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惹人喜爱) 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6 小摄影师 3 周 3 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摄、媚”等 8 个生字。 会写“突、按”等 14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 2.板书课题。 读准生字:摄( sh226。 )。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初读课文 1. 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 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 15 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 1 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识字 1. 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 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3 周 4 节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 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 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 1— 11 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 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10 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 句子:“孩子,回来。 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 ”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 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 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 做些什么呢。 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 板书: 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扔纸团 请进来 忘胶卷 给胶卷 热爱崇敬 关心爱护 7 奇怪的大石头 3 周 5 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考、秦”等 5 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 13 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 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 《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 、新词的读音。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 —— 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4 周 1 节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 5 个生字。 会写“著、藏”等 13 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 20 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 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 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感 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 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 老师怎么答的。 李四光又会怎么想。 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 为什么。 ”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 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 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 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 震惊世界 8*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 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 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 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 —— 《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 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 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 似的事。 你是怎么处理的。 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 8* 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语文园地二 4 周 3 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 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 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4 周 4 节 学习目标 培养学 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 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 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 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 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 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指名朗读交流。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 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 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4 周 5 节 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读成 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 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 —— 《闻鸡起舞》。 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 4.各自再读。 5 同桌间试讲。1、我们的民族小学1周1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