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教学随笔(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作的崇高,国家设立了一个教师节,你们想把自己的美好愿望也设立为节日吗。 二、揭题 师:我们今天就来按我们的想法设立一个自己想设立的节日。 板书:习作 1 师:怎样才能让大家赞同我们的建议,同意设立这样的节日呢。 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想法写下来。 怎么写呢。 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一问题。 三、指导习作 课本上的习作 1,为我们作了简单的提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 真读,然后找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 出示课本的提示:“可以写是什么事情让你想到要设立这个节日的,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 ” 思考:看了这个提示你明白了什么。 指名回答,答出要写清触发自己设立这一节日的事情。 指名说说自己想写的事。 师提醒:写出了难忘的事,别人就赞同了吗。 引导学生答出:还要写出设立这样一个节日的好处,以及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这里教师可选一例文进行讲解,也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实例讲解。 (这里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可参看关于习作 1。 ) 四、指 导“也可以写想象中自己或别人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 ” 这完全是一个想象中的场面描写,或是一件事的描写。 着重给学生复习了一下如何把一件事,或一个场面写好。 只要学生想象合理,写得通顺就行了。 五、学生练习习作。 教师巡视指导。 思考:“为什么要设立这个节日”包括是什么事促使你认为要设立这个节日和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这两点是作文的重点,而第一点学生是有能力做好的,第二点我们老师就要好好指导。 让学生知道怎样说清楚。 (十二)秋天 我来谈谈我今天课上第二节的引导吧 学生在第一节的基础上朗读了第二节,提 问:这一节写了什么。 生:秋风(板书秋风) 师:同学们,你们看得见秋风吗。 (看不见) 师:那作者为什么说秋风在打滚儿,在奔跑。 生:我知道了,秋风吹起了麦子,麦子在动,一浪一浪的,像波浪,不就是秋风在打滚吗。 (纠正,该是稻子。 ) 在这一学生的带动下学生的发言积极了, 生:我知道什么是奔跑了,你们想想,如果起风了,我们的作业纸被风吹起了,我们不是要跟在后面追吗。 这不就是风在奔跑吗。 生:是啊,还有风吹起落叶,„„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我们来把这两句读一读。 你觉得秋风怎样。 生齐读,(板书:可爱,调皮) 师 :说得好,那抓一把桂子的香气怎么理解。 这香气能抓吗。 生:能抓,风把桂花的香气吹到了四面八方,而且,这凉爽的秋风还吹走了炎热的夏天。 师:所以说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 生再读,闭上眼睛想象秋风的样子,听老师朗读。 师生齐背第二节。 师:这一节尾还有一个“„„”它告诉我们什么。 生:说明秋风还在很多地方,就不一一说了。 师:那还会在什么地方呢。 好好想想, 生:在小河里,(干什么。 )游泳, 生:不,是嬉戏。 师:连起来说说。 生:秋风在小河里嬉戏,(带到诗句中来读读,想想放在哪里合适)第二句的后面。 学生再读。 生:还会在树林里,在那把树叶染黄, 生:不一定是染黄,还有红叶呢„„ 师:说得好,那树叶有红,有黄,有的还是绿的,秋风在干什么。 想想。 生大叫:在画画。 师:说得好,大家连起来说说。 生齐读。 师:那秋风有没有来到我们的身边呢。 生:来了,跟我们一起捉迷藏呢, 师:载着我们的„„ 生:笑声 生:歌声, 师:怎么样呢。 下课了, 师:同学们,下课了,这个填空就留作业吧。 看谁想得好,填得妙。 今天我上了这一课,只和同学们一起赏析了第一、二节,学生理解得挺好,读得也非常棒,在我的引导下,还模仿第二段写了几句呢。 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一点也不遗憾。 把这几句写下来: 秋风在小河里嬉戏, 秋风在树林里画画, 秋风来到校园里, 和我们一起捉迷藏, 载着我们的歌声、笑声,___________„„ 后面,学生没有接得好,下课了。 我说我们回家去想,看看谁想得好,填得妙。 在仿写时,是学生边说,我边板书的,因此在黑板上有学生仿写的句子,下课后让他们抄下来,回家填的,其实大部分学生已经记在心里了。 抄只是为了个别人。 今天上完了第四课,检查了那个小尾巴。 有学生写:载着我们的歌声、笑声,飞向远方。 有学生写:载着我们的歌声、 笑声,在校园里回荡。 有学生写:把我们的歌声、笑声,传到每一个同学的心里。 讨论:关于秋光:光 1,太阳光。 2,风光。 如,春光明媚。 本来我想,应当是从这两个解释种选择,或是秋天的阳光,抑或是秋天的景色。 读课文“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教学参考用书中对于这句话有这样的解读: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在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了新老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这会儿突然有一个想法,不知道正确与否,是否是露珠呢。 嗬嗬,顺便做个解释。 我觉得没有必要解释得那么清楚,说得那么明白。 让学生意会吧 ,只要合理,就行了,也许它代表的是秋天里的一切发“光”的东西,有表面的,也有内在的。 有秋天里那成熟的光芒:有阳光 ,有成熟的景象,有农民的汗水散出的光芒,也有别的 . 上课时 ,也有学生说到露珠的 ,也许也有吧 ,不是说“秋露重似霜”嘛,这样想想觉得像梦轩说的: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 即:露珠像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地在田野上闪耀。 这样解释挺通的。 又也许是课文印错了:“秋光”为“秋露”,亦或许是作者改为秋光是为了让人们用自己的心去感悟秋光吧。 (十三)练习一 今天用了半堂课告诉学生要懂得感谢老 师的教育。 这是本学期开始的第一个感恩教育。 是利用班上两个转学生展开的,一个,老师为他改作业,他会说:“谢谢老师。 ”另一个,我主动跟他打招呼,他理也不理,是不是少见。 让学生先学会说四句话。 上学主动向老师问好:“老师,您好。 ” 放学主动向老师说再见:“老师,再见。 ” 向老师请教或打扰了老师要主动说:“老师,对不起。 ”事情结束后要主动向老师说:“谢谢老师。 ” 下午,上学和放学的立刻见效,都能笑容满面地向老师问好,说再见。 中午有一个学生迟交作业已经开始说对不起了,是个好现象,期待着更好。 为明天的口语交际作个辅 垫吧。 关于练习一的处处留心中“小芳参观动物园后写了一篇日记,她对其中的一段总感到不大满意,你能帮她改一改吗。 ”的教学。 翻看了教学用书以及一些教案参考,发现对这一块的教学都比较简单,于是想把自己上这一块的心得记下来供大家参考: 师:小芳参观动物园后写了一篇日记,你们去参观或游玩时也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生:我写的, 生:我也写。 师:那把它们誊写好给我看看,好吗。 现在我们来看看小芳的日记,看看她写得怎样。 学生自由读 生:不好。 生:我觉得有些地方写得好。 师饶有兴趣地问:哪里。 生:这些小象长长的鼻子,蒲 扇般的耳朵,屁股后面的小尾巴不停地摇来摇去。 还有:这些小象好像在说:还有吗。 我还要吃。 师追问:为什么。 生:“长长的鼻子,蒲扇般的耳朵”写出了小象的样子,还用了个比喻说“蒲扇般的耳朵”让我们一想就知道小象的耳朵好大呀,象蒲扇一样,很形象。 再说:“屁股后面的小尾巴不停地摇来摇去。 ”让我们感觉很可爱。 师:说得真好,我们在说哪里好或不好时也要像这位同学一样说出理由,让人信服才好。 现在我们来读一读,要读出小象的可爱。 学生读这一句。 师:那下一句呢。 谁来说说。 生:这里把小象当作人来写,让我们觉得小象好像一个小 孩吃了还想吃,再次让我们觉得它好可爱啊。 师:说得好,我们也来读读这句,要突出小象的可爱。 生读。 师:这些地方都写得很好,那小芳为什么总感到不大满意呢。 生再读。 生:我知道了,这里有五个“这些小象”,让我们读起来有点烦。 师:这个同学们真细心啊,不光说出了自己的感觉,还数了数“这些小象”的个数,我们以后读书也要如此细心。 那我们怎样才能解决个问题呢。 请同学们细心地读,并用笔帮她改改。 生开始做。 师:谁来读读自己的修改好的。 生读,他把第三个“这些小象”改成了“它们”,把第五个“这些小象”去掉了。 师:大 家按照这个同学改的读读,看还有没有烦的感觉。 生:我觉得第一个“这些小象”也要改掉,改成“它们都有”。 师:那我们再来读读。 生再读。 师:还有烦吗。 生:这样改了,很好,不烦了。 师:好,那我们再读读,要读出小象的可爱啊。 生再读。 师:同学们改得真不错,那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些是换成它们,而有的则是去掉呢。 生沉默。 师:我们来读读第三句,看看,把第三个“这些小象”去掉怎样。 生自由读。 生:我知道了,去掉了就不通了,我们就不知道是给谁喂香蕉了。 师:说得好,再看第四句,为什么可以去掉。 生:去掉了,很通顺。 生:我知道了,这个“伸长鼻子”、“好像在说”都是小象的动作,只要前面一个“这些小象”就行了。 师:我们同学真细心啊,看来我们只要处处留心,认真思考就能找到答案,希望同学们能坚持下去,一定会越来越聪明。 现在我们已经找到小芳不大满意的地方了,那怎么修改呢。 师向学生介绍用来删除和删除再添加的修改符号,指导学生使用修改符号来修改短文。 关于练习一的口语交际 我是从一位浙江来的懂礼貌的转学生给我留下的美好的印象说起的(点名的,那孩子好高兴啊),然后又说到另一位我先跟他说话也不理睬的孩子(没有点名),给学生形成 一个对比,再问学生:“你们说老师喜欢哪一个学生呢。 ”学生当然说前者,接着就顺势引出课题,先让学生说说我们应该在哪些情况下说“谢谢老师”。 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小结:那我们从现在起就开始,看看哪些同学自觉地首先向老师说谢谢。 然后再谈到讲礼貌还要向老师说什么。 得出:早上遇到老师说老师,您早,中午遇到老师说:老师您好,离开时跟老师说再见。 看看教学要求,好象有些离题了,不过对于我们这个见到老师不知道说老师您好,离开时不跟老师说再见的班来说,我觉得还是先从尊师、谢师开始,以后再过渡到尊长辈、谢长辈,谢别人„„ 这一段时 间以来学生反应很好,放学时学生列队主动向我说再见。 我们负责放学的主任说:“看把你乐得嘴都合不拢了。 ”只是向老师说谢谢的,还不是很多,有时候我会提醒。 学生之间得到了帮助我也会适时提醒学生要说谢谢。 (十四)《天安门广场》 昨天教了《天安门广场》这一课,先带领学生说了说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分布,顺势学习了课文二、三两节,让学生了解了天安门广场的建筑分布,并完成了课后练习 4。 引导学生学习二、三两节的方面描写,练习写自己的教室、房间等,要比较准确地用上方位词。 第二课时学习了课文的一、四、五、六节。 抓住最宽广、最壮 观进行学习,以读为主,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天安门广场是人们无比向往的地方。 欣赏着广场两大壮观的景象:升旗,过节。 让学生读出天安门广场的壮观、热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自豪感。 (十五)《徐悲鸿励志学画》 今天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感觉很失败。 在引领学生读外国学生嘲笑徐悲鸿那段时,学生读得很认真,但不少学生边读边觉得好笑,让我觉得很失败,学生无法领会到徐悲鸿遭受别人极不礼貌的语言后的心情,特别是自由练习时那装腔作势的读书样子,让我无法忍受。 于是忍不住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情况,还问了学生,是不是别人骂了 你,你还一个劲儿地笑容满面地说骂得好。 终于不笑了,有了愤恨的情绪,才读出了一些感情,不过经过这一段,也就下课了。 一节课只读了两节,无可奈何中下了课。 (十六)《虎门销烟》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因为今天是英语早读,学生没有读课文,虽然也布置了预习,好象效果不好。 我由上一课《徐悲鸿励志学画》导入,徐悲鸿用事实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是有才能的,我们今天要学习另外一个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民族英雄的故事。 揭示课题:虎门销烟 接着提问:“你们了解这个故事吗。 ”学生无言。 (要是前几天 这样,我又会很失望,再叹口气),今天我笑着说:“不知道啊,好,那我们想想,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了解的呢。 ”有学生问了:是什么烟。 为什么要销呢。 是谁要销烟呢。 立刻有学生说了:“是鸦片。 有毒的。 ”接着就开始谈起了鸦片,有的说用在医学上可用作麻醉剂,多食用对身体有害,引导学生谈它的危害,有的说士兵没有力气打仗,有的说人们没有力气干活,我再补充国民吸食鸦片使得大量的白银花花地流入了外国人的口袋,于是道光皇帝就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主持禁烟,这样就发生了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 顺势又谈到了毒品,于是引导学生说出现在的毒 品及危害。 借机进行了教育,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毒品。 谈是谁销烟。 再谈林则徐,有一个学生拿起了他抄的林则徐的简介读得结结巴巴的,我说:“这位同学有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你们知道吗。 ”学生说他会收集资料。 我立刻加以肯定,并说:“不过我要向你提个意见,下次要说清楚说流畅,让大家听懂就更好了。 ”大家都笑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 讨论:这篇课文给你什么感觉。 有学生说林则徐真了不起,他领导的这一事件给了外国侵略者沉重的打击。 我问在哪儿呢。 我们开始读最后一节。 先指名读,学生笑了,因为读得很温柔,再读,再小结,再改进。 就 这样师生边读边改进,其乐融融,就连一直都没有发过言的林訏也积极举手站起来读了。 好高兴啊。 其实有时候给学生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今天就是一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