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响了 “凸透镜 ”知识的学习。 这种迁移现象是( )。 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普遍迁移 二、辨析题: 46~ 48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30分。 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47.作为教师,不一定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但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48.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三、简答题: 49~ 54小题,每小题 15分,共 9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9.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50.简要比较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者的异同。 51.简述裴斯泰洛齐 “教育心理学化 ”主张的基本含义。 52.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53.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54.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 式,并各设计一个完整的题目。 四、分析论述题: 55~ 57小题,每小题 30分,共 90分。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5.分析下列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论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进促进教学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每个教师都意识到应努力为班内的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然而,群体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与这种理想相差甚远。 对师生在课堂里相互作用所进行的观察表明:教师(十分无意识地)针对某些学生进行教学与讲解,而忽视了其他学生。 教师给予了某些学生更多的积极强化与鼓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以及回答问题,对 待其他学生就并非如此。 一般说来,教师对班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优秀生最为关注并给予最多的鼓励,班内半数较差的学生所得到的关注与帮助最少。 师生之间关系的这些差异使得一些学生得到了(其他学生所得不到的)更多的机会与鼓励。 56.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的异同。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革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 “愚 ”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 盲; “穷 ”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 “弱 ”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 “私 ”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 梁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 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人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 57.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Ⅰ .试述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就其中某个因素举例说明。 Ⅱ .阅读下述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 某研究者想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 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 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90分。 1. A 2. D 3. C 4. A 5. D 6. D 7. B 8. D 9. B 10. B 11. C 12. D 13. C 14. B 15. C 16. A 17. B 18. C 19. A 20. D 21. C 22. B 23. B 24. A 25. C 26. D 27. C 28. B 29. C 30. B 31. D 32. A 33. D 34. A 35. A 36. B 37. A 38. D 39. D 40. C 41. A 42. A 43. C 44. B 45. B 二、辨析题:每小题 10分,共 30 分。 46.答案要点:错误。 ( 2 分)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 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 ( 4分) 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 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 4分) 【评分说明】若考生的回答与上述要点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47.答案要点: 错误。 ( 2分) 教育目的是预期的教育结果,是国家、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还包括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育评价的根本标准。 ( 2 分)教学目标是在某一阶段(如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具体结果,是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 2分) 教师在教 学工作中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20xx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H A D C B 图 3 H H D A C B 图 4 3. ( 2020 年沈阳市) 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 ABOC 的边 BO 在 x 轴的负半轴上,边 OC 在 y 轴的正半轴上,且 1AB , 3OB ,矩形 ABOC 绕点 O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60 后得到矩形 EFOD .点 A 的对应点为点 E ,点 B 的对应点为点 F ,点 C的对应点为点 D ,抛物线
................. 42 三、 2020年高中教育发展趋势 .................................................................................... 43 第四节 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及预测 .......................................................
感,应当选: D. 窄角镜头俯摄 ( D )电视摄像处理背景应当: A. 注意表现细节 B. 主体亮、背景亮 C. 短焦距与小光圈 D. 背景要简洁 ( A )横幅的长画卷合理的拍摄方法是() A. 移镜头 B. 摇镜头 C. 一组推镜头 D. 固定镜头 ( D )在同一场景中拍摄的几个镜头,下列哪种情况 会出现视觉跳动。 A. 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B. 不同机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C.
① 又 2200sin cos 1xx ② 由①②知 2 0sinx = 20201xx 所以 242 2 2 2 000 0 0 0 2200[ ( ) ] s i n 11xxf x x x x xx :令 12xx ,则有 01f ,再令 12x x x 即可 :设 ( ) , ( 0 , )1 xf x xx 设 12,xx是
( ) ( ) ,有如下功能 ( ) ?措施有 ( )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获得体验 ,进行针对性教育 ( ) ( ) ( ) ( ) ( ) 、追踪效果 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4分,共 20分 ) 四、简答题 (每小题 6分,共 30分 ) ?。 五、论述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 (基本关系 )。 教育学试题参 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动机 40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C A描述性知识 B 陈述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条件性知识 41 学生一旦在新信息与原有认知经验之间建立了逻辑联系,就可以利用相关的背景知识对新信息作出进一步的推理和预测,从而 “超越给定的信息 ”,生成更丰富的理解。 这一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是: A A同化 B 顺应 C 平衡 D 重组 42 阅读,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