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精神(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和发展‛载入宪法。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既是政治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 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正确处理好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 2)充分尊重各民主党派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 ( 3)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在团结奋斗中出现的矛盾,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民主协商,按照‚团结 ——批评 —— 团结‛的 公 式 ,求得正确解决。 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基本方针 是什么。 坚持‚三个为主‛(以协商确定的 重点分工为主,以大 15 中 城市为主,以有一定代表性人士 为主 ) ,注重政治素质,发展与巩固相结合,有计划地稳步发展。 如何 理解 民主党派 的 民主监督。 在我国,各政党之间实行相互监督,它包括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监督和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监督。 民主党派的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性质是民主监督,即通过提意见、建议、批评的方式 实行 监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具有根本不同于其他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 领导是政治领导,政治协商是实现这种领导的重要民主形式。 多党合作必须坚持的重要政治准则是什么。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保持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无党派人士指的是哪部分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 16 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1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基本方式 是什么。 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准则。 政治协商有两种基本方式:一 种 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协商;一种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 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 1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什么。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参加,三个参与‛。 即: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1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什么。 民主党派是指在中国大陆范围内,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之外的 8个参政党的统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以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他们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组织 ,在政治态度上存在左、中、右的政治分野。 进入新时期以来, 各民 主党派的性质随之发生根本变化, 1989 年 12 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指出,各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所联 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2020年,宪法修正案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纳入统一战线内部构成,政协章程也将‚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写入民主党派性质的表述中。 在此基础上, 2020 年 2 月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 [2020]5 号文件),将新世纪新阶段民主 党派的性质表述为:‚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 政治 联盟 ,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是 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 1民主党派的职能是什么。 民主党派作为我国的参政党,其职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服务社会、利益表达与协调关系、自我教育。 这些职能中,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基本职能。 1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原则是什么。 各民主党派要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 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参政党建设,始终成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使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相互促进,更好地统一于多党合作、共创伟业的历史进程中。 18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又一重要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总之,这三项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制度框架。 1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有哪些。 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运用选举 民主和协商民主两种重要社会主义民主形式。 选举民主形式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大创造,它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 两种民主形式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1什么是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 人民政协、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对共产党和国家机关的工作所进行的监督。 民主监督的基本方式是批评、建议。 民主监督没有法律约束力,性质上不同于人民 19 代表大会所行使 的国家权利的监督。 1人民政协的 性质和 职能 是什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形成于 1949 年。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胜利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是由我国的国体、政体及自身的宗旨所决定的,除第一届全体会议曾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外,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2020 年修订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在总则中对新世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和特点作出了明确规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 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 ‛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 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参政议政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重大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 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 2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何时召开。 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建立。 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会议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全国政协主席。 关于民族工作 有关内容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 的主题是什么。 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 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 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 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国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长期以来,我们 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形成了平等、团 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平等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石。 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主线。 互助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保障。 和谐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本质。 21 我国有哪些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是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起来的构成一级国家行政单位的自治单位。 其行政单位分为三级,即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 目前,全国共建立有 156 个自治地方,具体有 5 个自治区、 30 个自治州、 121 个自治县。 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民族关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 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