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哲学原理讲义(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 1)时间的涵义及特性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和顺序性。 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所谓顺序性,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运动过程的出现有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时间的特性是一维性,即时间只有一个方向,具有不可逆性。 时间的流逝总是沿着‚过去 174。 现在 174。 未来‛这一直线前进,并且是一去不复返的。 古人常以‚时乎时乎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样的至理名言,来说明时间的不可逆性,要人们十分珍惜时间。 ( 2)空间的涵义及特性 空间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是指物体的位置、规模和体积。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 性。 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且它同周围物体也总是存在着前后、左右和上下的关系。 因此,要说明某一物体的空间位置,需要用三个量来表示。 现代人讲的‚思维时空‛,实际上是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综合,即一定时间上长、宽、高位置。 中国古语中的‚宇宙‛,就是说的时间和空间的结合,即所谓‚四方上下为宇,往古来今为宙‛。 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任何事物的运动都具有一定的体积、规模、范围和位置,都要经历一定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不经历一定时间和不占有一定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另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总是一定的物质运动所拥有的时间和空间。 即使物理学上所讲的‚真空‛,也并非无物质的虚空,而是各种特殊的物质即各种长的存在形式。 同时,时间、空间的度量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例如,度量时间的年、月、日,是按照太阳、地球、月亮在空间中的运动来确定的;而 测量空间的方法也离不开物质的运动,例如测定宇宙天体的距离是用光运行一年的行程即光年做单位的,等等。 总之,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和物质运动密不可分。 设想超时空的存在,只能导致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无运动的时空,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决定了它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10 10 ( 1)时间和空间绝对性的涵义 所谓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实在性,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人们的时空观念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当然也就不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而把它们看作是观念的产物。 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头脑中固有的‚先天形式‛,人通过这种‚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才使事物具有了时间性和空间性。 马赫则断言,时间、空间仅仅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是‚判定方位的感觉‛。 唯心主义的上述看法否认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既违背科学,也不符合事实,是应当批判的。 ( 2)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涵义 所谓时间 和空间的相对性,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的客观具体性,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其具体特性又是可变的和有条件的,人们对此的时空观念也是可变的和发展的,因而又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已由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非欧几何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证实。 总之,科学发展的事实证明了时空特性和人们关于时空观念的可变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设想的与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绝对不变的时间和空间,只是主观的、空洞的抽象。 唯心主义妄图利用人们对时空特性的可变性否定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也是完全错误的。 时间、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时间和空间不仅是绝对的和相对的,是一般与特殊的辩证统一,同时也是有限的和无限的,是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 ( 1)时间和空间无限性与有限性的涵义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 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有尽有休的。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穷有尽、有边有际的。 ( 2)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与有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无限由有限组成,无限通过有限而存在。 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来。 有限与无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宇宙学为哲学上论证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它表明,有限与无限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并相互转化的情况不仅在微观和宏观世界普遍存在,而且在宇观世界也是普遍存在的。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 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理解这一定义要注意两点 : 第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它区别于动物的活动; 第二,实践是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的活动,它区别于人的精神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11 11 实践的基本形式 第一、生产的实践。 生产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社会实践。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这就必须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前提,因而是一种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调控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 包括社会交往、社会管理、社会变革等活动。 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仅人要同自然界打交道, 而且人与人也要进行交往,人们之间的交往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形式。 在社会各种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首先是调整变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环节和方面。 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这种实践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 第三、科学实践 它是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一种实践活动。 科学实验是一种尝试性、探索性、学习性的实践活动。 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受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制约的。 科学实验是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实践活动,并为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 践服务。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科学实验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生产中的问题离开科学实验是无法解决的。 实践的基本特征 ( 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在于,构成实践的诸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客体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可以感知的客观实在;实践的结果,是对象的客观变化,具有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性;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的过程,虽然实践包含的目的、意志、情感和认识等主观因素,但这些因素都体现在活动的具体方式之中,这种方式是客观物质的。 (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的,同时又是在人们自觉 意识支配之下进行的。 所谓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不同于动物盲目的本能活动,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不仅适应自然界,更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界。 人则通过改造客观对象使外部环境适应自己不断变化着的需要。 ( 3)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说人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上进行,无论是实践主体,对象、手段,还是实践的目的、方式、结果,都要以一定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为前提,并受其限制。 因此,实践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二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一)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 主体、客体 主体是指处于 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主体具有能力结构和社会结构。 客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的对象。 客体的形式有三种基本类型,即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和精神形式的客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12 12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对象化与客体非对象化 在主体和客体之间还有一个将这二者现实地连接起来的中介,这就是实践。 主体通过实践改造客体,把主体的本质力量因素渗透到客体中,即主体客体化(主体对象化)。 同时客体也通过实践,丧失对象化的形式,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的生命结构要素或本质力量因素,成为主体的一部 分,即客体主体化(客体非对象化)。 (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区别 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 自在世界又称为天然自然,这一概念包含两重含义:一是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自然界,是人类世界产生前的先在世界;二是自在世界又是人类活动尚未触及到的自然界。 人类世界则是指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联系 人类世界不同与自在世界,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又具有内在联系。 首先,自在世界构成了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其次,天然自然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人化自然,并在人化 自然、人类世界中延续了自己的存在;同时,人化自然仍要参与整个自然的运动过程,要受由自然规律支配。 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 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 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 ‛马克思这一论断表明,判断一个物种的存在方式是看其生命活动的形式。 物质生产实践即劳动创造了人,一方面是指在人类起源上,是劳动使动物变成人;另一方面是指劳动还在时刻不停地重新塑造着人,并创造出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说,实践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殊生命形式,是 人类的存在方式。 第一,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前提;第二,实践使人成为‚有意识的类存在物‛;第三,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 第三节 人的意识 活动 与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要自觉地、坚定地坚持和贯彻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就不仅要 正确地、科学地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而且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观和物质与意识相互关系的观点,正确理解和掌握意识的本质与起源问题。 一、意识的 本质 与 起源 随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思维着的精神‛,即人类意识也就产生了。 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 社会历史过程。 (一)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指作为认识或实践主体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 意识概念包含两层意思: ( 1)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人类之外的其他事物,不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意识现象; ( 2)人既可以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也可能成为别人认识和实践的客体,只有作为认识和实践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 13 13 体的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才属于意识现象。 如同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样,意识的具体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 从内容上概括来看,可以分类归纳出知、情、意三类意识。 知,指的是人对世界的认知性的知识;情,指的是感情或情 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表现为喜怒哀乐爱憎等感觉和心理体验;意,即人的意志,往往表现为人在追求某种目的或理想时所具有的毅力、信心、坚韧、自我控制等。 从意识活动的主体数量来看,可以将所有的意识概括为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和全人类共同的意识这样三个层次。 从意识的自觉性程度来看,可以区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 潜意识又叫无意识或下意识,是主体尚未自觉到或不能够自觉地予以控制的意识。 从意识的发展来看,又可以概括区分为传统意识、现实意识和未来意识等等。 关于意识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看法可以概括为两个相互联系的 基本观点: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 人脑的机能。 意识作为主体的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是以人脑这种特殊的人体生理器官为其生理物质基础的。 其它动物之所以不具有意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动物的大脑不具备人脑特有的生理构造和功能。 自然科学成果表明,人脑是由高度严密和极其复杂的神经网络组成的生理器官,由大约 1000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的细胞体多数分布在大脑皮层。 人的大脑是人各种生理和心理反应活动的指挥中心, 也是意识活动的指挥中心。 人的各种精神活动都与大脑不同部位的生理活动相联系,如看书、写字、闻味、讲话等,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神经细胞来负责。 人的意识活动一般通过人脑对于客观外界的刺激作出一系列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外界的各种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沿着神经纤维传达到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形成复杂的意识过程。 如果人的大脑某一部位受到损伤或患有严重疾病,人的意识活动也就无法正常进行。 意识是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人脑是意识器官,但不是意识的 来源。 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入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断 加工制作的过程。 没有外界信息的输入,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 ( 1)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和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 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属于人的主观世界。 但无论是感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外部现象,还是理性认识所反映的事物的内在本质,都是客观存在。 ( 2)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主体。20xx哲学原理讲义(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4)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1)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来说,大海是一生的向往,黄龙瑟尔嵯就是一片海,它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深厚的宗教文化积淀以及多彩的民族风情。 景区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复杂,植被垂直带谱完整,自然分布的原生高等植物 1500余种,大部分为中国 特有的成分,森林覆盖率为 %,植被覆盖率达 %.区内结构完整 ,生态系统十分稳定平衡。 重峦叠嶂、翠绿多姿。 林中古木参天,枝头松萝拂地、树下箭竹、水柳、杜鹃等花木丛生,地上乃至岩石
B. 5~ 7 月份 C. 6~ 8 月份 D. 7~ 10 月份 11. 此时甲点地面正处于 A. 晴好天气 B. 干冷天气 C. 强降雨天气 D. 霜冻天气 第Ⅱ卷 本卷共 4 大题,共 160 分。 36.( 36 分)阅读资料和图 图 6。 完成下列要求。 自 1971 年 9 月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彩电起,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
以上和 14周岁以下的学生在一个班级,难道让 14周岁以上的放假, 14周岁以下的上课吗。 某企业的员工说:我们企业领导根本就不给放假 ,单位根本没 提青年节休假的事。 某事业单位的员工说:只是听到很多人在议论,最后传到领导的耳朵里,领导说放假,这才放了半天假。 某酒店的经理说:我们酒店 80%以上的员工都是 28周岁以下的青年,难道都放假吗。 酒店还要不要运营了。 有些人议论:难道
) ( 3 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衔”正是燕子的动作。 ( 2 分)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 ( 2 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题。 (6 分
承担连带责任。 第五十三条 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按照合同的约定各自独立经营的,它的权利和义务由合同约定,各自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 【概念】 第五十四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 有效要件 】 第五十五条 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