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集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0.间 jiān(②③④ ),ji224。 n(其余 ) ①间隙,空隙: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庖丁解牛》 ②中间,其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③一定的空间,区域: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 指南录 后序》 ④一定的时间内,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 ⑤夹杂:中 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⑥离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 ⑦间隔、间断: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 ⑧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⑨从小路,走小路: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⑩秘密地,悄悄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⑾间或,偶尔: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⑿一会儿:扁鹊拜见蔡桓公,立有间。 《扁鹊见蔡桓公》 ①看见:事不目见耳闻,而 臆断其有无,可乎 ?《石钟山记》 ②会见: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 ③拜见,谒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论语》 ④召见,接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读 xi224。 n,引见,使„„见: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 ⑥通“现”,出现,显现: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川》 ⑦看见的东西: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 ⑧见识,见解: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⑨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滂。 《屈原列传》 ⑩副 词,偏指动作一方,我: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52.解 ①解剖,分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 ②解开:悉埋于地,解其棕缚。 《病梅馆记》 ③分开,使分开;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促织》 ④解围: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⑥解脱:谓颜太师以兵解。 《梅花岭记》 ⑦消解,缓和: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 ⑧懂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 ) 53.就 ①立即,表前后动作紧接着发生:及扑人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 《促织》 ②上,登上:乃谢客就车。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③找: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赤壁之战》 ④走近、靠近: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赴任、就职: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 ⑥成功,完成: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活板》 ⑦成就:然赢欲就公子之名。 《信陵君窃符赵》 ⑧担当: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 ⑨谋生: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祭十二郎文》 54. 举 ①举起,抬起: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 ②升起:中江举帆。 《赤壁之战》 ③举出,提出: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④举行,发动: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⑤推荐,推举: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 《出师表》 ⑥攻下,占领: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过秦论》 ⑦拿:举天下所贡蝴蝶„„《促织》 ⑧起用:孙叔敖举于海。 《孟子告子》 ⑨全都:举首蹙娟而相告曰„„《庄暴见孟子》 ⑩全,尽:举家庆贺。 《促织》 55.绝 ①断绝: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隔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③横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④停止,消失:而大声发于水上,噌眩如钟鼓不绝。 《石钟山记》 ⑤到了极点:以为妙绝。 《口技》 ⑥很,非常: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⑦完全,绝对: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56.克 ①战胜,攻破: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崤之战》 ②能够: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 ③ 克制: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颜渊》 ④限定,约定:与克期俱至。 《后汉书钟离意传》 7 ⑤完成,成功: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 57.类 ①种类、类别: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也。 《墨子公输》 ②事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③大都,大抵: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训俭示康》 ④似、相似: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项脊轩志》 ⑤类推: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 58.怜 ①哀怜,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 《卖炭翁》 ②爱,疼爱:楚人怜之。 《陈涉世家》 59.临 ①从高处往低处看: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过秦论》 ②面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 ③临近,靠近: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石钟山记》 ④到:东临碣石。 《观沧海》 ⑤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60.弥 ①满、遍: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滕王阁序》 ②越,更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 ③经,终: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 喜雨亭记》 ④长久:旷日弥久而无益于理。 《盐铁论》 61.名 ①命名,称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②名称: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种树郭橐驼传》 ③闻名,出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陋室铭》 ④说出: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⑤名义: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答司马谏议书》 ⑥名声,名望: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名贵:上大喜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促织》 62.末 ①树梢:末大必折。 (左传昭公十一年》 ②尖端: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齐桓晋文之事》 ③未了: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核舟记》 ④不重要的事:今背本而驱末。 《论积贮疏》 63.莫 ①没有人,没有谁: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②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诗经魏风硕鼠》 ③不要、勿: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琵琶行》 ④“暮”的本字,日暮,黄昏:至莫夜月明。 《石钟山记》 64.内 ①内部,里面,与“外”相对: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内心: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③亲近,亲信:内君子而外小人。 《周易》 ④同“纳”,纳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 65.期 ①一定的时间期限: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②约定: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大铁椎传》 ③希望: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五柳先生传》 ④要求: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五蠹》 ⑤ jī ,一周年,满一年: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 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⑥孝服的一种,为死去的祖父母等服丧一年的孝服: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66.奇 ①奇异、不寻常: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涉江》 ②以为奇: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 ③佳、美: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孔雀东南飞》 ④出人意料:出奇制胜 (成语 ) ⑤特指佳境,美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⑥ jī单数,与“偶数”相对。 ⑦ jī,零数,余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⑧ jī时运不好: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史记李将军列传》 67.迁 ①迁移:时北兵以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指南录〉后序 ) ②变化,变动: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六国论》 ③调动官职,多指升官:公车特征拜为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 ④放逐、流放: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 68.请 ①请你允许我做某事:公将战,曹刿请见。 《左传曹刿论战》 ②请你做某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请示,请教: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五人墓碑记》 ④邀请: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说情:文赢请三帅。 《崤之战》 ⑥谒问,问侯: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请示,指示: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⑧表恭敬的取或买: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伶官传序》 ⑨表敬副词,可不译: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8 69.穷 ① 穷尽,完结:图穷而匕首见。 《荆轲刺秦王》 ②困窘,处境困难: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 ③寻究根源: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④不得志: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人们都有怀念故乡之情,并不因为得志不得志而两样。 )王粲《登楼赋》 70.去 ①离开,离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石壕吏》 ②距离:项王军在鸿门,沛公军霸上,相去四十里。 《鸿门宴》 ③除去,去掉: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④前去,到: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孔 雀东南飞》 ⑤表行为的趋向: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苏轼《海棠》 ) 71.劝 ①勉励,奖励:三日劝农功。 《论贵粟疏》 ②劝说: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屈原列传》 72.却 ①倒退,退却: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击退: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过秦论》 ③推辞:盛情难却。 (成语 ) ④返回:居顷之,日却复中。 (过了不久,太阳果然由偏西返回当顶。 )《史记封禅书》 ⑤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语时。 《夜语寄北》 ⑥原来:却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73.如 ①顺从、符合:小不如意,则寒暑人之矣。 《教战守策》 ②像,如同:未几,成归,闻妻言,如披冰雪。 《促织》 ③及、比得上: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往、到„„去: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屈原列传》 ⑤应该、应当: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二毛:指头发花白的人。 ) 《左传子鱼论战》 ⑥如果,假如: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⑦表选择,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论语侍坐》 ⑧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答李翊书》 ⑨如„„之何:如太行王屋何 ?《列子汤问》 74.若 ①如,比得上: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庄子秋水》 ②像、似: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赤壁之战》 ③你,你的,你们: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捕蛇者说》 ④若属,若辈,你们:若辈得无苦贫乎 ? 《记王忠肃公翱事》 ⑤这、这样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孟子》 ⑥如果,假如: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崤之战》 ⑦“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议论,“像那”、“至于那”: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岳阳楼记》 ⑧„„的样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诗经氓》 ⑨海神名:望洋向若而叹曰。 《庄子秋水》 75.善 ①完善,完美:岂人主之子孙则不必善哉 ?《触龙说赵太后》 ②好事,好的行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劝学》 ③擅长,善于: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 卖油翁》 ④友好,亲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⑤友好地: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 ⑥好,表示应答:王曰:“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⑦善才:唐代对弹琵琶艺人或曲师的统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琵琶行》 76.稍 ①逐渐,慢慢地:其后秦稍蚕食魏。 《史记魏公子列传》 ②稍微,略微:夫妻心稍慰。 《促织》 ③公家给的粮食: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送东阳马生序》 77.少: shǎo ① 数量少,不多:与少乐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