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 %。 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 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 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曾湘泉由此得出结论,真正就业困难的人在未签约中仅占少数。 因此,从测量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初次就业率指标和数据所反映出来的走低,事实上夸大了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 第一,主动不就业者,如想继续深造的人,属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不能算做失业;第二,非签约就业即隐性就业,事实上也是就业。 两者一减一加,结果是:目前对大学生的名义就业率的统计低于实际的初次就业率,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形势下必然发生碰撞,但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前教育部学生司司长认为: “ 就业压力加 大,我国高等教育从国家整体需要看,我们目前的大学毕业生肯定不是多了。 解决问题的一方面,需要学生认识到整体趋势,自觉调整就业期望,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作为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董事长,王晶代表也希望毕业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求学期间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同时,也不要认为到基层、到企业就没有出路, “ 你看成功的企业家,有哪一个不是从最底层做起。 ” 对 “ 大学生的就业难度被夸大 ” 这一观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王向前有些不同看法。 他认为 :大学生要高价,主动失业的现象在前几年比较多,但 目前已经发生变化。 王向前认为,要客观地看待大学生 “ 要高价 ” 的问题。 他表示,由于大学毕业生多了,用人单位选择的余地大了,因而变得非常挑剔。 用人单位为减少成本,增加竞争力,把大学生工资压得很低。 据了解,他所在的学院,大专毕业生的最低工资期望值只有 600 元,本科毕业生也就是 1000元。 王向前说,大学生现在上学的成本是很高的,北京的大学一年全部费用约 万元,包括学费、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服装和课外书等。 学生家庭支付或学生本人打工挣钱都很不容易。 学生参加工作后,有的要还银行助学贷款或给付出学费的家庭一些回馈, 这都是必须的支出,都要挣较多的钱来应付。 而且,大学生工作后还有住房问题、婚姻问题需要解决,都需要很大的开支。 因此,不能盲目地说他们 “ 要高价 ”。 大学生就业难不但是事实,而且解决他们就业难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一、当前就业形势 困难与问题 2020 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 ,比 2002 年增加 67万人,增幅达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20 年我们国家的本科毕业生就有 280 余万人,比 2020 年增加 68 万人,就业形势依然 严峻 ◎202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 338 万人,比 2020 年增加 58 万人,增幅达 1%,就业形势严峻。 问题 1.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并存,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相互交织: 总量:每年城镇劳动力供给 2400 万人,可安排约 1000 万,缺口 1400万。 结构:行业、素质供求矛盾。 城乡:农村富余劳动力 亿人。 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800 万 人(其中失业保险金领取者 440万人);大学毕业生 280 万人。 2.严重不足的就业需求: ( 1)从社会对就业岗位的需求角度看, 1978- 2020年的 25 年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 1%,平均可以增加 200 万个就业机会;进入 90 年代,经济每增长 1%,却仅能提供约 80 万个就业机会。 ( 2)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能够在 20年内维持在 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从近期的角 度看,就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上述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 二、当前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2020 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 115 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 115个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 亿人,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 63%;拥有市区从业人员 (含城镇个体劳动者 )近 6190万人,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