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20xx年考研政治10年真题及其解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点】 1997- 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应试对策】有的考生在复习时,只是关注了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重大意义,却没有注意十五大修改党章的具体内容,所以,不能准确地按题意予以回答。 这就提醒考生在复习时事政治时:第一,掌握某一重大事件的具体内容;第二,注意重大事件的意义。 22 (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 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2分) (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1分) (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 1分)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1997- 1998 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五章 的内容。 【思路剖析】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是我们今后较长时间里为之奋斗的纲领性目标。 本题答案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目标的具体内容。 报告还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必背考点】 1997- 1998年度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 【应试对策】党的十五大的召开是 1997- 1998年度最为重要的事件,十五大报告的基本框架是政治课考试的重点,是考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四、 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每题 5分)。 23 ( 1)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某个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 ( 3分) ( 2)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 2分)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心主 义的产生根源。 随着学科名称和知识体系的调整,该考点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的内容。 【思路剖析】本题出自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用比喻说明了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该命题是正确的,要求分析为什么说唯心主义哲学是“一朵花”,但又“不结果实”。 回答时分两个层次:首先,要指出唯心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即它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同时又要指出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因而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必背考点】唯心主义的产生根源。 【应试对策】本题的回答有两个方面,首先要解释问题,然 后要运用所学知识引申问题,即所谓的辨析。 有的考生只是停留于字面上的解释,主要是他们不清楚本题要求辨什么。 同时,本题涉及的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涉及很多知识点。 如认识的直线性和片面性,主观性和盲目性,可以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以加深对这些概念及其本质的理解。 24 ( 1)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 ( 1分)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1分) ( 2)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 3分) 【命题出处】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后果,即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的使用价值量和价值量的关系。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 【思路剖析】劳动生产率分为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 在未加确切限定的情况下,所谓劳动生产率通常是指社会(部门)劳动生产率。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量(使用价值量)”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二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必 背考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价值量、使用价值量的关系。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一些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等等。 25 ( 1)近代中国的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 2分) ( 2)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种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手中,成为对国 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 因此,它也就具有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 3分) 【命题出处】原《中国革命史》: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 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章。 【思路剖析】回答时首先要指出题干中合理的部分,即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其次要指出其错误的一面,即它还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紧密相连,又依附于外国列强,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 领之一,自然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另一方面,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使之成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要经济基础,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总之,没收官僚资本,既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也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必背考点】没收官僚资本的双重革命性质。 【应试对策】回答本题,理论基础是: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革命性质。 对于这样问题的把握,要学习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经典著作,会有更大帮助。 在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时,要注意联系 近代中国的特殊国情这个实际,把一些问题放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更加科学一些。 26 ( 1)一党制是指一党单独执政而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 多党制是资产阶级政党制度,是指多个政党通过竞选轮流执政。 ( 2分) (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是: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政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 因此,我国多党合作制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 ( 3分) 【命题出处】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八章。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不仅要对“不是一党制”进行说明,还要对“多党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解答本题分为两个层次:首先要回答一党制和多党制的含义;其次要阐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最后应明确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 【必背考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应试对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政治课的常考点,在 复习中要准确把握其特点:第一,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第二,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三,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基本活动准则;第四,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指引下,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五、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第 27 题 12分,第 28题 10分)。 27 (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 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落后反动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 3分) ( 2)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范畴,但不是完全对等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 3分) ( 3)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那种认为物质文明搞好了,精神文明就自然而然上去了的观点,在理论上是否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自发论;在实践上否认加强精神文明建 设的极端重要性,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是造成实际工作中“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重要原因之一。 ( 3分) (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 在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战略性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3分) 【命题出处】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九章。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不仅要指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二者互为条件、互为目的,更要明确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结合材料中的说法对这一观点进行说明。 具体回答问题可以分为这样几个层次:首先,要回答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其次,分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再次,说明精神文明要重在建设,并指出题干观点的错误实质和实践危害;最后,简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的现实意义。 【必背考点】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应试对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时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而中央反复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所以精神文明建设是重要考点。 回答本题,要从哲学的高度,从社会主义的性质,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远意义等几个角度着手,问题论述得就会更加全面。 28 ( 1)我国对城市土地征收使用费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 ( 2分)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2分) ( 2)我国城市土地是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使 用城市土地,都应该交纳一定的土地使用费,确保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2 分)国家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并按不同地段征收不同土地使用费,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培育和发展房地产市场;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 4分) 【命题出处】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及对我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指导意义。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六章。 【思路剖析】解答本题需要阐明两点:第一点是找准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理论依据: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同 时指出地租的含义;第二点是结合该理论依据,指出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现实意义:征收土地使用费对发展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必背考点】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应试对策】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就是“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经济学依据,只是记忆,没有理解,就难以解答这样的问题。 六、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每题 10 分)。 29 ( 1)材料 1 将冯玉祥、方振武领导的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日活动等同于军阀战争。 材料 2 完全否认福建事变的抗日反蒋的进步意义,斥 之为革命的改良主义。 错误的性质是“左”倾关门主义。 ( 3分) ( 2)党开始纠正“左”倾关门主义错误,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策略路线。 ( 1分) ( 3)日本要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这是当时时局的基本特点。 由此引起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有同情、中立甚至参加抗日的可能,即使是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间也不是完全统一的。 党有必要也有可能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路线。 ( 4分) ( 4)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对主要矛盾和阶级 关系的正确判断,是党制定正确路线的基本前提。 ( 2分) 【命题出处】原《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依据及党内围绕此问题的争论。 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 【思路剖析】第一问,分析材料 1和材料 2。 这两则材料都是党的党内出现过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他们看不到“九一八”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把民族资产阶级看成最危险的敌人,否认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材料中的观点将冯玉祥、方振武等领导的抗日活动等同于军阀战争,否认福建事变抗日反蒋要求的进步意 义,这不利于中国的抗日,反而对日本侵华有利。 第二问,比较材料 2和材料 4。 中国共产党于 1935年 8月 1日红军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军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指出组织抗日联军和联合政府的主张,引起了国内的强烈反响,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同年红军到达陕北后,党的中央于 1935年 12月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正式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