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山东省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下位学习: 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观念的概括水平高于新学习的知识,这种类属关系的学习即下位学习,也称类属学习。 17.角色 :某个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18.问题解决 :运用自己的已有知识去成功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手段或途径的过程。 19.创造力: 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有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这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20.教育机智能力: 指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充分发挥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对学生中发生的偶发事件和意外情况能 快速 作出反映,进行恰当的处理,并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能力。 二.填空 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观察法、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调查法、个案法 2.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主律 :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3. 教育心理学名称和完整体系的确立者 :桑代克 4. 学习动机的心理成分: 自我效能感、成就归因 5. 知识掌握的过程 :习得过程(同化)、巩固过程、迁移过程 6. 从信息加工观点对记忆阶段的分类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7. 陈述性和程序 性知识的表征:命题网络或图式 8. 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 同化(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9. 知识应用的过程 :审题、联想、类化、检验 10. 智力技能的提出和形成阶段 144 11.理解和保持知识的策略 :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三.简述题 1.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内发论,也叫遗传决定论 奥地利的彪勒 2)外铄论 华生 3)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维果茨基、列昂节夫、鲁得亚 高级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 、 游戏 和劳动来实现,同时,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可以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诸于客观,而人的实践活动是内化和外化的桥梁。 4)建构主义:个体心理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地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这更贴近辩证、科学。 2.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① 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形成S— R 联结。 ② 学习是由一系列的过程所组成,因此,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 这一系列过程是指三个差不多同时进行的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转化、评价。 ③ 强调学习各门类学科的基本结构,并认为它们是通向学习迁移的大道。 ④ 提倡发现学习,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要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分析、操作自行发现原理原则,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 知识应用的解题策略: 1)问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