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1--10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角色的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道者角色。 一般来说,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处于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 (2)授业、解惑者角色。 教师在掌握了人类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 活动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的基础上,对其精心加工整理,以特定的方式传授给年轻一代,启发他们的智慧,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3)示范者角色。 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管理者角色。 教师肩负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职责。 (5)父母与朋友角色。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往往愿意把教师当作朋友,也期望教师能把他们当作朋友看待,希望得到教师在学 习、生活、人生等方面的指导,希望教师能与他们一起分担痛苦与忧伤,分享欢乐与幸福。 (6)研究者角色。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要不断创新。 6. 第一,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师生交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的教育气氛,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第二,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教师传播知识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教师要懂得先 进技术手段的基本原理,掌握有关的知识,并有制作教学用软件的能力。 第四,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组织管理者,要负责教学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学生集体的组织管理。 第五,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每位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参加教育科学研究。 2020 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课业及进程是指 ( )。 A.教程 B.课程 C.课表 D.学期 2.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 A.学科设置 B.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3.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 ( )。 A.实践性 B.可行性 C.衔接性 D.发展性 4.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 )。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5.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 )。 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6.学科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 )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 ( )。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7.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校本课程 (或学校课程 ) 8.课程结构的编制即 ( )。 A.课程计划 B.课时分配 C.课程设计 D.课程改革 9.小学教材的编写,在 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10.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 A.课程目标 B.教学大纲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11.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 )。 A.教学目的 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12.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 体现在 ( )中。 A.班级教育活动 B.思想品德课 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D.班会和校会 1. B.见学习精要中课程的定义。 2. A.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3. D.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可接受性和发展性。 4. C.根据课程任务的不同,课程可以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5. C.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教科书。 6. C.学科课程标准包括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两部分内容。 7. D.按照 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8. C.见学习精要中课程设计的定义。 9. C.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重点要考虑科学性和思想性。 10. C.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课程计划。 11. D。 学科标准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12. B.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 2020 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小学部分)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 ( )。 A.一种主体活动 B.一种实践活动 C.一种认识活动 D.一种文化活动 2.教学是学校教育的 ( )。 A.唯一工作 B.中心工作 C.必要工作 D.重要工作 3.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 )。 A.直接经验 B.科学实验 C.社会实践 D.间接经验 4.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 )。 A.知识的传授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5.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 ( )。 A.政治思想品德教育 B.教学 C.课外活动 D.学校管理 6.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7.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 )。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8.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 )。 A. 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 )。 A. TL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11.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 A.引 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12.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3.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 )。 A.领会知 {R B.巩固知 CX C. ~用知 ~X D.检查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 C.教学从其本质上讲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2. B.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 T作,而非唯一 ]二作。 3. D.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间 接知识和间接经验。 4. B.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说明教学中应重视发展学生自身的能力。 5. B.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6. D.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7. B.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8. C.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9. A.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10. A.孔子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 11. B.学生通 过认识书本知识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的间接性的特点。 12. D.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的教学理论。 13. A.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领会知识。 1.《学记》中说: “不陵节而施。 ”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孔子要求 “学而时习之 ”、 “温故而知新 ”,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3.《学记》中提出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 A。 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4.《学记》中要求 “学不躐等 ”,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8.。20xx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1--10章(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苏霍姆林 斯基的教育思想是():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ASF文件 C SWF文件 D MPEG文件 1下列接口卡中属于多媒体接口卡的有( A 声卡 C 电视接收卡) A 声卡 B 网卡 C 电视接收卡 D 硬盘 保护卡 1下列关于网络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BCD) A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通讯双方必须共同遵守的约定与规则 B 网络协议属于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 C 网络协议主要有语义、语法、语序三要素构成 D
( ) ( ) ,有如下功能 ( ) ?措施有 ( ) ,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获得体验 ,进行针对性教育 ( ) ( ) ( ) ( ) ( ) 、追踪效果 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4分,共 20分 ) 四、简答题 (每小题 6分,共 30分 ) ?。 五、论述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 (基本关系 )。 教育学试题参 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分,共
人师表反映了教师劳动所具有的特点是 ( )。 A.艰巨性 B.创造性 . 1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 、共青团、少先队的工作 16.提出“泛智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的人是 ( )。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17.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全面发展的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首先是指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到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主要是指受生产力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制约,受历史发展进程的制约。 此外,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及规律也是教育目的确定的重要制约因素。 3. [答案要点 ] 范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
小组合作学习 C.个别教学 D.复式教学 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 B.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D.搞好家校联系工作 14.世界 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15.当代教师职业发展的趋势是 ( )。 B.科学化 C.国际化 D.专业化 “超美育”功能是指美育能 ( )。 B.促智 D.形成对人生意趣和教育美学精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