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维护间距,机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 1500mm;机背和机侧(需维护时)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 800mm。 当设备按列布置时,列间净距不应小于 1000mm;若列间有座席时,列间净距不应小于 1500mm。 5 会议室桌椅布置应保证每个与会者有适当的空间,一般不应小于 1500mm 700mm,主席台还宜适当加宽至 1500mm 900mm。 3. 2. 2 会议电视的相关房间应采用暗敷的方式布放缆线 ,在建造或改建房屋时,应事先埋设管子、安置桥架、预留地槽和孔洞、安装防静电地板等,以便穿线。 3. 2. 3 设备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架应平直,其垂直偏差度不应大于 2mm。 2 机架应排列整齐,有利于通风散热,相邻机架的架面和主走道机架侧面均应成直线,误差不应大于 2mm。 3 缆线布放应整齐合理,在电缆走道或槽道中布放电缆,以及机架内布放电缆均应绑扎,松紧适度。 4 电缆走道或槽道的布置均应水平或直角相交,其偏差不应大于 2rnm。 5 任何缆线与设备采用插接件连接时,必须使插接件免受外力的影响,保持良 好的接触。 6 设备或机架的抗震加固应符合设计要求。 7 布放缆线不应扭曲或护套破损,并不应使缆线降低绝缘或其他特性。 3. 3 单机测试 3. 3. 1 会议电视系统主要设备的单机测试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批量购置的设备宜按 30%抽测,如发生问题,应进行全面检测。 2 单机测试的性能和指标应按设计规范或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测。 必要时,也可按生产厂家的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测。 3 单机测试应做好记录,并整理成正式文件,供验收之用。 3. 3. 2 会议电视系统的部分配套设备.在规范中未作明确规定,单机测试可参照上述规定进行。 4 3. 4 信道测试 3 . 4. 1 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应采用 G .703 E1 接口,传输速率 2048kbit/s,接口指标应符合 GB76ll- 87《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网路数字接口参数》国家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3 . 4. 2 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应以用户方式接入 CHINADDN,接口速率为 2048kbit/s( p 64kbit/s, p= 1~ 31),接口指标应符合( ITUT , X..21, 专线式接口建议的各项特性。 长途主备用信道或路由和传输速率的变换,均应由 DDN 负责提供。 3. 4. 3 会议电视的传输信道必须采用双向信道,信道的误码、抖动等各项指标应符合维护标准规定的要求。 3. 5 CODEC 之间端到端传输性能指标测试 3 . 5. 1 会议电视网内任意两个 CODEC 之间端到端的传输性能指标应符合表 3. 5. 1 的规定: 表 3. 5. 1 传输性能限值表 项目名称 传输信道速率( kbit/s) 误比特率( BER) 1 小时那最大 误码数 1 小时内严重误码事件 无误码秒( EFS%) 国内段会议电视链路 2048 1 10ˉ6 7142 0 92 国际段会议电视链路 2048 1 10ˉ6 7142 2 92 国内、国际全程链路 2048 1 10ˉ6 21427 2 92 国内段会议电视链路 64 1 10ˉ6 3. 5. 2 会议电视设备适应传输信道差错的能力,在传输性能符合表 3. 5. 1 的情况下,会议电视设备应能正常工作。 3. 6 系统效果质量检验 3. 6. 1 会议电视的系统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基本功能要求如下: 1 全部会场显示同一画面,可用双监视器或画中画的方式显示画面。 2 主会场可遥控操作参加会议的全部受控摄像机的动作,调整画面的内容和清晰度。 应保证摄像机摇摆、倾斜、焦距、聚焦等 动作要求。 3 全部会场的画面可依次显示或任选其一,由主会场进行操作,主会场应能任意选择以下四种切换方式: 1)主席控制方式:会议主席在指定时间内可以选择广播任一会场的画面。 2)导演控制方式;导演可以通过中央多点管理系统的监控管理工作站,选择广播任一会场的画面。 3)声音控制方式: MCU 根据与会者发言的声音强度和持续时间,选择其中最符 5 合条件的发言者,将其画面广播给其他会场。 4)演讲人控制方式:适用于教育或作报 告,各个远离教育中心或报告厅的会场可以看到教师或演讲人,教师或演讲人可以选择观看任意一个会场的画面。 4 除主会场与发言会场可以进行对话外,还允许 1~ 2 个会场进行插话。 5 任何会场均有权请求发言,申请发言的信号应在主会场的特设显示屏上显示,该显示屏应放在会议主席容易观察的位置。 6 当某一会场需要长时间发言时,主会场应能任意切换其他会场的画面进行轮换广播,而不中断发言会场的声音。 3. 6. 2 采用 MCU 组网时,全网应统一在较高等级的时钟上进行网同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主 MCU 应外接高等级时钟源,时钟 稳定度不低于 1012 量级,最大时间间隔误差 ≤1000ns。 2 时钟接口可采用 2048kHz 模拟口或 2048kbit/s 数字口。 3 全网采用主从同步方式,以主 MCU 为基准,全部从 MCU 和 CODEC 均与主 MCU同步。 1 建筑和环境 节 2 设备安装 节 3 单机测试 节 4 信道测试 节 5 CODEC 之间端到端性能测试 节 6 系统效果质量检验 节 7 检测管理系统检测 节 8 评价结论,综合性评 论意 见 3. 6. 3 会议电视效果的质量评定应符合相关的规定 1 视频质量 1)视频复合信号定量评定:视频复合信号指标应满足《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6. 3. 1 条中表 6. 3. 1 的规定; 2)图像质量:应满足近似 VCD 图像质量; 3)图像清晰度:送至本端的固定物体的图像应清晰可辨; 4)图像连续性:送至本端的运动图像连续性应良好,无严重拖尾现象; 5)图像色调及色饱和度:本端观察到的图像与被摄实体对照,色调及色饱和度应良好。 2 音频质量 1)音频信号定量评定:音频信 号指标应满足《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6. 3. 2条中表 6. 3. 2 的规定; 2)回声抑制:主观评定由本地和对方传输造成的回声量值,系统应无明显回声; 3)唇音同步:动作和声音无明显时间间隔; 4)声音质量:主观评定系统音质,应清晰可辨、自然、圆润。 3 系统功能: 1)应能实现多种控制方式:主席控制方式、导演控制方式和演讲人控制方式, MCU 6 组网中还能实现声音控制方式; 2)远端摄像机控制功能:主会场遥控参加会议的全部会场受控摄像机,能实现摆动、倾斜、变焦、聚焦等动作; 3)本地摄像机控制功能:能实现变焦、聚 焦、推拉等动作; 4)本地音量调节:调节终端音频,为 0 时音量最小,反之最大; 5)本地和远端视频源选择:可实现本地和远端多个视频源间的选择; 6)静音及取消静音功能:对分会场实现静音功能,主会场听不见该分会场的声音;取消静音功能,主会场恢复该会场的声音; 7)哑音及取消哑音:对分会场实现哑音功能,该分会场听不见主会场的声音;取消哑音功能,分会场恢复主会场的声音。 8)混音功能:在主会场和发言会场进行对话的同时,允许 1~ 2 个会场插话,能清晰分辨出不同会场的声音。 9)字幕功能:系统能实现字幕功能,并能实时修改 、叠加混合。 MCU 组网方式中还具备如下功能: 1)会场轮换:当某会场长时间发言时,可对所有会场轮换,但不中断发言会场的声音。 2) 数据会议:支持 数据会议的实时交互。 4 网管功能 1)对远端终端的参数设定:对远端会场的终端参数进行修改,结果为设定值。 2)异地编解码器工作状态:网管服务器能显示异地会场的速率、语音编码率、 PID以及各设备状态。 MCU 组网方式中还能实现如下功能: 1)会议预约:通过网管系统可实现会议的预约,包括会议日期、地点、会期、参加人数、参加地点、采用的传输速率 等。 2)会场实时加入:会议进行中可实现某一会场的实时加入。 3. 7 监测管理系统检测 3. 7. 1 会议电视的监测管理系统应具备本地或远端监测、诊断和实时显示的功能。 3. 7. 2 会议电视管理系统宜记录如下的内容: 1 系统组成 1)会场 2)设备 3)网路 2 会议信息 3 设备状态信息 1) MCU 2) CODEC 3)保密机 4 网路状态信息 3. 7. 3 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