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7月自考公共事业管理试题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公共事业管理中非强制性控制方式主要是道德和舆论。 (选) 10 ,根据形式化程度的高低或有无明文规定划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 制。 12.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使用手段是奖励还是惩罚划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 13.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控制者与控制对象之间的关系划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 14.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是否依靠外部力量划分为: 内在控制和外在控制。 15. 公共事业管理中控制的类型,根据是否使用强制手段划分为: 强制性控制和非强制性控制。 三、简要说明题。 答:公共事业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惩权,属于职务权利范畴,是构成职务权力的基础;公共 事业领导的模范权、专长权;则属于个人权力范畴,是构成个人权力的基础。 答: 1使公共事业组织中的人们认清形势。 2使决策更加合理。 3促进公共事业组织各部门协调发展。 4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统一公共事业组织成员的行动。 5使公共事业组织成员自觉的遵守各种社会规范。 答: 1不存在利润指标; 2对目标和战略有更大的制约; 3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4缺乏竞争; 5员工大多都是专业人员。 B2 答: 1 打破垄断,引人竞争 机制; 2 建立公共事业组织承担责任的机制; 3 分权; 4 电子化建设; 5加强对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考核。 包括 “德、能、勤、绩 ”四个方面的内容。 A3 答: 1进行信息沟通检查。 2尽可能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组织层次。 3确保正式沟通渠道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的辅助作用。 4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5提高信息的清晰度。 6提高沟通的心理水平。 7掌握沟通的技巧。 8运用例外原则和须知原则。 11 四、论述题。 A 答:公共事业管理应正确运用激励方式和方法, 提高激励效果。 主要的激励方式有: ( 1)内容型激励。 着重研究激励的原因和激励的因素,主要有 :。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在人的生理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还有三种基本需要:权力需要、友谊需要、成就需要。 ( 2)过程型激励。 着重研究人们选择其行为的过程,主要有:期望激励(美国 弗鲁姆)、公平激励(美国 亚当斯)。 ( 3)行为改造型激励。 着重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们的行为,主要有挫折激励等。 公共事业管理中激励的主要方法有:( 1)思 想政治工作;( 2)参与管理;( 3)工作丰富化;( 4)提供教育和培训机会。 第四章公共事业管理的公共责任与监督机制。 * 答:公共责任,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就其内容来说,应包含三层意思: ( 1)在行为实施之前,公共责任是一种职责,行为主体在行使权力之前就明确行使权力所追求的公共目标; ( 2)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公共责任表现为主动述职或自觉接受监督; ( 3)在行为实施之后,公共责任是一种批评并对不当行为承担责任 ——撤消或纠正错误的行为和决策,追究造成失误的决策者和错误行为的执行者的责任,并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 答:公共事业组织的公共责任可分为高低两个层次: 低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 “避免违规,避免不当行为和账目的完善管理 ”。 12 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 “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 由此可见,低层次的公共责任意味着不做坏事,高层次的公共责任体现为努力做好事。 A4 答:发达国家的公共事业组织的监督机制框 架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1)监督主体:即对公共事业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的机构。 国际上存在主体多元化(以美国为代表)和专门机构(一英国为代表)两种模式。 ( 2)监督规制:是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和监督公益机构的主要手段。 主要规制有: 注册登记制度;财政优惠;财务规则;投资规则; “不公平竞争 ”规则。 ( 3)发展趋势:扶持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成为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 表现为: 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管理的强化;多元监督体系的完善和强化;公共事业组织自律机制的强化;公共责任层次由低向高的重点转移。 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答: 1社会腐败对公益机构的侵蚀; 2“道德滑坡 ”——公共事业组织所面临的道德危机; 3薄弱的社会监督; 4“组织缺位 ”——监督主体多元化与激励不足; 5“角色冲突 ”——监督主体的身份障碍; 6“双重俘获 ”——监督疲软的必然结果; 7市场约束软化 ——限制竞争的副产品。 5. 试说明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的措施。 B3 答: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应从以下六个方面采取措施: 13 1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组 织的组织立法; 2减少公共事业组织登记限制,简化登记程序; 3加强公共事业组织的日常监督; 4明确界定政府监督主体,加强监督力度; 5营造竞争环境,促使公共事业组织动作透明化; 6建立公共事业组织行业监管,完善自律机制。 第五章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制度 一、填空选择题: 50 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 30 个以上的单位会员组成。 *。 (选) *。 依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社团负责人应当根据章程规定的程序由特定的社团组织机构(理事会)选任。 *。 (选) *。 (选) *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 800 万元,地方性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 400 万元,非公募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不低于 200万元。 (选) *。 (选) * 三、名词解释: :是指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14 :是指利用自然人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的财产 ,以从事公益事业为目的 ,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的非营利性法人。 四、简答题: 答: ; ; ; ; 非营利性约束;受赠财产支出比例约束;财务公开制度;。 答:( 1)有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