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复习题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延缓主药氧化的附加剂有( )。 A、等渗调节剂 B、抗氧剂 C、金属离子络合剂 D、惰性气体 E、 pH调整剂 注射液机械灌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 A、药液蒸发 B、出现鼓泡 C、安瓿长短不一 D、焦头 E、装量不正确 为增加易氧化药物的稳定性,可采取( )等措施。 A、加等渗调节剂 B、加抗氧剂 C、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D、通惰性气体 E、加 pH调整剂 输液的灌封包括( )等过程。 A、精滤 B、灌液 C、衬垫薄膜 D、塞胶塞 E、扎铝盖 7、生产注射剂时常加入适当活性炭,其作用是( )。 A、吸附热原 B、增加主药的稳定性 C、助滤 D、脱色 E、提高澄明度 8、下列( )不是去除器具中热原的方法。 A、吸附法 B、离子交换法 C、高温法 D、酸碱法 E、凝胶过滤法 9、制备注射用水的方法有( )。 A、离子交换法 B、重蒸馏法 C、反渗透法 D、凝胶过滤法 E、电渗析法 输液的灭菌应注意( )。 A、从配液到灭菌在 4小时内完成 B、从配液到灭菌在 6小时内完成 13 C、从配液到灭菌在 12内完成 D、经 100℃ /30`流通蒸气灭菌 E、经 ℃ /30`或 121℃ /20`热压灭菌 1使用热压灭菌柜应注意( )。 A、使用饱和水蒸气 B、排尽柜内空气 C、使用过饱和水蒸气 D、待柜内压力与外面相等时再打开柜门 E、灭菌时间应从全部药液真正达到温度时算起 1输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A、 澄明度问题 B、 染菌 C、热原反应 D、刺激性问题 E、剂量问题 1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的特点是( )。 A、可避免药品因高热而分解变质 B、可随意选择溶剂以制备某种特殊药品 C、含水量低 D、产品剂量不易准确、外观不佳 E、所得产品质地疏松,加水后迅速溶解恢复药液原有特性 1有关注射剂灭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灌封后的注射剂必须在 12小时内进行灭菌 B、注射剂须经热压灭菌 C、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性最大,碱性溶液中次之 ,酸性溶液中最小 D、在达到灭菌完全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灭菌的温度和缩短灭菌的时间 E、滤过除菌法是注射剂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 1热原的化学组成为( )。 A、淀粉 B、葡萄糖 C、蛋白质 D、磷脂 E、脂多糖 1下列( )均不能用来溶解粉针。 A、去离子水 B、重蒸馏水 C、高纯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灭菌去离子水 1注射剂的灌封包括( )等步骤。 A、 精滤 B、灌液 C、封口 D、衬垫薄膜 E、轧口 1凡( )不稳 定的药物均需制成粉针。 A、 遇热 B、遇水 C、遇光 D、遇氧气 E、遇酸 第六章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一. 简答题 什么叫粉碎。 有何目的意义。 什么叫粉碎度。 与粒子大小有何关系。 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常用的粉碎器械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什么叫过筛。 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怎样。 粉末的分等情况怎样。 混合的目的是什么。 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 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 特点。 常用混合器械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什么是干燥。 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 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特点。 什么是散剂。 按用途分为哪几类。 有何特点。 生产工艺流程怎样。 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14 什么是颗粒剂。 按溶解性分为哪几类。 有何特点。 生产工艺流程怎样。 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什么是胶囊剂。 可分为哪几类。 有何特点。 哪些药物不宜制备胶囊剂。 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空胶囊有几种规格。 硬胶囊的囊心物有哪几种形式。 软胶囊常用何法制备。 肠溶胶囊制备方法。 1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是什么。 1什么是微囊化。 药物微囊化有何特点。 微囊制备方法有哪些。 1单凝聚法和复制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 二.单项选择题 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 A、风化性药物 B、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吸湿性药物 D、易溶性药物 E、药物的水溶液 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可改善制剂外观 D、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 A、硬度 B、脆碎度 C、崩解度 D、重量差异 E、溶解度 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 限为( )分。 A、 15 B、 30 C、 45 D、 60 E、 120 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 )分钟。 A、 15 B、 30 C、 45 D、 60 E、 120 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 ,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 A、177。 % B、177。 % C、177。 % D、177。 % E、177。 % 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 ) A、变形 B、变色 C、分解 D、软化 E、变脆 ( )药物不宜 制胶囊。 A、酸性液体 B、难溶性 C、贵重 D、小剂量 E、油类 硬胶囊囊心物中,生物利用度最好的为( )。 A、 粉末 B、颗粒 C、微丸 D、微囊 E、均好 软胶囊剂俗称( )。 A、滴丸 B、微囊 C、微丸 D、胶丸 E、均可 1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 )。 A、 :1:1 B、 1::1 C、 1:1:1 D、 :1:1 E、 1::1 1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 A、 淀粉 B、蔗糖 C、糊精 D、明胶 E、阿拉伯胶 1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15 A、可以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可以提高药物稳定性 C、可以改善制剂外观 D、可多途径给药 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1下列( )药物不宜制胶囊。 A、易溶的刺激性 B、难溶性 C、贵重 D、小剂量 E、苦味 1胶囊剂可分为( )。 A、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 B、硬胶囊、软胶囊、直肠胶囊 C、硬胶囊、胶丸 D、软胶囊、胶丸、直肠胶囊 E、硬胶囊、软胶囊 1硬胶囊的囊心物形式有 ( )。 A、 粉末 B、颗粒 C、微丸 D、 A+B E、 A+B+C 1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有( )和压制法。 A、滴制法 B、泛制法 C、乳化法 D、熔融法 E、塑制法 1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 ,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 A、177。 % B、177。 % C、177。 % D、177。 % E、177。 % 1下列( )可作为软 胶囊的囊心物。 A、药物的水溶液 B、药物的水混悬液 C、 O/W型乳剂 D、药物的油溶液 E、药物的稀醇溶液 胶囊剂与片剂最主要不同在于( )。 A、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B、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 C、提高药物稳定性 D、定位定时释放药物 E、性质稳定 非 粉碎目的是( )。 2( )不是胶囊剂的质量评价项目。 A、崩解度 B、溶出度 C、片重差异限度 D、硬度 E、外观 2利用亲水胶体的盐析作用而析出微囊的是( )。 A、单凝聚法 B、复凝聚法 C、溶剂 非溶剂法 D、界面缩聚法 E、喷雾干燥法 2非粉碎的目的是( ) A、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 B、便于多途径给药 C、有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D、有利于混合 E、有利于药物稳定 2 树脂、树胶等药物宜用( )粉碎。 A、干法粉碎 B、湿法粉碎 C、低温粉碎 D、高温粉碎 E、均可 2 下列除( )药物外皆宜单独粉碎。 A、氧化性 B、还原性 C、贵重 D、刺激性 E、性质相似 2难溶性药物欲得极细粉,可用( )粉碎。 A、干法 B、单独 C、混合 D、加液研磨法 E、水飞法 2( )为固体物料粉碎前粒径与粉碎后粒径的比值。 A、 混合度 B、粉碎度 C、脆碎度 D、崩解度 E、溶解度 2质地坚硬的药物,欲得极细粉时,常用( )粉碎。 A、干法粉碎 B、加液研磨法 C、水飞法 D、均可 E、均不可 2樟脑、冰片、薄荷脑等受力易变形的药物宜用( ) 粉碎。 A、干法粉碎 B、加液研磨法 C、水飞法 D、均可 E、均不可 16 ( )相似的药物可混合粉碎。 A、颗粒大小 B、密度 C、质地 D、溶解度 E、毒性 3《中国药典》将药筛分成( )种筛号。 A、六 B、七 C、八 D、九 E、十 3药筛筛孔的“目”数习惯上是指( )。 A、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B、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 C、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D、每平 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 3《中国药典》将粉末分为( )等。 A、五 B、六 C、七 D、八 E、九 3粉体粒子的大小一般为( ) 181。 m。 A、 ~100 B、 ~1 C、 1~100 D、 ~1000 E、 ~1000 3固体剂型中药物的溶出包括( )等过程。 A、溶质分子从固体表面释放进入溶液中 B、在扩散作用下将溶解的分子从固液界面转移到溶液中 C、药物吸收入血 D、药物到达作用部分 3溶出速度主要受( )控制。 A、药物的溶解度 B、溶解速度 C、扩散速度 D、吸收速度 3当处方中各组分的比例量相差悬殊时,混合时宜用( )。 A、过筛混合 B、湿法混合 C、等量递加法 D、直接搅拌法 E、直接研磨法 3干燥物料以( )的混合效果较好。 A、槽形混合机 B、搅拌混合 C、研磨混合 D、过筛混合 E、 V 形混合筒 3属于流化干燥技术的是( ) A、真空干燥 B 冷冻干 燥 C、沸腾干燥 D、微波干燥 E、红外干燥 利用水的升华原理的干燥方法为( )。 A、冷冻干燥 B、红外干燥 C、流化干燥 D、喷雾干燥 E、薄膜干燥 4 颗粒剂贮存的关键为( )。 A、防潮 B、防热 C、防冷 D、防虫 E、防光 4颗粒剂中,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 )。 A、 4% B、 5% C、 6% D、 7% E、 8% 4比重不同的药物制备散剂时,采用( )的混合方法最佳。 A、 等量递加法 B、多次过筛 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E、搅拌 4散剂的制备过程为( ) A、粉碎 →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B、粉碎 →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C、粉碎 →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D、粉碎 →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E、均不是 17 4微囊剂与胶囊剂比较,特殊之处在于( ) A、可使液体药物粉末化 B、增加药物稳定性 C、提高生物利用度 D、药物释放延缓 E、掩盖 药物不良嗅味 三.配伍选择题 [15] A、增塑剂 B、增加胶液胶冻力 C、防腐剂 D、避光剂 E、着色剂 甘油( ) 二氧化。药剂学复习题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