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国经济十大预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油料產能恢復的週期性影響,食品價格上漲對居民消費價格的上拉作用將持續一段時間,且有可能出現向其他領域價格一定程度的傳導。 2020 年下半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定物價的政策措施,對穩定價格預期、控制物價進一步上漲將 貣到一定作用;但貨幣流動性過剩的局面沒有改觀,通貨膨脹的貨幣條件客觀存在,居民和企業通脹預期走高,新漲價因素的影響程度較難確定,對控制物價十分不利。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預計 2020 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 % ,比上年提高 個百分點。 14 根據近十年來的經驗,我國食品價格上漲存在大約三年左右的短週期,國內農副產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將引導農民和企業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和生產。 但是,隨著政府將積極採取有力措施抑制價格總水準過快上漲,貨幣政策從緊操作將使貨幣信貸過快增長局面有所改觀,同時加強糧食、食用植物油、 肉類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緊缺商品的生產,完善儲備體系,提高價格調控預見性,加強價格監測,加強市場監管,及時完善和落實因基本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對低收入群眾的補助辦法。 據此估計, 2020 年三、四季度將是食品價格上漲的高峰期,年底之後將開始回落, 2020 年將延續下行走勢,消費價格漲幅呈現前高後低、小幅回落趨勢。 2020 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幅度將回落到 % 左右,大約比 2020 年下降 個百分點。 政策建議 : 從四方面入手擴大消費 第一,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要優先考慮低收入群體。 從目前來看,儘管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消費預期得到改善,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的消費需求增長。 但是,目前我國的醫療、養老和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仍需完善,這一因素成為制約和影響低收入群體擴大消費的主要障礙之一。 因此,完善和健全合理恰當、覆蓋面廣的社會保障制度,首先要考慮如何保障低收入者問題,由於這部分人的數量龐大,消除他們消費的後顧之憂,將有利於刺激和擴大我國的消費增長。 第二,需要建立對低收入階層補貼的保障機制。 由於目前我國仍是世界上基尼係數最大的國家之一,目前國家財力日趨增強的條件 下,要想提高全民的整體消費水準、消除貧富差距及保證低收入者的消費水準正常增長,建議國家應建立對低收入階層補貼的長效保障機制。 從目前來看,我們的補貼制度不夠完善,補貼標準、補貼經費來源、補貼時間和補貼物件短期隨機性較強,如何定期更新資訊,把補貼制度長期化、規範化,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低收入者能及時得到政府的補貼資助。 這也是我們擴大消費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第三,增加農民收入、加大擴大農村消費力度。 在國家三農政策的支持下,儘管農民收入自 2020 年以來已連續三年保持 6% 以上較快增長,但城鄉收 入差距仍由 1994 年的 倍擴大到 200 年的 倍。 如果考慮到當前物價上漲等因素,儘管這兩年農民消費增速與自身相比提升較快,但農民的消費增幅仍低於城市消費,且農村消費所占總消費比重無明顯提高。 所以,當前我們不僅要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水準,而且還要拓展農村的消 15 費力度。 尤其是要將適合於農村消費的產品送進農村,以此來有效地刺激和擴大農民的潛在消費欲望,並提升農民的即時消費水準。 第四,服務消費統計體系尚需規範、科學和定期公佈。 目前,由於我國在統計制度存在著一些不完 善因素,導致服務消費缺乏準確的統計,如服務消費的統計缺乏連續性和可比性,低估、漏報的現象普遍發生。 因此,如何建立科學、規範化和定期發佈的服務消費統計核算系統,這是國家應當考慮的問題。 由此,建議我們應在雙月或每季度公佈一次服務消費的統計資料,以此來準確地反映服務消費的增長變化,並及時反映市場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對於我們認識和判斷我國消費增長形勢是相當關鍵的,而且還有利於國家為制訂擴大服務消費的政策措施提供扎實的基礎,最終將有利於促進我國的消費服務業發展,並刺激和擴大消費增長。 祁京梅 16 肆、單位 能耗有望首次達到年度目標 2020 年以來單位 GDP 能源消耗的變化 注: GDP 按 2020 年價格計算; 2020 年為前三季度同比變化。 2020 年前三季度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已取得了明顯成效, 2020 年節能減排的政策環境將有一定好轉。 預計 2020 年單位 GDP 能耗 下降速度有望首次達到 %以上的年度目標,二氧化硫排放量也有望下降 2%以上,但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尚難達標。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2020 年前三季度在經濟增長 %的同時,節能減排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單位 GDP 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的拐點已經出現,為在經濟快速增長中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然而,無論是從實現 “十一五 ”規劃目標的艱巨型還是從付出的努力與取得的成效上看,節能減排形勢都不容樂觀。 做好 2020 年節能減排工作,任務仍相當艱巨。 2020 年我國節能減 排工作成效明顯 近年來,我國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2020 年前三季度單位 GDP能耗同比下降 3%左右,情況繼續趨好。 其中,前三季度,能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主要產品能耗繼續下降,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首次實現雙雙下降。 第一,積極淘汰落後產能,通過結構調整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 2020 年以來,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嚴格淘汰落後技術、工藝和裝備。 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依法責令其停產或予以關閉,依法吊銷生產許可證和排汙許可證,依法停止供電。 提高節能環 保市場准入門檻,嚴格執行專案開工建設的相關政策規定,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第二,燃煤機組的脫硫率和城市汙水處理能力明顯提高。 2020 年前三季度,新增燃煤脫硫機組 227 台,裝機容量 7412 萬千瓦,全國脫硫裝機容量累計達到 億千瓦,占火力發電裝機容量的 42%;我國已新增 2020 余萬噸的城市污 17 染處理能力, 1700 多家重點企業採取了污水深度治理措施,占全國化學需要量排放量三分之一的造紙行業有 1000 多家被停產整治或限期治理。 洞庭湖流域在關閉 200 多家造紙企業後水質明顯好轉。 第三,實行區 域和流域限批政策,督促違規專案進行整改,從源頭控制污染。 2020 年是環保部門近 30 年來首次啟用 “區域限批 ”行政懲罰手段,對 4 個行政區域、 4 個電力集團所有建設專案實行停批、限批,並建議追究有關人員行政責任。 7 月份環保總局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 6 市 2 縣 5 個工業園區實行 “流域限批 ”,對流域內 32 家重污染企業及 6家汙水處理廠實行 “掛牌督辦 ”。 第四,加強對節能減排的統計監測與考核工作,貫徹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 2020 年 11 月份,國務院批轉了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關於 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能耗降低和污染減排完成情況開始納入到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進一步明確了地方政府在節能減排中的責任主體作用。 這樣,節能減排目標作為對各地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實行問責制和 “一票否決 ”制。 當前我國節能減排工作中面臨五大困難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必頇清醒地認識到,節能減排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 第一,在通貨膨脹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增加了理順要素價格的難度。 當前,一些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還不能充分反映資源稀 缺程度、環境損害成本和供求關係, “污染者付費 ”的原則沒有很好落實。 理順以資源性產品為代表的要素價格,無疑對形成節能減排的市場機制貣著重要作用,但這也將進一步加大整體物價水準上漲的壓力。 第二,在就業壓力和稅收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做好中小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存在難度。 當前,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尤其是處於規模經濟要求較高的資源型產業中的中小企業)的工藝和裝備落後,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重。 一些地方和部門還沒有真正樹立貣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把 GDP 增長當作硬任務、把節能減排當成軟指標。 第三 ,從行政手段向市場化的方式過渡,建立節能減排的長效機制尚需時日。 當前,我國節能減排工作仍然主要是由中央政府主導和以行政手段為主,依靠節能減排指標的層層分解來約束地方政府和企業實施,缺少長效機制,沒有轉 18 化為企業的自覺行動。 由此,出現了類似資源性產品價格仍然偏低、違法成本低和守法成本高等問題,要較好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較長時期的努力。 第四,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科技支撐作用發揮不夠。 我國大部分企業作為節能減排和保護環境的主體,但缺乏加大投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 另外,各級政府的投入又普遍偏低,支持節能減 排的穩定投入機制還未形成。 與此同時,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重大技術的研發還比較薄弱,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不夠廣泛。 第五,在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節能減排面臨較大的難度。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第二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在增加,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很突出,低耗能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後、比重偏低。 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後生產能力的淘汰難度還很大。 2020 年節能減排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好轉 2020 年是 “十一五 ”規劃的第三年,也是完成 “十一五 ”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的關鍵一年。 與前幾年相比, 2020 年節能減排的政策環境將有一定好轉。 預計2020 年單位 GDP 能耗下降速度有望首次達到 %以上的年度目標,二氧化硫排放量也有望下降 2%以上,但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尚難達標。 第一,節能減排的法律、政策環境和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 2020 年,國務院成立了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工作部署和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發佈了《關於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制定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並對落實方案進行了部門分工。 各地也相繼研究制定了本地區加強節能工作的意見或決定,建立了相應的領導機 構和協調機制。 在法律建設方面,修訂後的《節約能源法》已頒佈實施,《能源法》正在廣泛徵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可望在 2020 年年中正式實施。 做好《 循環 經濟法》的立法準備工作,以及發佈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等。 這表明, 2020 年節能減排的政策環境在進一步好轉。 第二,完善有利於節能減排的稅收體系,服務于建設科學合理的能源資源利用體系。 2020 年,預計我國將擴大資源稅徵收對象、上調資源稅稅率,並由目前的 “從量計征 ”改為 “從價計征 ”,將稅收與資源市場價格直接掛鈎,以體現對國有資源有償使用而付出的代價。 充 分考慮環境保護要求,探索建立環境稅收制度,運用稅收杠杆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發揮價格杠杆的作用,建立能夠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汙價格和收費機制。 第三,節能減排投入將有較大幅度增加,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預計 2020 19 年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投入將繼續有較大幅度增加,以政府投入帶動社會投入。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11 月 28 日在中歐工商峰會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預計未來五年,中國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投資將達到 3000 億美元,占世界市場的 30%。 第四,加強做好重點企業、重點工程的節能減排 工作,繼續把實施節能工程作為重點。 繼續全面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和重點環境治理工程。 2020 年將繼續切實抓好鋼鐵、有色等重點耗能工業以及建築和交通行業的節能工作,加強年耗能萬噸標準煤以上重點企業的節能管理,開展重點企業能效水準對標活動,以保證 “十一五 ”期間的一些節能目標,如形成 億噸標準煤節能能力等。 另外,支援節能重點工程、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機制推廣、節能管理能力建設等。 第五,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依法淘汰落後生產能力。 堅持把 “壓小 ”作為 “上大 ”的前提條件,切實落實關停責任,妥善安排好企 業職工。 促進服務業、高技術產業加快發展, “十一五 ”時期,服務業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提高 3 個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 5 個百分點。 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穩步發展替代能源,到 2020 年,可再生能源占全部能源消費的比重由 2020 年的 %提高到 10%。 傘鋒 20 伍、財政政策真正發揮優化結構穩健功能 為了鞏固和發展宏觀調控的成果,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2020 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完善落實政策內容,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和社 會政策之間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促進結構調整和體制改革方面的獨特功能。 一方面,要在短期調控政策層面上防止經濟從偏快轉為 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另一方面,要加大制度層面上的改革力度,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益,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重視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 2020 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完善落實政策內容,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和社會政策之間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