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表本科推荐单位山东省教育厅所属(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个性培养。 改革原有的课程内容设置,强化基础、增加共性知识,突出园艺一级专业特色;删除压缩臃肿陈旧内容,补充添加学科前沿知识;增加产前与产后,完善与园艺产业链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通过改革,园艺学的课程内容更新、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基本达到了‚大课程、精内容、全体系、重应用、强素质‛ 的要求。 此外,课程组作为主要参加人,完成了全国第一个‚植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订,对‚植物生产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改革和创新,建立了该课程的园艺模块知识点平台。 “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 2020 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课程 实验 体制及内容改革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内容体系中 课程 实验课学时少、重复、孤立、效果差的问题,加大对实验课 运行机制和 内容的改革,近年来,进一步更新实验内容,编写了实验指导书。 为了彻底解决依附在专业课程中的实验难以确保教学质量的问题,保证实验内容的系统性 、完整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自 1998 年 始 ,对 课程 实验内容融合重组,设立单独 的园艺学 实验课,构建了新的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单独开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进一步 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目前,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达到 92%。 “园艺学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2020 年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实验教学成果二等奖。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 ● 完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新框架 17 在实践教学模式上,实行内外结合四个阶段,分支交叉加模块的新模式。 即: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四条分支,四个阶段;相互交叉,组建模块。 构建了以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论文、课程社会生产实践为主线的相互交叉的四阶段实践教学体系新框架。 ● 改革实践教学偏重‚产中‛模式,完善实践教学内容。 改变过去单一的‚产中‛实践教学模式,在加强产中过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增加了园艺产品市场调查、产品发展预测、产品营销、产后深加工等实践教学内容 , 进一步完善了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针对性。 ● 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内教学基地实行‚模拟承包制‛。 校内教学基地所有园艺作物在学生中试行‚模拟承包制‛, 划片划地,划作物分品种,明确责任义务,‚承包‛到人到组,放手让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 ● 组建校外实践教学生产实验室,实行阶段性全过程实践教学。 在原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以实验室建设为标准,组建校外实践教学生产实验室,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补充。 近年来,建立了包括生物有机肥菌种、苗木繁育、组培脱毒快繁、蔬菜工厂化育苗、果品无公害生产等 10 处高标准校外生产实验室。 校外实践教学生产实验室的创建,提升和改造了传统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水平,使之更加符合学生创新和创业实训的要求。 “ 高等农林本科教育实 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20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 “校外综合教学基地的建立与实践” 2020 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思想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大力推进教法研究,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手段;建立了课程教学网站,有关教学资源如专业植物素材库、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综合教学实习选择、参考文献等已经上网,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学习 , 主讲教师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和更新。 现在,课程习题库已经建成,最终可达到课程 网上交互式学习。 充分利用幻灯、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和操作性 , 课程已经实现多媒体授课。 近 3 年来, 课程组 教师共摄制教学辅助照片 万 余张,制作幻灯片 2400 余张,自制直观挂图 240 幅,完成课程教学多媒体课件 16 套。 此外承担教育部‚设施园艺素材库‛课题,完成设施园艺素材库建设,该素材库已经在清华大学上网。 “ 园艺园林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 2020 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18 34 师 资 培 养 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一、 培 养 措施 : 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能; 大力引进高水平专业人才,构建专业方向优势人才群; 重点培养和全面提高相结合,造就一批学术水平高,在课程教学领域影响大的 课程 带头人和教学骨干; 加快教师博士化进程,把学历建设作为教师资格考核的硬性指标; 强化学科交叉和知识融合,青年教师读学位原则上不在本校本专业; 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注意用信息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学科专业; 加大对外交流,使教师出国访问和学术交流制度化; 注重教师教育基本技能和知识更新的培训 ; 重拾‚ 传、帮、带‛优良传统,加强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指导和示范; 观摩教学和听课督导制度化。 每学期课程组举办 2 次高水平的观摩教学,青年教师是参加主体,学院教学督导组和课程负责人每学期至少要到青年教师课堂听课 2 次。 二、 取得成效 课程 组 已建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高、专业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50 岁以下教师均已实现博士化 ,所有教师均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课程组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强,每位教师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五年来, 14 名教师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 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等国家级项目 11 项、省部级项目 94 项,共发表科研论文 412 篇,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6 项。 ★ 有 2 名教师荣获山东省 高校 十大优秀教师 荣誉称号; ★ 有 2 名教师 成为山东省教学名师 ; ★ 有 2 名教师荣获山东省 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 有 2 名教师 成 为学校教学名师; ★ 有 1 名教师获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学奖; ★ 有 2 名教师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奖; ★ 先后有 6 人次获得学校优秀教学质量奖 ; ★ 有 4 名教师获得学校岗位能手称号; ★ 有 7 名教师获得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 有 2 名教师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 有 11 人次获得学校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 导教师; ★ 有 7 人次获得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锻炼优秀指导教师。 19 4.课程描述 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随着社会对园艺复合人才的需求和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教育部在1998 年对全国的学科专业进行了结构调整,即将果树、蔬菜、观赏园艺等二级学科专业合并成园艺一级学科专业。 我校也从 1998 年开始将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茶学等专业合并为园艺专业并对外招生,《普通园艺学》就是在对专业结构调整之后新设立的专业骨干课程。 过去涉及到园艺专业的专业课分别为《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等,这些 都是我校历史悠久的优势专业骨干课程,经过束怀瑞、罗新书、辛培刚、李家文、蒋先明等几代园艺学家的努力和积累,奠定了本课程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和教育风格,形成了本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使这些课程都建设成为学校的重点课程和优势课程。 原有的《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等课程内容多、体系庞大,合并成《普通园艺学》后,课程内容增加了,但学时数仅为 108 学时,尚不及过去一门课程的学时。 如何解决合并后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教学需要,将多个二级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的实际性融合,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而不是拼盘 和简单的拼凑。 为此,课程组积极承担教育部‚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以及山东省教育厅‚园艺试点专业的研究‛等教研教改项目,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思路,抓住共性、强调统一、突出进展,虽然学时数大大减少,但课程内容得到了精简和优化,一改过去粉笔板书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大力推进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普遍应用,许多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得以形象化、生动化和图片化,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和掌握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信息。 此外,课程教学中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和学生专业素能的培养,设立单独的《园艺 学实验》课程,结合课程教学实习和课程论文的训练,使学生能说会干。 经过几年的建设,《普通园艺学》课程 2020 年 成为学校首批精品课程 ,2020 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自 199 199 20 20 20 2020 级实施以来,已完成了六个教学循环,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一次就业率均在 92%以上,考研率在 47%以上。 20 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 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山东省是 园艺产业 大省,是我国 园艺 产品 出口大省, 2020 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提出了建设山东省园艺强省的决定,进一步调整优化和加强园艺产业 建设,对于促进 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 和 我省 经济 又好又快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山东农业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学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多科性省属重点大学。 学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1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己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融农、理、工、管、经、文、法、医、教育学等于一体的多科性大学,具备研究生、本专科、成人、职业技术教育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性农业大学。 学校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 3 万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2020 余人。 学校的办学定位是:适应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山东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立足山东、依托华东、面向全国、开放办学,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根据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了 普通园艺 学的课程定位和课程教学目标。 ●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根据‚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广适应、强能力‛本科人才培养 目标 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 园艺 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 产业 意识 、创新精神 、创业素质 和实践能力。 本校定位: 作为 园艺 专业 、植物科学与技术 专业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专业 的 核心课程 ,也是必修课程。 同时,该课程向全校各专业开设,作为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之一。 ● 课程教学目标 让学生系统地掌握 园艺 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 学生高效农业产业化观念 和 创新 意识,树立 科学发展 的 理念。 让学生系统掌握 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园艺植物生长发育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以及调控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技术措施。 通过对 园艺产业 历史、现状和未来 发展趋势 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 园艺产业 问题 、发展 趋势 和解决途径,对 园艺 资源开发利用、 产业 建设、可持续发展、绿色和有机 园艺 生产 、生态园艺 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使学生能自觉尊重 产业发展 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注意 园艺 资源的保护 利用 ,为 园艺产业 的持续健康发展 提供智力支持。 以基本理论为指导, 通过系统的实践、实验和实训锻炼,培养学生 运用合理的技术措施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的能力。 ● 生源情况 目前,每学年参与‚ 普通园艺学 ‛ 课程学习的 本科生大约为 350 人(含选修课人数 80人左右)。 21 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课堂教学内容 《普通园艺学》在知识模块组成上力求多个二级学科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和实质性合并,对于不能融合的个性内容进行单独讲授。 课程 108 学时,其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如下: 第一章 绪论( 2 学时) : 第一节 园艺学的范畴 一、园艺学的范畴 二、园艺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节 园艺业的起源与发展简史 一、世界园艺业的形成 二、我国园艺业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园艺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一、世界园艺业发展现状 二、我国园艺业发展现状 三、我国园艺业发展趋势 第二章 园艺植物的分类( 4 学时) 第一节 果树植物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法 二、栽培学分类法 三、生态适应性分类法 四、我国果树植物的地理分布 第二节 蔬菜植物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 二、食用器官分类 三、同化器官与贮藏器官生长的关系 第四章 环境条件对园艺植物的影响( 6学时) 第一节 温度 一、有效积温 二、绝对温度 三、温周期现象和春化作用 四、高温与低温 第二节 水分 一、园艺植物对水分的生态反应 二、干旱和水涝对园艺作物的不利影响 第三节 光照 一、光质 二、需光度 三、光照强度 三、农业生物学分类 四、我国蔬菜植物的地理分布 第三节 观赏植物分类 一、花卉分类 二、观赏树木分类 第三章 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 12 学时) 第一节 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 一、根的生长发育 二、茎的生长发育 三、叶的生长发育 第二节 花芽分化 一、花芽分化的形态与解剖结构 二、园艺植物花芽分化的类型 三、影响花芽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