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及解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实质就是所谓的排除法。 我们不知道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知道错误的答案,把全部错误的的排除了,就得到正确的答案了。 42 . 1 , 3, 4, 1, 9, ( ) A . 5 B . 11 C . 14 D . 64 【答案】 D 【解析】 4 , 1, 9都是完全平方数,后面的答案应该也是完全平方数。 所以,答案 D符合。 在考察数字变化规律题目时,一定要确定迅速准确的判断起始数字是否为基数。 象该题的 1和 3就是基数,基数本身不一定满 足数列的变化规律。 这个题目的变化规律是:第 2项减第 1项得到的差再平方等于下一项。 43 . 0 , 9, 26, 65, 124, ( ) A . 165 B . 193 C . 217 D . 239 【答案】 C 【解析】 数字变化幅度大,呈几何级数变化,因此考察平方和立方关系。 这要求考生对 130内的所有数字的平方要特别熟悉,对 110内所有数字的立方要特别熟悉。 建议大家把平方表国家公务员独家提供 和立方表背诵好。 0 9 26 65 都在完全平方数附近摆动,但是 124与 121相差 3。 因此不考察平 方关系,而考察立方关系。 111 1=0 222+1=9 333 1=26 444+1=65 555 1=124 666+1=217 44 . 0 , 4, 16, 40, 80, ( ) A . 160 B . 128 C . 136 D . 140 【答案】 D 【解析】 这个题目的归规律一下子看不出来。 其实是一个二级等差数列。 40=4 164=12 4016=24 8040=40 现在考察数列 4 12 24 40 (。 ) 124=8 2412=12 4024=16。 40=20。 =60 所以答案应该是 80+60=140。 另外,这个题目也可以这么分析: 因为所有数都是 4的倍数,同时除以 4得到 0 1 4 10 20 ( a ) 相连两项求差得: 1 3 6 10 (。 ) 这个数列就是自然数数列求和 1=1 1+2=3 1+2+3=6 1+2+3+4=10 1+2+3+4+5=15。 =15 国家公务员独家提供 a=35 题目答案为 35 4=140 45 . 0 , 2, 10, 30, ( ) A . 68 B . 74 C . 60 D . 70 【答案】 A 【解析】 根据数列波动特点,考察平方关系或者立方关系。 从平方关系角度考察: 0=0( 0 0+1) 2=1( 1 1+1) 10=2( 2 2+1) 30=3( 3 3+1) 4( 4 4+1) =68 考察立方关系: 000+0=0 111+1=2 222+2=10 333+3=30 444+4=68 二、数学运算。 在这部分试题中,每道试题呈现一段表述数字关系的文字,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 你可以在草稿纸上运算。 46.某高校 2020 年度毕业学生 7650 名,比上年度增长 2 % . 其中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度减少2 % . 而研究生毕业数量比上年度增加 10 % ,那么,这所高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有: A . 3920 人 B . 4410 人 C . 4900人 D . 5490 人 【答案】 C 【解析】 常规方法: 假设去年研究生为 A,本科生为 B。 那么今年研究生为 ,本科生为。 +=7650 ( A+B)( 1+2%) =7650 解这个方程组得 A=2500 B=5000 =4900 由于题目数字本身比较大,运算比较烦琐。 在考试中会给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考生干脆选择放弃。 在刚刚过去的国考中,相当部分考生没能完成这道题目。 由于这是数国家公务员独家提供 学运算的第一道题目, 很多考生以后面的题目更难,实际上放弃了后面的数学运算题目。 常规方法在这里显然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题目。 因此,寻求非常规的方法以取得突破成为必然要求。 公务员考试中的数字运算名义上是考察运算能力,但是我们在真正的考试中是不需要动笔计算的,那样来不及。 即使动笔,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的。 非常规方法: 假设去年研究生为 A,本科生为 B。 那么今年研究生为 ,本科生为。 那么答案应该可以被 98 整除。 也就是说一定能够被 49 整除。 研究生的人数应该能被 11整除。 4900显然能被 98整除,而 76504900=2750能够被 11整除。 所以选 C 当然,我们提倡非常规的方法,不是说常规方法不重要,实际上在平时训练中两种方法都要注意。 原因有二。 第一,在考试中,虽然非常规方法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但是在那么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更多的想到的是常规方法,也就是我们习惯性的思维方法。 第二,只有我们把握了常规思维方法,我们才能更好的运用非常规的思维方法。 熟能生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复习时间不充分的情况下备考,建议大家把历年的真题彻底研究一遍,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7. 现有边长 1 米的一个木质正方体, 已知将其放入水里,将有 0 . 6 米浸入水中.如果将其分割成边长 0. 25 米的小正方体,并将所有的小正方体都放入水中,直接和水接触的表内积总量为: A . 3. 4 平方米 B . 9. 6 平方米 C . 13. 6平方米 D . 16 平方米 【答案】 C 【解析】 这个题目虽然考察的是数字运算,但涉及了一些物理知识。 我们应该知道,分割后的小立方体也有 3/5的体积在水面下。 我们习惯的思维是:大立方体可以被分割为 64个小立方体。 每个小立方体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是: + .06 4 64个小立方体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是( + 4) 64= 非常规思维方法: 大立方体和水接触的表面积是: 1 1+1 1 4= 分割后小立方体和水接触的 表面积应该被 除尽。 所有答案中, AC 符合。 而 A 是大立方体和水接触的表面积。 我们知道,分割后小立方体和水接触的的表面积应该是大于 的。 因此选择答案 C。 我们应该把握和熟练运用整除,除尽这些技巧。 只有平时多多训练,在考试中才会轻松。 48.把 144 张卡片平均分成若干盒 ,每盒在 10 张到 40 张之间,则共有( )种不同的分法。 A . 4 B . 5 C . 6 D . 7 【答案】 【解析】 如果前面的题目是间接考察整除,那么这个题目是对整除的直接考察。 这个问题国家公务员独家提供 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找出 144 在 10 到 40 之间的全部约数。 它们是 12, 16 , 18, 24, 36,一共5 个。 因此答案选择 B5。 知道一个数,要能够熟练求出它的全部约数。 这些基本技巧一定要熟悉。 49 .从一副完整的扑克牌中.至少抽出()张牌.才能保证至少 6 张牌的 花色相同。 A . 2 1 B . 22 C . 23 D . 24 【答案】 C 【解析】 假设四种花色的扑克各有 5张,还有大小怪,这样一共有 22张扑克。 再抽取一张扑克,就能够保证有 6张牌同花色。 所以答案是 23. 50 .小明和小强参加同一次考试,如果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 3 / 4 .小强答对了27 道题,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 2 / 3 , 那么两人都没有答对的题目共有: A . 3 道 B . 4 道 C . 5 道 D .6 道 【答案 】 【解析】 常规方法就是画文氏图,在草稿纸上面画两个相交的圆圈。 再画一个方框把这两个圆圈都包括在里面。 相交部分就是他们全部作对的。 小明做对了全部题目的 3/4。 假设全部题目是 X。 那么小明做对了 3X/4。 共同做对了 2X/3。 小强做对而小明没有做对的有 272X/3。 都没有 做对的应该是 11X/1227( 1)。 大家根据文氏图应该能够很轻松的得出这个结论来。 显然,X应该是 12的倍数。 当 X=36时,( 1)的结果是 6。 非常规的方法:根据题目条件,小明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的 3 / 4,可以知道题目总数是 4的倍数; 他们两人都答对的题目占题目总数 2/3,可以知道题目总数是 3的倍数。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题目总数是 12的倍数。 小强做对了 27题,超过题目总数的 2/3。 因此可以知道题目总数是 36。 共同做对了 24题。 另外有 6道题目,小明做出了其中的 3道,小强做出了另外的 3道。 这样,两人一工做出 30题。 有 6题都没有做出来。 51 .学校举办一次中国象棋比赛,有 10 名同学参加,比赛采用单循环赛制,每名同学都要与其他 9 名同学比赛一局.比赛规则,每局棋胜者得 2 分 , 负者得 O 分,平局两人各得 l 分.比赛结束后, 10 名同学的得分各不相同,已知:( 1 )比赛第一名与第二名都是一局都没有输过; ( 2 ) 前两名的得分总和比第三名多 20 分;( 3 )第四名的得分与最后四名的得分和相等.那么,排名第五名的同学的得分是: A . 8 分 国家公务员独家提供 B . 9 分 C . 10 分 D . 11 分 【答案】 【解析】 答案为 D11。 这个题目比较复杂,条件多。 包括一些专家给出的答案,也不一致。 众说纷纭。 首先,要明白每场比赛产生的分值是 2分。 其次要明白比赛一共进行了 45 场。 因此产生的分数总值是 90 分。 第三,个人选手的最高分只能是 18分,假设 9场比赛全部赢。 根据( 1 )比赛第一名与第二名都是一局都没有输过,可以得出第一名一定和棋过。 要是第一名全部赢了,那么第二名一定输过棋。 这说明第一名最多 17分,第二名最多 16分。 条件一: 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总分最多 33分。 当他们的总分是 33时,第三名分数为 13分。 假设第四名为 12分,第 7, 8。 9。 10。 名的分数和为 12分。 第五名为 11分 ,第六名分数为 9分。 当他们的总分是 33 时,第三名分数为 13分。 如果假设第四名为 11 分,那么第 7, 8。 9。 10。 名的分数和为 11分。 第五六名的分数和为 22分。 必定有人分数高于 11分,矛盾。 在条件一下,其他任意假设也推导出矛盾来。 条件二: 第一名和第二名总分为 32分时,第三名为 12分。 第四名最多为 11分。 那么第 7, 8。 9。 10。 名的分数和为 11分。 第五名和第六名分数和为 24分。 结果推导出矛盾来。 其他条件都会推导出矛盾来。 因此,第五名的成绩是 11分。 52 .某班男生比女生 人数多 80%,一次考试后,全班平均成级为 75 分,而女生的平均分比男生的平均分高 20% ,则此班女生的平均分是: A . 84 分 B . 85 分 C . 86 分 D . 87 分 【答案】 【解析】 常规方法:假设女生为 A,那么男生为 ;假设男生平均成绩为 B,那么女生的平均成国家公务员独家提供 绩为。 A + B=( A+) 75 B=70 =84 考试中非常规思维:答案是 ,说明答案能够被 12除尽。 能够一下子看出来 A84符合这一条件。 虽然 87也能够被 12除尽,但是一般计算不可能 出现太多的小数,因此可以大胆的选择 A。 53. A、 B 两站之间有一条铁路,甲、乙两列火车分别停在 A 站和 B 站,甲火车 4 分钟走的路程等于乙火车 5 分钟走的路程.乙火车上午 8 时整从 B 站开往 A 站,开出一段时问后,甲火车从 A 站出发开往 B 站,上午 9时整两列火车相遇.相遇地点离 A、 B 两站的距离比是 15: 16.那么.甲火车在( )从 A 站出发开往 B 站. A . 8 时 12 分 B .8时 15 分 C . 8 时 24 分 D . 8 时 30 分 【答案】 【解析】 答案 B。 根据题目条件,假设甲火车每分钟行驶 5,。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及解析(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2B铅笔涂代码 “√”;你认为错误的,填涂代码 “”。 每题判断正确的得 1 分;每题判断错误的倒扣 1 分;不答题既不得分,也不扣分。 扣分最多扣至本题型零分为止。 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 1.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税务机关是国家税收征收的唯一行政执法主体。 ( ) 【参考答案】 【试题点评】 普通基础班第一章讲义的 11010109判断题目和本题考核的知识点相同。
、东周、汉代、唐代、宋代、清代等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商代晚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其年代相当于殷 墟一、二、三期,而以殷墟二期为主 ; 是黄河以南地区首次大面积揭露的商代晚期聚落,发掘所见居址区、墓葬区、祭祀区、手工业作坊址布局清晰,表明了聚落内部区域之间功能的差异 ; 保存完整的商代晚期聚落的发现及丰富的商代晚期文化遗存的大规模揭露,在商代考古发掘中尚属首次,对探讨该时期的聚落结构、社会形态等
资料来源:恩点论坛 ● 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 ,为无数考生实现了 公务员 的梦想 ● 网址 : Page9。 承租人是否可以获得拆迁补偿这一规定,我国各地的情况都不太一样。 在北京,拆迁人必须对被拆迁人予以补偿,这个被拆迁人就包括承租人,但是承租人必须具有北京市常住户口,按照国家规定的租金正式承租房屋,而且必须是长期居住才能获得拆迁补偿。 参考法条
(c)管理培训 (D)态度培训 6 ( )是培训管理的首要制度。 (A)培训奖惩制度 (B)培训激励制度 (C)培训服务 制度 (D)培训考核制度 6场地拓展训练的特点不包括 ( )。 (A)有限的空间,无限的可能 (B)锻炼无形的思维 (C)无限的空间。 无限的可能 (D)简便,容易实施 6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包括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与 ( )。 (A)绩效管理目标的设计 (B)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
员工培训发展和薪酬提升 有了合理的薪资制度后,还要注意员工职业发展和薪资提升的空间,才能真正构成人力资源的薪资体系。 因此,薪资体系里必须明确不同岗位的职业发展路线,并完善培训制度,为员工提供竞争上岗或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同时也达到薪资提升的目的。 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主动实施培训计划,给员工提高技能的机会。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公司培训体系,以保证公司员工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7 数字信号处理 实训 √ 1 8 高频电路实训 √ 1 9 电气 CAD 设计 √ 1 10 电子产品生产工艺 实训 √ 1 11 家用电器维修实训 √ 1 12 认识实习 √ 1 13 计算机网络 实训 √ 1 14 EDA 技术与电子系统设计 √ 1 15 PLC 实训 √ 1 16 电子测量与仪器 实训PLC 实训 √ 1 17 生产实习 √ 9 合计 2 6 6 4 9 27 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