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窃读记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获得了读书的启示。 如 果你采访了身边爱读书的人,你可以和同学交流采访的经过,谈谈采访的心得体会。 ② 全班互动。 ◆ 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介绍,小组成员互相补充。 ◆ 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 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 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0 ① 人们常说: ―开卷有益。 ‖但也有人说: ―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咱们可以展开一次辩论。 ② 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③ 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 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第二、三课时 习作 ↘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 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 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 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 学生默读提示,划出习作内容。 ②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 读书故事; ◆ 采访记录; ◆ 记一次辩论活动。 ↘ 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① 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②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请同学们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③ 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④ 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 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 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①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直到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② 整理习作和资料 ,小组合作办一期 ―读书乐 ‖为主题的手抄报。 教学后记: 5 《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自读中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习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阅读他们的作品。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 ―瓜洲 ‖―京口 ‖的大略位置。 ) 1.谈话:今天 ,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 ‖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 ──(生答:瓜洲)川流不息的 11 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 ―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 B 而 ―京口 ‖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地。 许多诗人在此流下千古绝唱的诗句: 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宋代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件展示诗句)而其中最为人们传诵的就是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 先去读一读吧。 ↘ 整体感知,直扑重点 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 ―一水间( ji224。 n)、数( sh249。 )重( ch243。 ng)山、照我还( hu225。 n) ‖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多读。 4.指名答。 (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 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 景色。 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 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 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 ―绿 ‖色呢。 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 (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 ) 10.是呀,作者 放眼望去,看见了 ──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 ──(手指课题 ―船 ‖字)(生答: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 ── (生答: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 ──(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12.你可别小看了这个 ―绿 ‖字哦,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 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 (感受到春天就单单是个 ―绿 ‖也各有各的美;这个 ―绿 ‖有着层次美,远近各不相同 ; ‖ 绿 ‖也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 ) 14.同学们理解的多准确呀。 把你感受到的 ―绿 ‖再读出来吧。 分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 ―绿 ‖字却有大大的文章。 介绍王安石推敲用 ―绿 ‖字的故事。 16.听完 ―绿 ‖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我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 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 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 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 12 所以了吗。 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 诗中的家乡是指哪。 引导从课题的船停靠在 ―瓜洲 ‖―钟山只隔数重山 ‖等处理解。 3.你能到这个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 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 (师点击课件,显示 ―钟山 ‖的位置) 简介钟山: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他是在那儿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他的第二个故乡。 7.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8.指名答。 引导从 ―一水间 ‖―只隔几重山 ‖―又 ‖―何时找我还 ‖这些词 句理解。 9.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呀。 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 让我们一块再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吧。 2.有感情地读。 3.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人们对这首诗如此偏爱。 4.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生答: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 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 短短 28 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 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 ―绿 ‖让 ―万千宠爱于一身 ‖,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不要放过这么优秀的诗篇,赶快背下来吧。 第二课时 (《秋思》《长相思》) ↘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 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 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 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 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他们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 读入情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首读一读,要求读 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读,正音。 (注意读准 ―意万重 ‖―聒 ‖) 3.自由选择其中一首齐读,再交换朗读一次。 4.看看诗题,你发现什么了。 指名答。 5.那么,这相同的两个 ―思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6.这么多遍的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任选一首说。 指数名答。 ↘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课件出示两首古诗。 默读,划出来。 2.指名答。 3.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哦,原来诗人来到了 ──(生答:洛阳城)行色匆匆的他看见 ──(生自由回答)而拂面而来的是阵阵 ──(生答:秋风),这秋风是那么的(生答:凉爽、舒服、惬意),让他禁不住地提笔 ──(生答:写家书),提起笔来才发现要写的 ──(生答:要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这真是 ──(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6.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7.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 指名答。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 小组内交流。 9.引读 ―复 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13 10.这一次又一次的开封、密封的过程中,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 ──(生答: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这真是说也 ──(生答:说不完)道也 ──(生答:道不尽)。 1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理还乱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12.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这都是 ──(生答:借景抒情)。 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 你能感受到吗。 1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4.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 我们不可能到达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的到。 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 ──(生答: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 ……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么感人的诗吧。 教学后记: 6 《 梅花魂 》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 教学 点 1.新词:训斥、玷污、郑重、眷恋、颇负盛名。 2.重点段:第 2 自然段、第 13 自然段。 (二)能力 教学 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学习课文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理 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是本文重点,也是难点,主要通过分析重点段第 2 和 13 自然段,有感情地反复朗读来解决。 (二)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是本文重点训练项目,主要通过勾画前后照应的句子,反复朗读来解决。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 、 教学 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解决生字、新词,通读课文。 2.理清脉络,概括段 意。 3.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二)整体感知 14 本文通过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地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出示幻灯片(梅花图),教师指导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见过梅花吗。 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 (梅花,主要有红、白两种颜色,花分五瓣,香味很浓。 特别是它在万花凋零的初春时节开放,深受人们的喜爱。 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它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今天我们学习 ―梅花魂 ‖这篇自读课文。 板书课题,说说 ―魂 ‖是什么意思。 ( ―魂 ‖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本文中的 ―魂 ‖是指崇高的精神。 )梅花虽是有名的花,但为什么说 ‖梅花魂 ‖呢。 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 1)指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① 指名读课文。 ② 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③ 新词: 训斥:训诫和斥责。 玷污:弄脏。 郑重:严肃认真。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地方深深地留恋。 颇负盛名:颇,相当地。 负,享有。 盛名,很大的名望。 颇负盛名,有很大的名望。 ( 2)作者围绕梅花讲了一些什么事。 通过梅 花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飘泊他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 ( 3)划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读一读。 ( 4)质疑问难,同学前后左右分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本文共分三部分,要指导学生把 ―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作为一部分,这样就很明显地把文章的三大部分划分出来了。 第一段( 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 2- 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1窃读记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人:李毛竹 地址:郑州市中原西路 22 号裕达国贸 A 商务区 2811 室 资格认定书编号:教外综资认字【 2020】 69 号 资格证书有效期截至 2020 年 6 月 27 日 证书变更日期: 2020 年 8 月 3 日、 2020 年 06 月 09日、 2020 年 05月 24 日 70 中介服 务机构名称: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 哲 地址:郑州市经三路
131 我们说某计算机的内存是 16MB,就是指它的容量为 _______字节。 A 10241024 10001000 1024 1000 132 衡量计算机 存储容量的单位通常是 _______。 B 133 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都是以 _______数码形式表示的。 C 134 在计算机中, ________个字节称为一个 MB。 C 135 在计算机中, ________个字节称为一个
易氧化,从而使可焊性下降,并且会大大缩短它的使用寿命。 QUICK 系列无铅烙铁会在超过 20 分钟左右不使用本焊台的情况下自动降温到 200℃,当再次使用时自动快速回温至所设定的温度;如果超过 60 分钟左右不使用烙铁则自动切断电源,这样在保护烙铁头的同时也减小了能源的浪费和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D. 结构牢固,外形美观 外壳采用一次性铸铝,不会因为保护不周而象其他塑料外壳一样容易造成烫坏或划痕
拔官员。 在中国科举制度的启示下,法国和英国分别在 1791 年和 1855 年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随后,西方各国家也效法英国和法国,相续建立起符合各自国情的文官考试制度。 明朝和清朝的科举在考试方法上,虽然比前代更加严密、完备,但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上,却不能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化革新。 在那个时代,考试根据 《四书》 、 《五经》 出题,考生必须按照固定的格式和字数作答
废品,再生处理成国内紧缺的再生 纤维,特别是细旦纤维,既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又可降低产品成本,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实施上述项目时我们采用添加‚熔体润滑剂‛的方法,取得较好的结果。 实施本项目时,在实验室对添加剂加入后熔体流变性能和电镜相分离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通过比较后,确定了合适的配比和工艺条件。 在学校Ф 20 螺杆小纺丝机上试验成功后,又工业化装置上进行三次纺丝试验
入 ,出去的新浪主页后,点“收藏”主菜单 —— “添加到收藏夹”,先新建“商业网站”的 文件夹,然后输入名“新浪主页”,最后确定。 请修改 Inter Explorer 程序选项,使得 Inter Explorer 可以自动检查 Inter Explorer更新。 步骤: 开“控制面版”,点选“网络和 Inter连接” —— “ Inter选项”,在“ 常规”标签的“ Inter临时文件”项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