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考研政治各科重点(笔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格还受股票供求关系、政治、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股票和债券联系是都为虚拟资本和有价证券。 区别在于,股票代表资本投资经济关系,而债券代表债权债务经济关系。 股份公司性质 : 判断股份公司的性质,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13.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应具备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 即 I( v+m) =II (c)。 由这个基本公式可以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 其一为: I(c+v+m)=I(c)+II(c)。 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供给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二为: II(c+v+m)=I(v+m)+II(v+m)。 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和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 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14.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 I(c+v+m)I(c )+II(c )或 I(v+m)II(c )。 II(c+v+m)I(v+m/x)+II(v+m/x)。 前提是 “两个多余”。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协调发展)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I( v+△ v+m/x) ==II(c+△ c) 由这个基本公式可以引申出两个基本公式: ( 1)、 I(c+v+m)==I(c+△ c)+II(c+△ c) ( 2)、 II(c+v+m)== I(v+△ v+m/x)+II(v+△ v+m/x) 15.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的形式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 I 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这种差别会导致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二是由于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这种差别会形成运输费用的差异。 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会使劳动生产率和产量出现差别,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因此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就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超额利润(卖农产品的时候以社会生产价格出售),这个超额利润就形成级差地租Ⅰ。 土地地理位置的差别会使农 产品的运费出现差别,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距离市场最远的土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于是距离市场近的土地就能获得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也形成级差地租Ⅰ。 级差地租Ⅰ是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绝对地租的含义:租种任何土地(包括劣等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 绝对地租 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业的生产经营技术一般落后于工业,所以耗费的劳动力较多)。 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16.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是指土地 出售时的价格。 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土地同股票一样,不是劳动产品,因而没有价值。 但掌握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定期取得土地收入,就如同把一笔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一样,所以土地有了价格并可以买卖。 故此土地价格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而是地租的购买价格。 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即土地价格 ==地租 /利息率。 例如,一块土地每年的地租收入额为 1000 元,银行的同期存款利率为 5%,则这块土地的价格就 ==1000元 /5%==20200 元。 这就是说, 1000 元的地租收入相当于存入银行的 20200 元的利息收入。 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是: ( 1)地租额的大小。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土地价格同地租额成同方向变化。 ( 2)利息率的高低。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土地价格的高低与利息率的高低成反方向变化。 ( 3)土 地的供求状况。 土地供应少,价格上升;土地供应多,价格下降。 《毛泽东思想概论》 18 分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对资本庄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购买的政策。 中国的资本主义可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部分。 对官僚资本采取强制剥夺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政策。 在政治上保证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把原有属于对抗性的矛盾。 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 .在经济上,实行赎买政策,用和平的方法 .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 系取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 .创立了临时互助组、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等形式。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的 .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 .透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经过了从低级形式(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 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这是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企业外的一种合作。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是工业形式,经销代销是商业形式) ( 3)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分别为各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企业公私合营(标志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国家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合作。 ( 4)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分子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把原有的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资产阶级共和国,外国有过,中国不能有。 ” 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反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先进性 .但是这种政权主张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1))帝国主义不允许 .帝国主义侵华的目的就是把中国变成一个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而不 是变成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 (2)国际社会主义力量不允许。 苏联等国家援助中国,不希望在中国革命胜利后出观一个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 ( 3)中国的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不允许。 它们坚持专制独裁统治,不允许中国出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4)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先天的软弱性,这注定了他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政权。 ( 5)中国共产党主张在中国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各民族阶级参加的人民民主共和国。 由于这个政权反映了个阶层的愿望和要求,再加上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胜利,使这个政权主张最后变成现实。 ( 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敌强我弱和中国政治经济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党的工作 中心必须放在农村,农村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主战场。 (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国革命的最大动力,中国有 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农民是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主要压榨对象,因而,它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动力,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 3)农民是中国革命军队的主要来源。 军队的官兵基本上都是穿着中国军装的农民。 、利用价值规律的认识 毛泽东发展商品生产的观点:( 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概念;( 2)商品生产的范围不仅局限于个人消费品,有些生产资料也可以是商品;( 3)中国落后的国情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使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4)两种所有制的存在是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前提,其最终的结果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毛泽东关于价值规律的认识:( 1)价值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违背,只能利用;( 2)多有的经济单位都要利用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核算;( 3)价值规律在生产领域生产资料各 部门之间也发挥作用。 毛泽东从 之国的社会状况主伐, 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其基本点,一是认为 中国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 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同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或中立。 二是认为由于中国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反动统治阶级凭借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 战争。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无产阶级有可能和必要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思想、组织 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建立农村根据地,长期进行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就成为革命的“ 三个法宝 ”。 以上这些,就是中国共产党所以能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基本依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 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 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 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 的路线与政策; 4. 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以乡村为中心”,意义: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要标志。 《 共产党人 发刊词》―― 三大法宝 的理论体系 1.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 2. 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当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 3.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是“伟大工程”。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历史文献 1. 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认清国情是认清中国革命一切问题的根本依据。 2. 系统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人物、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 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 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改造我们的学习》――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的解释了实事就是的含义 《论联合政府》( 1945 年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 运用矛盾 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2. 从实际出发,把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3. 首次提出“使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目标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1. 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提出“两个务必”思想。 2.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家和的思想武装全党。 《论十大关系》( 1956 年)――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 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西向 2. 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3. 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4. 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处理人 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1. 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的最根本的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2. 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3. 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4.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5.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科学方针 6. 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1956 年“一化三改”后的工业化道路特征 :在计划经济和单一公有制体质下的工业 化;优先发展重工业,又要避免苏联片面发展中工业的弊端,力图通过更多的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以外延性的经济发展为主,通过高投入高产出达到高速度;从改善生产力布局和备战的需要出发,加快内地发展,以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8 年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道路特征 :逐步建立以市场经济为向导的经济体质;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下的工业化。 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全面发展,农村和城市全面发展的工业化。 以外延性的发展为主。 21 实际的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特征 :( 1)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 3)同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的工业化;(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 1924- 1927 年)的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的区别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指国民革命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是以孙中山的新民主主义为共同政治基础,是以共产党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共产党仍然保持自己在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国共两党合作是党内合作为特点的。 此时的国民党已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国民党成为各 个阶级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的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相比,有以下特点: 一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阶级成分广泛,内部矛盾复杂。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不仅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中小地主、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以及地方实力派从自身利益出发,也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严重的阶级斗争。 二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共同的政治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