 ;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 4)芳香化合物 B 是与 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 A的同分异构体,通过反应②化合物 B能生成 E 和 F, F 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 5) E 可能的结构简式是 . 30.( 24 分)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 .图中 A、 B 曲线分别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一定时间内某一必需矿质元素从大麦幼根不同部位向茎叶的输出量和在大麦幼根相应部位积累量的变化。 请回答: ( 1)只依据 B 曲线 (能、不能)确定幼根 20~60 mm 部位对该矿 质元素的吸收量,理由是 . ( 2)一般情况下,土壤中该矿质元素的浓度比根细胞中的浓度 .所以幼根表皮细胞通过 方式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缺氧条件下,根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量 ,原因是。 ( 3)若大麦吸收该矿质元素不足,老叶首先表现缺乏该矿质元素的症状,说明该矿质元素 (能、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