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4说明文阅读训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新的病毒物种。 这些效应加在一起,就意味着人类要经常面对新类型病毒的侵袭。 这就是为什么每年我们都必须接种新疫苗,以预防新型的流行性感冒。 当今社会,特别致命的病毒可能会重创甚至完全消灭一个小区域中的人口 ——请回想 1995 年在非洲扎伊尔的爱博拉内出血病毒的流行。 不过,这些不幸的灾难也提供给人类种族的一种保护,因为最后的病毒也会随着最后一位人 类寄主的死亡而同归于尽。 然而,今天交通便利,还以“同归于尽”的方式来保护人类种族的延续,显然是徒劳的,新的病毒能在我们察知其存在以前,就散播到地球上的各大洲。 此外,当人类对荒野的无限制侵犯以后,荒野的界线日益模糊了,我们也就会遭遇越来越多从前没接触过的病毒,给它们获得新寄主的机会,而源自野生动物身上的一些病毒,人类是没有直接防卫能力的。 例如,原来的艾滋病病毒,据传是由原本只会感染猿猴的病毒突变而来的;一位猎人在剥制一只感染了突变病毒的猿猴皮毛时,割伤了手指,就把致命的疾病散播到全世界了。 想不想知 道真实的恶梦是什么样 ?请你想像一种像是引发艾滋病的病毒,让病主能活下去,而在他们死亡前的多年时间散布这种病毒 然后再想像这病毒经过空气传播,像是流行性感冒和日常感冒,在我们能对付它以前,会先死掉几十亿人。 依照诺贝尔奖得主灼书亚莱德伯格的说法:“在统御地球上,我们的真正竞争者是病毒。 人类的延续存活并不是必定的。 ” (依据文本用精练而明确的语言回答1 1 15 题。 ) 毒 ?(4 分 ) 答: ,人类特别容易遭受病毒重创的原因是什么 ?(4 分 ) 答: ,说说人类最终战胜 SARS 病毒 (非典型性肺炎病毒 )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4 分 ) 答: 13.(4 分 )因为病毒的高频率突变和两个以上的病毒同时攻击一个细胞时都可以产生出新类型病毒。 14.(4 分 )交通便利,致使病毒在被察知之前就传播开来;过度开发大自然,致使人类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没有直接防卫能力的病毒。 15.(4 分 )研制出抵抗 SARS 病毒的疫苗。 七 . 生物入侵者 梅涛 ①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 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件寻常小事。 专家们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 t生物入侵者” —— 它们不仅会破坏某个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②在人类早期社会,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 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可能随风飘荡几十千米后才会落地,如果各种条件适合。 它会在那里生根、发芽、成长;山问溪水中的鱼虾可能随着水流游到大江大河中安家落户„„凡此种种.都是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条件下缓慢进行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③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 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 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 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 (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 1 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 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竞成了斑贝的“天堂”。 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 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 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 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④“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 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捕食鸟类,偷袭鸟巢,吞食鸟蛋。 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 11 种鸟类中已有 9 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 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 6 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 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 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勃难逃。 ⑤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 l 益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 “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偷渡”目的的。 以目前全球新鲜水果和蔬菜贸易为 例,许多昆虫和昆虫的卵附着在这些货物上,其中包括危害性极大的害虫。 l 如地中海果蝇等。 尽管 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范,但由于进出口货物数量极大,很难保证没有漏网 之“虫”„„ ⑥一些生物学家们指出,一旦某种“生物入侵者”在新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并大规模繁衍,其 数 量将很难控制。 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 人 们仍将束手无策。 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有删改 ) 2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 ) (1)归咎: (2)束手无策: 22.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品读后,请说说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为何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 (2 分 )文中通过介绍“生物入侵”的现象,告诉人们“生物入侵”的不良后果。 请写出这些不良后果。 (2 分 )再根据文章内 容,结合自己的理解,给“生物入侵者”下个定义。 (2 分 )最后。 请举例说明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联系上文,并就生物物种迁移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4分 ) 材料 (1):一些专家主张人类不该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因为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生物入侵者”能够生存下来的虽然是强者,但它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自然界的平衡终究会实现。 材料 (2): 2020 年,我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日益突出,紫茎泽兰、豚草等在辽宁、云南等地蔓延,累计造成 1. 5亿亩森林受害。 这些地方正在全面围剿外来入侵生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1)归罪 (2)比喻没有办法。 (2分;每小题 1分 ) 22.答题要点: (1)因为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时间和空间跨度都非常有限,人为干预很少,大规模的物种迁移难以形成,因此不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 (2分;答到大意即可 )(2)造成经济损失威胁生物物种 (2分 ) (3)“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来生活在某地区的、通过非自然途径转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物种。 (2分 ) (4)说明语言特点:①生动形象 ②准确; 举例略。 (3分;“特点”: 2分,“举例”: 1分 ) 23.能联系材料和选文,谈出自己对外来生物物 种迁移的认识,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4 分;“联系”: 2 分,“认识”: 2 分 ) 八 . 走近森林 张志毅 ①森林是以树木为主体的许许多多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 森林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森林资源按自然属性可划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 其中生物资源又可分为植物 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三类。 植物资源包括林木资源(乔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资源(藻类、地衣、苔藓、蕨类和其他种子植物等);动物资源主要包括哺乳动物、爬行动物、森林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微生物资源主要包括各种菌类、支原体、衣原体等。 非生物资源主要是指支撑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资源。 可见森林是地球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资源库,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资源部分,是可以持续利用的可再生资源。 ②森林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 同时,森林还具有维护地球生命、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价值。 ③森林可以给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 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等。 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等。 为人类提供这些产品无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 森 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 niǔ) 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木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 据测算, 5 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 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适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目前 地球上的 500 万~ 3000 万物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 qī) 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 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 20~ 40吨二氧化碳,同时放出 15 ~ 30 吨氧气。 ⑧。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 700 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 70%~90%。 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 声的擢用,噪声经过30 米宽的林带可降低 6~8 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 1 分) ①( ni ǔ) 带 ②( qī) 息 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 ( 2 分) 答: 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 1 分 0 生 物 资 源 : 植 物 资 源 、① 、微生物资源 ② :林地土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