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练习题及答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的核心内容。 (3)正确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潜力。 要侧重于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个别差异,从提高基本素质的角度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是教师树立正确学生观的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2.知识是教师生存的基石。 没有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就无法胜任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以下四个方面的知识基础是提 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1)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 在本学科方面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 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与本专业相邻的学科知识,以便适应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 (2)广博的知识领域。 具备渊博的知识,对于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 (3)必备的教育科学理论。 教师只有熟悉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个别差异,切实按照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所揭示的规律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4)丰富的个体实践知识。 个体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 学实践中不断获得的对学生 学习风格、兴趣、需要、潜力、困难的洞察力和全套教学技术和课堂管理技能。 这种知识是教师在对本体性知识深刻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情境、时间与经验而形成的。 3.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 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突出课的主要步骤和数学内容,相反,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修改与演练所需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正式计划之外,而新教师要在临上课之前针对课 时计划做演练。 在两个平行班教同样的课时,新教师往往利用课间来修改课时计划。 一般来说,专家教师认为,教学的细节方面是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所决定的,而新教师的课时计划往往依赖于课程的目标,不能够把课堂教学计划与课堂情境中的学生行为联系起来。 另外,专家教师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课时计划具有灵活性;而新教师仅仅按照课时计划去做,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他们的计划。 同时,在备课时,专家教师表现出一定的预见性,而新教师则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4.福勒和布朗根据教 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或想方设法控制学生。 重视人际关系和他人的评价与态度,重视课堂管理。 (2)关注情境阶段。 在此阶段教。20xx年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练习题及答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确的解释,把番号填在括号里。 ( 1)没有水分 ( 2)空 ( 3)没有余地 ( 4)全 ( 1)我刚洗的衣服很快就被太阳晒 干 . 了。 ( ) ( 2)遇到困难不动脑筋 干 . 着急也没用。 ( ) ( 3)小红累得 满 . 身大汗。 ( ) ( 4)全议室里很快就坐 满 . 了人。 ( ) 4.选词填空。 恳求 要求 陆续 连续剧 继续 ( 1)老师( )全班同学都要刻苦地学习。 (
D.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11. C.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 原则取向阶段。 12. D.见学习精要中对认同的解释。 13. D.见学习精要中内化的定义。 14. B.见学习精要中态度的定义。 15. D.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16. A.见学习精要中品德的定义。 17. A.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态度的认知。
thing for breakfast. ( )18. Tom goes to school by bicycle. ( )19. Many boys go to school this morning. ( )20. There aren’ t any classes on Sunday. B What makes you ill? It is germs (细菌 ). Germs are
里斯于 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 6. D.全身松弛训练法由雅各布松在 20 世纪 20 年代首创。 7. D.见学习精要中心理评估的含义。 8. C.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学会调试,包括调节和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 9. A.见学习精要中对行为塑造法的解释。 10. D.见学习精要中对示范法的解释。 11. B.首创系统脱敏法的是沃尔帕,此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 二
A.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 (或名次 )来报告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称为常模参照评价。 9. B.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效度。 10. D.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鉴别能力称为区分度。 11. A.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信度。 12. A.在教学开始前进行,为了解学生对新学习任务的准备状况
A.现代认知心理学认 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12. C.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13. A.消退说是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 14. c.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活动律。 15. B.程序性知识,需要发出行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