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卷烟行业风险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328520002001200220032004371520052006数据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运行司如表所示,从1992年到现在,中国的卷烟生产并非一帆风顺,在不断的波动中发展。 整体来看,它的历程与卷烟需求保持一致,整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1994年):这一阶段,生产量总体增长缓慢,%,%的增长率相当。 %,创下卷烟史上新高,但出现了大量的库存,%,以消化多于库存。 第二阶段(1995—1999年),这是整个卷烟行业的低迷期,整个行业都处于萎缩状态,产量年年呈负增长,,%。 产量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后,市场呈现出供过于求,管理当局及时下达了控制产量增速的通知,使产量增速下降。 第三阶段(2000—2006年),这是卷烟行业复苏期,卷烟生产呈现稳步、健康和高速发展。 2000—%左右;经过连续三年的相对缓慢的发展后,2003—2006年出现了更快的增长势头,%以上,到2006年,创下历史新高。 二、供给结构变化和2006年供给特点分析根据价格差异,卷烟被分为五类:30元(每包)以上的一类卷烟,主要针对的高档市场;3020元的二类卷烟,针对的是中高档市场;2010元的三类卷烟,针对中等消费市场;105元的四类卷烟和5元以下的五类卷烟针对的是低端市场,特别是五类卷烟,基本面对的是低收入者。 在2002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消费指数的升高,原来的分类价格标准已经不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国家适时的对各类卷烟的价格标准进行了调整,把一类卷烟的价格上调到50元以上,二类上调为5030元,三类为3015元,四类为1510元,五类为10元以下。 经过价格标准调整后,前后的数据统计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在前后俩个标准下已经没有可比性,因此,在做分析的时候,只从20022006年这段使用新标准的数据进行分析。 表13 2002—2006年各类卷烟生产比例(%)一类卷烟比例二类卷烟比例三类卷烟比例四类卷烟比例五类卷烟比例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10.2数据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运行司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类、二类和三类卷烟所占的比例每年递增,%%,%上升到17%,%上升到48%,几乎占到了整个卷烟生产的一半,高居各类卷烟榜首。 四类和五类卷烟的份额逐年递减。 从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式,人民生活的提高,中高端人群的增多,使得一类、二类、三类的生产份额会继续加大;随着低收入者部分人群收入增长,五类卷烟的生产份额会有所回升,而四类卷烟的生产份额会持续下降。 三、20072010年供给预测(一)20072010年供给影响因素卷烟行业是国家管制比较严格的行业,已经不容许再建新的生产企业,因此,在对未来供给预测的时候,只需关注现有企业的产能、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原材料供应、技术设备、市场需求等因素。 (二)市场需求从上一节的分析中,我们通过对居民收入水平、人民消费习惯、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的考察,通过数理回归方法对未来五年的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 (三)产能和工艺因为卷烟行业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使得卷烟的生产和销售一直处于比较严格的管理体制中,在这种管理体系和机制下,烟草企业的产量严格受到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控制和支配,卷烟生产企业按照下达的指标进行生产,卷烟企业只有很少一部分自主权,只能根据市场供需的状况对企业的生产进行微调。 总体产量还是以国家烟草专卖局的计划为准,而以现在卷烟企业的产能已经能够满足这一计划。 从卷烟的生产工艺上,随着人民对卷烟健康的考虑,以“低焦油、低危害、高香气”的卷烟产品将是未来市场需求的主流,而在这个方面,我国企业与国际同行还有不小的差距。 尽管我国企业通过直接进口和技贸结合等方式从英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卷烟机、包装机、制丝线等设备及其制造技术,使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装备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但是这样的企业毕竟是少数,因此,加大对卷烟的研发和生产设备的改进,是我国卷烟行业的共同目标。 (四)烟叶供给在1998年,国家颁布了《烟草专卖法》,对烟草收购的标准、价格以及收购单位进行了严格的管制。 使我国的烟草生产从1997年的失控下走了出来,保持平稳的发展。 2006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为1572万亩,同比减少102万猫;签订种植收购合同325万份,同比减少43万份。 全国的烟叶收购量为208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图1 1988~2006年全国烟叶收购量变化图如图所示,在《烟草专卖法》颁布以前的1988—1997年,我国烟草生产非常的混乱,种植面积、烟草规格没有明确的规格,使整个烟草产量时起时伏,而且差距巨大。 因此,我们在考察的时候,应该以后面的数据为分析依据,所以我们选择2001—200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表14 2002—2006年烟叶产量和增长率情况年份产量(万吨)增长率增长额(万吨)2002154%92003%2004%2005%2006208%数据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从图中可以看出,近五年来,全国烟草生产已经到了一个平稳期,产量持续缓慢的增长。 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的种植面积进行严格的监管,不随便夸大种植面积,因此烟草产量的主要靠种植技术的革新。 这样也使得烟草产量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涨跌,所以我们预测,20072010年的烟草产量为:表15 20072010年的烟叶产量预测年份产量(万吨)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世经未来预测(五)2007—2010年卷烟产量预测通过以上分析,我们预测,2007—2010年的卷烟生产量为:表16 2007—2010年的卷烟生产量年份产量(万箱)2007年42402008年44802009年47602010年4880卷烟行业是一个生产比较简单、原料相对单一的行业,卷烟的生产主要受俩个因素的影响: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政策计划指标和烟草的产量。 根据分析,卷烟行业需求量将继续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管理当局据此指定了相应的产量计划;而在2007—2010年的烟草产量增长相对稳定,完全能够满足卷烟产量指标。 因此,2007—2010年,卷烟产量的增长率基本与卷烟需求增长率相当。 第三节 2007年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一、进口分析在卷烟行业的进口中主要包括:纸烟、烟草和烟草机械。 其中,以纸烟所占的比重最大,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2006年进口特点分析纸烟进口从1997年开始,我国纸烟进口量出现锐减,1997和1998年的纸烟进口下降幅度均在50%左右,从1999年开始,纸烟进口就保持在1000万条,金额在3000万美元左右。 全国2002002年纸烟进口的持续减少后,从2003年开始,纸烟进口呈增长趋势,2005年,进口纸烟1340万条,%%。 2006年,进口纸烟1391万条,%;由于进口单价的减少,使得进口金额为49626万美元。 表17 1997—2006年纸烟进口情况纸烟进口量(万条)比去年增减(%)纸烟进口金额(万美元)比去年增减(%)19973613 1671 19981720693319999013269200010443892200189333232002685256320039393809200412805116200513405186200613914963数据来源:海关统计烟草进口2002年加入WTO后,中国将逐步减少农产品关税以及消除非关税壁垒。 按照农产品平均关税下调幅度来看,进口烟叶的综合税率由以前的64%降至37%左右,中国主要进口的烟叶每吨销售价大约要降低1万元、下降幅度达15%左右。 再考虑到中国中上等烟叶的实际等级合格率较低、总体烟叶质量不高、烟叶生产组织方式相对落后等因素,加入WTO后,中国生产的上等烟叶在价格上的比较优势将逐渐消失;而中下等烟叶,虽然在短期内仍能保持一定的价格优势,但从长期趋势看,其价格的比较优势也将逐渐消失。 入世后,国内卷烟工业对进口烟叶需求量可能逐渐增加,对国产中下等烟叶需求会进一步减少。 未来我国烟叶生产将要承受进口烟叶的强大压力,面临着严格控制总量、尽快提高质量的迫切要求。 烟草机械进口中国是卷烟工业大国,也必然是烟草机械需求大国。 但中国烟草机械制造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还不高,企业的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还较弱,在一些烟机制造的关键技术上还依赖于人。 2006年,烟草机械进口10001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5152万美元,%。 入世后,随着卷接包主机以及零配件进口关税的降低和非关税措施的逐步取消,烟草机械的需求与国内产品的有效供给的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市场调控难度加大,国内烟机制造工业将面临着严峻考验。 (二)2007年进口预测2007年,中国卷烟的进口也主要集中在纸烟方面,进口纸烟以高档卷烟为主,因为中国在卷烟进口方面的政策和国内高档卷烟的不断发展,所以,进口量的增幅不会太多,因此我们预测2007年纸烟的进口量为1450万条,金额在5000万美元,比2006年会有较小幅度的增长。 而机械是一种固定耐用品,所以它的进口量不会很稳定,不会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因此我们预测2007年的烟草机械进口会在2006年的基础上有所回落,预计在5000万美元。 二、出口分析(一)出口量和金额对比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出口卷烟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国际市场相比,我国的卷烟物美价廉,很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口味。 表18 1997~2006年纸烟出口情况纸烟出口量(万条)比去年增减(%)纸烟出口金额(万美元)比去年增减(%)19971236443497199811430373921419993719111972000420412539122001693017547200280971720721182003924823729200482652214620057840239742006848124416数据来源:海关统计如图所示,我国纸烟出口在经历了1999年出口的锐减之后,从2000年开始,纸烟出口呈增长趋势,但从近两年的出口数据来看,2002005年纸烟出口量均出现了减少,%,出口金额为1999年后的最高水平。 加快从数量到质量,从低档到高档的转变,是中国纸烟出口的发展方向,也是成为出口强国的必经之路。 (二)2006年出口地分析从我国卷烟出口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亚洲和拉丁美洲是最大的俩个出口市场。 亚洲地区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拉丁美洲是中国卷烟出口的第二市场。 总体来说,我国卷烟出口的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 表19 2001~2005年我国卷烟出口的流向(按数量)单位:万支亚洲非 洲欧 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2001年9,090,48969,98265,04382,762,539,07564,642002年10,878,93753,05382,18584,593,092,65712,302003年13,699,91896,00390,11591,722,234,18643,222004年12,379,59996,72109,66871,471,681,99493,212005年12,487,82562,85565,10893,88 595,07574,862006年13,293,94680,70900,91809,11597,57619,30资料来源:中国海关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图2 2006年出口地区分布图(按数量)表20 2001~2006年我国卷烟出口的流向(按金额)单位:万美元 亚 洲非 洲欧 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资料来源:中国海关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图3 2006年出口地区分布图(按金额)由于我国出口到北美、大洋洲的卷烟一般为高档产品,单价比较高,使得这俩个地区分别只用4%的出口量却实现了5%和6%的出口额。 在卷烟出口的增速分析上,我们选取2002—2006年这一数据。 因为在2002年,中国加入WTO,在关税和非关税措施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往的数据已经不使用于现在的环境,没有分析的价值。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图4 2002—2006年我国卷烟出口增速分析从卷烟出口的增速来看,2006年拉丁美洲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出现了下降;亚洲的出口数量增长缓慢,与2005年基本持平;其它洲在卷烟额方面出现了上涨,特别是欧洲和非洲。 表明我国卷烟出口市场往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欧洲和非洲市场呈现出较大的潜力。 (三)2006年出口特点分析首先,我国出口卷烟规模太小,尚未形成国际性大品牌。 目前我国卷烟出口总量仅占不足2%的卷烟产量,其中有牌号卷。20xx年卷烟行业风险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