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药行业风险分析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药监安〔2004〕514号),要求“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 2007年对中药饮片企业来说无疑是GMP改造的收官之年,但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这个产业——饮片企业对GMP改造的热情并不高。 据SFDA统计,目前在全国已注册的1100多家中药饮片企业中,已通过GMP认证的只有200多家,不足企业总数的1/5。 而即便是那些已经通过认证的企业,虽然在管理水平、工艺加工、产品质量等方面得到了提升,但是,却面临市场低迷、营销乏力、生存艰难等问题。 业界估计,目前全国70%左右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处在亏损或亏损的边缘,大约有50多家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GMP认证在尴尬中前行,企业怨声迭起,市场收效甚微。 尽管当前的GMP认证遇冷,但是GMP认证政策是政府对医药行业规范化管理的措施,有助于提升中药饮片行业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 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委联合发布实施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旨在促进中医药创新和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 中药饮片的发展, 关系到中医药的发展。 饮片企业应该以GMP认证为契机,在政府各项积极政策的支持下走出一片新天地。 对我国目前尚处于小农经济状态的中药饮片企业来说,GMP改造真就像悬在企业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把剑最终是将竞争对手拿下,还是伤了自己,在短期内都是一个未知数。 三、2008~2010供给预测(一)在建及拟建项目分析2007年,中药行业在建及拟建项目7项,从地域来看,主要集中华中地区共有5项,西北和西南个1项;从品种上看,包括药材加工、中药饮片和中成药制造等;从投资规模看,大部分在1000万元以上,最高的达到10026万元。 总的看,在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形势下、市场需求的带动下,中药行业在建及拟建项目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表4 2007年中药行业在建及拟建项目地点项目名称建设周期投资额(万元)项目内容西北 黄连、玄参中药饮片厂项目2007年2008年1800年加工黄连、玄参饮片600吨。 华中 中药材提取生产线项目2007年2008年10026年提取中药材1万吨华中中药材生产中成药生产线项目2007年8月2007年12月4749年加工中药材1000吨。 华中 中药生产线项目2007年2008年5000年产六味地黄丸3000万盒。 华中橡胶膏剂技改项目2007年5月2009年6月9860年产20亿贴橡胶膏剂。 西南中药材项目2007年2008年4980年产中药饮片8000吨。 华中 医药保健品、中药饮片生产项目2007年2007年8000年产片剂30亿片、小容量注射剂5亿支、保健品500万瓶、中药饮片500吨、胶囊剂1亿粒、颗粒剂2亿袋。 数据来源:中国在建及拟在建项目网(二)2008~2010年供给预测长期以来,脱胎于传统产业的中药行业滞后于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一小二多三低”是中药行业最主要的特征: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生产能力低和管理水平低,企业处于粗放型发展状态,整体行业未体现出有效的集约化增长和规模经济。 造成行业这种状态的原因很多,但政策环境宽松是其主要原因。 2006 年以来,政府出重拳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继续推行药品降价、药品挂网招标,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天翻地覆的。 虽然这些政策短时间内影响了企业的盈利水平,但长期来看,我们认为政府的治理整顿有利于小企业的淘汰,有利于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并引发医药领域的变革和新一轮的行业整合,从而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随着政府的治理整顿的不断进行,行业的洗牌和整合也会不断的进行,集中度会不断提高,小型企业的无效产能会被逐渐淘汰,大中型企业的产能会不断释放,但产能释放的程度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 第三节 行业需求分析及预测一、需求总量及速率分析对近四年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中药行业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而2007年销售增速有所放缓。 虽然销售收入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与2005年收入增长情况相比,2006年和2007年的增长速度放缓,尤其是2007年,%,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是因为近两年来国家的政策风暴、招标风暴、降价风暴等相关的外部环境推动行业进行优化整合,行业正处于良性发展前的恢复期,因此增速有所降低。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7年数据为1~11月)图5 2004年~2007年中药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中药行业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自2004年至今,我国GDP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在10%以上,%。 可以预测,2008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经济增长速度将持续在高位趋稳,~11%之间。 这样持续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无疑对中药行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居民的消费需求也表现出稳步增长的势头,而且这种势头将在2008年持续存在。 这是因为,首先,近四年来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增长态势。 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扣除价格因素,%。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扣除价格因素,%。 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 可以预测2008年,随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民生等各项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调整,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将不断增加。 其次,根据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2008年国家将继续扩大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并会不断完善消费环境和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环境。 除了上面提到的收入和政策的影响等客观因素,消费者自身信心指数的不断增强也对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了保障。 据数据统计,2007年,消费者信心指数逐季升高,达到了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居民收入以及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使得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医疗和卫生条件的改善,直接表现在医药方面支出增加,相应也带动了中药行业的发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6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与此同时,国内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在城镇和农村覆盖面面积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需求的增长。 而且,随着国家不断对中药市场进行治理和整顿,中药市场越来越规范,中药产品也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和欢迎,同时医保目录中中成药的种类和数量都在逐年递增。 随着2008年新的医改方案的出台和实施,无疑会进一步理顺整个医药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促进中药行业乃至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7 2007年消费者信心指数二、需求结构变化分析通过下图,我们可以对近4年来中药行业的需求结构变化进行分析,从总体上看中药行业的两个子行业的需求总量都在持续增加,但具体情况有各有不同,可以看出中成药的销售收入在这4年内要远高于中药饮片的销售收入,而且差距越来越大,说明中成药产品由于起易于服用,质量可控越来越受到患者的欢迎,虽然政策风暴、招标风暴等宏观调控的原因,2006~2007年的增速有所降低,但经过国家的治理整顿,市场会越来越规范,整个行业经过优化整合,淘汰一批高耗能低产出的企业,使优质产能流向大中型企业,相信中成药行业的增速拐点不久就会到来;而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不及中成药行业,而且增速起伏也不较大,我们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中药饮片质量降低,鱼龙混杂、掺假贩假的情况愈演愈烈;二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中药饮片质量进行控制;三是见效慢且服用不方便。 以上原因造成了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缓慢,起伏很大,但是可喜的国家正在积极的制定相关政策,对中药饮片行业进行整顿,相信中药饮片行业的春天也会指日可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7年数据为1~11月)图8 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两子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变化三、2008~2010年需求预测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其消费结构得到改善,消费质量也得到提升;居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程度和医疗保健意识也正在不断提高;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农村“两网”建设,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的加强,特别是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延伸以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为医药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市场。 另外,随着我们国家人口数量持续增长以及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增加,老年人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加,而他们恰恰是医药消费的最大群体之一。 上述的各种因素都将增加对中药产品的需求,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适度增长,从而刺激中药行业的发展。 按照IMS的预测,中国2005年~2010年的医药市场年均符合增长率将会达到17%,成为世界上医药市场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并预计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药品市场,市场容量实现约2,200亿美元。 可以预见中药行业在未来几年间的需求将是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的,为了进一步将这种需求趋势定量地表示出来,这里继续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行业销售收入的走势作出科学预测。 其中主要应用2003~2007年中药行业的销售收入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即通过计算前3年的销售收入之间的相关关系和时间记忆性来分析预测2008~2010年的销售收入情况,并以此表征行业需求变化情况。 表5 2002~2007年中药行业销售收入数据年份20032004200520062007销售收入(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图9 2008~2010年中药行业销售收入回归分析趋势图从上图可知,前5年的销售收入拟合方程为:y = ,X=200200…2007;表6 20082010年中药行业销售收入线性模型预测年份200820092010销售收入(亿元) 第四节 行业进出口分析及预测一、中药行业进出口分析2007年,%。 其中,出口涨势平稳,%,%,高于出口11个百分点。 在中药项下各大类产品中,中药材及饮片出口额最大,%。 %,这也是拉动出口额上涨的主要因素。 其中,冬虫夏草、人参、枸杞、菊花等大宗药材的涨幅均在20%以上。 2007年6月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使我国植物提取物的出口价格优势受到一定影响,植物提取物全年出口额略有下降,%。 中成药出口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我国香港以及日本、美国是我国中成药出口的三大市场。 保健品出口额与上年持平,%。 与出口相比,我国中药进口贸易也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一)亚洲国家与中国中药贸易额占据半壁江山,欧美各国位居其后2007年度全球与中国开展中药贸易的国家多达163个。 亚洲仍是中药产品主要进出口市场,贸易额达到10亿美元,%,%,%。 亚洲国家中香港地区和日本是我国中药产品主要贸易伙伴,、%、%。 其他位列其后的亚洲国家分别是韩国(,%)、印尼(进出口额6290万美元,%)、越南(进出口额5178万美元,%)、马来西亚(进出口额4026万美元,%)、新加坡(进出口额4009万美元,%),上述7个国家与中国中药进出口贸易额均在四千万美元以上,%。 ,%,%,%。 欧洲国家中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荷兰、瑞士与我中药贸易额在千万美元以上,上述6国贸易额占全欧洲国家的75%,其中与德国贸易额为5636万美元、与法国贸易额为3695万美元、与西班牙贸易额为2535万美元、与英国贸易额为2193万美元、与荷兰贸易额为1699万美元、与瑞士贸易额为1129万美元。 由于汇率等因素影响,2007年度与美国贸易额与上年相比呈微量增长,%,与加拿大进出总额为1414万美元,数量、金额、平均价均呈下降趋势。 (二)亚洲、美欧是中药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我国中药出口市场情况与进出口情况大体相当,全球合作伙伴达到154个国家,其中与100个国家出口同比显示为增幅。 ,%,%,%。 对香港地区、日本、韩国出口额上亿,、%;、%;1亿美元,%。 出口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有4个国家(地区),对越南出口4785万美元,%;马来西亚为3656万美元,%;台湾省为3379万美元,%;新加坡为2871万美元,%。 对亚洲出口以药用植物、提取物、中式成药为主,、8655万美元。 ,%,%,其中对德国出口最高,达到3878万美元,%,%,主要是提取物、用作香料的植物、杀菌杀虫用植物等出口平均价增幅明显所致;对法国出口位居第二,达到2739万美元,% ;对西班牙出口2494万美元,%,增幅位居欧洲国家第一。 表7 2007年中药出口前20个国家或地区排序排序国家或地区出口额(万美元)排序国家或地区出口额(万美元)1香港2216211法国27392日本2102512西班牙24943美国1472813印度20234韩国1004214英国19745越南478515墨西哥16636德国387816荷兰14657马来西亚365617澳大利亚13938台湾省337918意大利11549新加坡287119加拿大109810印度尼西亚279820阿联酋931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三)进口市场中拉丁美洲显现优势2007年度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口贸易国已达到95个,进口额同比呈现增幅的国家69个,%。 进口市场中除亚、欧传统地区外,拉丁美洲远超北美洲,紧随欧洲之后位居第三。 ,%,%。 从香港、印尼、印度、日本、新加坡进口额均超过千万美元,对其他4个国家的进口额均低于3500万美元。 中式成药、海草海藻、薄荷油、药用干鲜植物是自亚洲国家主要的进口商品,其中“中式成药”进口占绝对优势。 从欧洲进口额4407万美元,%,主要进口产品为中式成药、阿拉伯胶和植物液汁及浸膏。 进口额分别为1447万美元、659万美元、608万美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