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北京模拟题章节汇编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度是 ,那么这次实验所用沙摆对应的单摆3 2 1 0 2 2 x/m y/cm 4 5 R S Q P 甲 乙 甲 乙 a b c x y/cm x/m O 5 2 4 5 P 博微物理 3 y O t/s T/2 S P T 长约为 D A. B. C. D. 1 ( 北京 东城 区 2020 年 二模) 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 内燃机 、 通风机等在排放各种高速气流的过程中都发出噪声,干涉型消声器可以用来消弱 高速气流产生的噪声。 干涉型消声器的结构及气流运行如图所示,产生 波长为 λ 的声波沿水 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 当声波到达 a 处时,分成两束相干波,它们分别 通过 r1 和 r2的路程,再在 b 处相遇,即可达到消 弱噪声的目的。 若 Δr= r2 – r1, 则Δr 等于: ( C ) A.波长λ 的整数倍 B.波长λ 的奇数 倍 C.半波长 2 的奇数倍 D.半波长 2 的偶数倍 1 ( 北京 西城 区 2020 年 二模) 如图所示,某均匀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在同一条直线上,相邻两点间 的 距离为 1m。 t = 0 时,波源 S开始振动 , 速度方向竖直向 上 ,振动由此 以 1m/s的速度 开始向右传播。 t = 时,波源 S 第一次到达波 峰处。 由此可以判断, t = 时 C A.质点 b 达到最大速度 B.质点 c 达到最大加速度 C.质点 e 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D. 质点 h 正好到达波谷位置 1 ( 北京 朝阳 区 2020 年 二模) 关于声波和光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声波和光波都是横波 B.声波和光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波和光波从空气到水中波速都变小 D.声波和光波都可以发生多普勒效应 1 ( 北京 顺义 区 2020 年 一模) 如图所示,波源 S 从平衡位置开始上下( Y 轴方向)振动,产生的简谐波 向右传播,经过 后, P 点开始振动,已知 SP=2m,若以 P 点开始振动时刻作为计时的起点, 下 图为P 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波源 S最初是向上振动 B. 该简谐波的波速为 20m/s C. 该波的周期为 D. 该波的波长为 4m 1。20xx北京模拟题章节汇编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s,山坡倾角为 θ = 37176。 ,山坡可以看成一 个斜面。 ( g = 10m/s2, sin37186。 = , cos37186。 = ) 求: 37176。 B A v0 博微物理 4 ( 1)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t; ( 2) AB 间的距离 s。 13. (10 分 ) 分析和解:( 1)运动员由 A 到 B 做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的位移为 x = v0t
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并画出带电微粒在电磁场中由 A 至 Q 的运动轨迹; ( 3)电场强度 E 和磁感强度 B 的大小 . ( 1)微粒从平行 x 轴正方向射入电场区域,由 A 到 P 做类平抛运动,微粒沿 x 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tvSx 0 ( 1 分) 博微物理 10 svSt x ( 2 分) 微粒沿 y 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 221atSy ( 1
板间距离 d、正对面积 S 一定,在两极板间放入石蜡,则静电计指针偏 角 (填 “ 变大 ”、“ 变小 ” 或 “ 不变 ” )。 (2)( 9 分) 在“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实验中,测电流表 G 的内阻时备有下列器材: A. 待测电流表(量程 lmA ,内阻约几十欧) B.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 0 ——100 ) C. 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 0——20k ) D. 电阻箱( 0——
与第 五 亮条纹的中心对齐 ,测出第五亮条纹与第一亮条纹的中心线间距离为。 由以上数据可求得 该红光的 波长为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 分 , „„„„ 3 分 1 ( 北京 东城 区 2020 年 二模) ( 5 分) 在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的实验中 : ① 用主尺最小分度为 1mm,游标上有 20 个分度的卡尺测量金属球的直径,结果如图甲所示
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 ,其 劲度系数为 250N/m。 现有一水平推理 F 作用于物体 B 上,使 A、 B 两物体 一起 缓慢地向墙壁移动 , 当移动 时,水平推 力 F 的大小为 ( g 取 10m/s2) D A. 100N B. 200N C. 250N D. 300N ( 2020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 顶端装有滑轮的粗糙斜面固定在 地面上, A、B
2 ( 北京 石景山 区 2020年 一模) 苹果园中学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固定一根弹簧秤,使其测量挂钩(跟弹簧相连的挂钩)向下,并在钩上悬挂一个重为 10N 的钩码。 弹簧秤弹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可通过一传感器直接得出,如图所示的 Ft 图象。 根据 Ft 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A. 从时刻 t1 到 t2,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B.从时刻 t3 到 t4,钩码处于失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