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各地试卷诗歌鉴赏题集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 3 起首二句,不说燕子而仅以“呢喃”二字,从声音上画其特点;三四句用“蹴水忙”三字,写燕子之神,活画了一幅飞燕闹春图;五六句写柳絮在风中飞来飞去,正好烘托出燕子在空中飞翔的优美姿态;结尾句中的“衔”正是燕子的动作。 ( 2 分)全文在似与不似之间,取其神,不取其貌,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写燕子所处的环境、声音、体态等。 ( 2 分) 1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2)题。 (6 分 )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 【注】① 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 (事见《苏武牧羊》)。 ② 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 (3 分 ) ( 2)文中“ 只凭天地鉴孤忠 ”一句,有人分析 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 (3 分 ) 1 (1)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 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而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2)本诗没有涉及“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意思,只是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 学生如果有别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8 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 ② ,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 ③ 落山路,枳花 ④ 明驿墙。 因思杜陵 ⑤ 梦,凫雁 ⑥ 满回塘。 [注 ]①商山:又名地肺山、楚山,在今陕西商县境内。 ②铎:指车上的铃铛。 ③槲叶:叶片很大,冬枯春落。 ④枳花:早春开花呈白色。 ⑤杜陵:长安城南的地名。 ⑥雁:均为水鸟。 ( 1)这首诗表现主题的诗句是 ,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2)诗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历来脍炙人口。 这两句诗在诗句的构成上有何特点。 与我们接触过的哪些诗句异曲同工。 (举出一例即可) 10 1( 1)“客行悲故乡”(或“因思杜陵梦”)抒发了诗人怀念家乡,心系长安的心情。 ( 2)这两句均为三个名词的并列,无动词 ,属一个意象的组合。 我们接触过的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 6 分)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1)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 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 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 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 6 分) 听 晓 角 唐李益 边霜昨夜堕关榆, 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 秋风卷入《小单于》。 注释:堕关榆,边关榆叶飘落。 《小单于》,乐曲名。 由诗句的描绘你能感受到角声应该是怎样的。 抒发了什么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6.角声应该是悲凉哀怨的。 抒发了征人凄 凉冷落的边愁乡思之情。 点拨:这首诗只写了吹角以及所吹的曲子是什么,没有对角声进行具体的描绘,而只是写了吹角的环境:边霜、堕关榆、孤月、塞鸿飞不度、秋风,从而渲染了一种寂静、凄清、冷落的环境氛围,由这中环境氛围我们不难推测出角声应该是悲凉哀怨的。 文中也没有明写人,但是,我们从“边”“关”“汉月”等可知其中的人是“征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是以环境和角声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写身处边关的他们此时此地的凄凉冷落的边愁乡思。 诗歌不直接写角声,而角声犹如在我们的耳边回响;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 情,而情见篇外。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6 分) 溪兴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 醉来睡时无人呼,流到前溪也不知。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有人说这首 表现了诗人孤寂无奈的情绪,你认为如何。 请说明其理由。 答:。 11 16.( 6 分)表现“闲适”的心情:沐浴着山雨溪风,怡然垂钓,篷底自 斟自酌,醉来酣睡,无人打扰,任小船随波逐流,何等清静闲适。 表现孤寂无奈的情绪: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表现了闲适的心情,实际上暗含着一种孤寂无奈的心情。 诗中的钓者是在“山雨溪风”的凄凉氛围中垂钓的 ,它使用着粗陋的“瓦瓯”,独斟独饮,形单影只,百无聊赖,只好以酒为伴,借酒浇愁,“醉来睡着”、“无人呼”醒,只好听任小舟在山溪中漂流。 这些无不表现出钓者的孤寂和凄苦。 (只要抓住诗中的意象仔细品味,体会到诗的思想况味,则可酌情给分。 ) 13.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 8分) 撼庭秋 晏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 1)作者晏殊是北宋 (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 2分) ( 2)“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词的上阙中“景语”所传达的情。 ( 2分) ( 3)如何理解“心长焰短”。 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 ( 4分) 13.( 8分) ( 1)婉约派( 2分) ( 2)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透露着词人的孤苦寂寞。 表达了 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 (景物特点的概括 1分,感情 1分) ( 3)“心长焰短”表面指细长的烛心和短小的火焰。 实际上,心长是指情长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 焰短暗示着力不从心,暗示着希望渺茫。 “心长焰短”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 ( 2 分)表达了词人无汉扭转人生,无法改变别离命运的哀叹。 ( 2分) 13.下面是明代谢榛的诗论,阅读并回答问题。 韦苏州曰:“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白乐天曰:“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司空曙曰:“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三诗同一机杼,司空为优。 [注 ]机杼:喻指文章的构思和布局。 ( 1)韦苏州指唐代诗人韦应物,他被称为“苏州”是因他曾做过苏州刺史。 白乐天也是唐代诗人。 他名为。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有 、。 ( 3分) ( 2)诗论说“三诗同一机杼”,请写出三人的诗句在写法上的相同点。 ( 3分) ( 3)评者认为三人的诗句“司空为优”,请分析“优”在何处。 ( 3分) 13.( 1)白居易 《琵琶行》 《卖炭翁》( 3 分)(中学阶段读过的其他篇目也可,每个空1 分) ( 2)这三句诗都是人树并写,以景衬 情,用树之落叶比喻人之衰老。 ( 3 分) ( 3)司空曙的诗句写了夜雨、昏灯、黄叶树、白头人,形象更加具体鲜明,大大加强了悲凉的气氛,使读者感受更为真切。 ( 3 分) 1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续写下片赏析( 150字左右)。 ( 6分) 浣溪沙 (苏 轼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12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这首词写初夏乡村情景,极富农家生活气息。 词上片写景,重在路途之声;下片言事,重在行人之态。 纵览全词,起笔于有声,落笔于有声。 通常,诗词中景多是视觉形 象的画面。 上片,苏轼一改常法,拿乡村声响入词,于平易中见别致。 村头枣花掉落衣巾声、农家缲( sā o)车抽茧出丝声、农人粗服柳下卖瓜声,声声入耳。 些少三句,全从声响中来,使乡村的季节色彩、田家的农事活动、农村的生活情态以及久旱雨后丰收有盼的淡淡喜悦之情,均有不同程度地表现。 16. 古诗鉴赏 下片,写词人行色匆匆于乡村道上的片断感受,未直接抒情而情蕴其中。 过 片,“酒困路长惟欲睡”是倒叙,上片所写景由此而来。 因路远酒醉,体乏人困,才有睡意朦胧中“听”来的乡村景致。 日高人渴觅茶,见人物情态,真切中有不拘小节的生活真趣。 结篇“含不尽之意”。 既收于叩问声,呼应上片,又状出了身为太守的词人讨茶态度,“试问”所问,或者还含了农人的家常、丰收的盼望。 (得分点:据上文提示,人物 “情态 ”、篇末 “人声 ”的赏析,各 2 分;点明 “酒困 ”句,以顺接上片赏析 1分;语言流畅富于美感 1分。 )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 ,生入瞿塘滟灏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 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 (1)说说 “ 一笑 ” 是怎样的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 答: (2)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4分 ) 答: 15. (1)经历了 “ 投荒万死 ” 的磨难,诗人终于 “ 生出 ” 四川回到家乡,一方面为自己 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 滪 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 一 方面回首平生, 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 黯然伤神,因而这是悲欣交集的笑;经历了 “ 投荒 万死”的磨难后,诗人的情感升华了,心灵净化了,生命单纯了,一切都如眼前的山 水,那样亲切,那样畅怀,因此这也是豁达的笑;由“岳阳楼上对君山”可知,诗人 面对政治迫害和人生磨难,仍然坚持自 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因此也可以说这是英勇 无畏的笑。 (2)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 节操的卓立不群的诗人形象。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① 二首》注释 投荒万死鬓毛斑, ② 生入瞿塘滟灏关。 ③ 未到江南先一笑, ④ 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 ⑤ 绾结湘娥十二鬟。 ⑥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重看青山。 【注释】 ①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 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 ② 投荒:贬官到荒僻的地方。 ③ 瞿塘:峡名,在四川省奉节县附近。 滟灏 (音艳预 )关: 滟灏堆 是矗立在瞿塘峡口江中的一块大石头。 附近的水流得非常急,是航行很危险的地 带。 古代民谣有“滟灏大如襆 (音浮 ),瞿塘不可触 ” 的话。 因其险要,故称之为关 ! 生入„„关:东汉班超从军西域三十二年,年老息归,有“值愿生天玉门关”的话。 此 用其语。 ④江南:这里泛指长江下游南岸。 包括作者的故乡分宁在内。 ⑤ 川:这里 指洞庭湖。 ⑥这句写风雨凭栏时所见君山。 绾(音晚)结:(将头发)向上束起。 湘蛾: 13 《楚辞九歌》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相传即帝舜二妃娥皇和女英,君山是她们居住的地方。 发髻。 十二鬟:是说君山丘陵起伏,有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