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北大道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至槽底以下的深度 () L3水位降落曲线差值 L4接头长度一般为 根据以上定位再计算确定井点管线的位置及深度。 (6) 试运转 井点降水系统安装完毕后,应试运转,检查各部分是否正常。 一般用真空度判断,当真空表继续上升,并达到和稳定在 400500mm 时,即为合格,否则应检查各管接头有无漏气,如有,应及时修好。 (7) 抽排水 井点开始抽水至基底开挖的时间一般为 3 昼夜 ,如施工需要,至少需要 24 小时才可正常开挖。 施工排水过程中不间断排水,并对排水系统经常检查和维护。 (8) 拆除井点降水系统 待回填土回填至常水位以上时,方可拆除井点,拆除后在井管处用干黄泥球灌入井管内。 回填到地面时不形成渗水通道,确保整体稳定,井点拆除后,分类整理,管内泥土清除干净,滤网拆除,以备再次使用。 井点降水运行注意事项 : (1) 为了保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连续稳定的抽水,工地自行配备 150KW 的柴油发电机组两台和备用泵; (2) 正常运行期间,派专人不间断地进行巡视,检查各节点是否有漏气现象,真空度是否满足要求,出水是否良好,并做好记录。 沟槽开挖 在沟槽开挖之前,必须先调查地下原有管线,对位于沟槽开挖范围内的管线进行合理的加固、保护。 对沟槽附近的现有杆线也需采取支撑、加固基础等措施。 管道沟槽拟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沟槽开挖人机比例拟订为 3: 7,沟槽边坡根据土质情况及时调整,但最小坡度不小于 1:。 机械挖土时严格控制标高,防止沟槽超挖或扰动基底面。 当挖至槽底设计标高以上 20cm 时,采用人工挖除,修整至槽底后,报请验槽合格后,立即进行基础施工,槽底的松散土、大土块及时清除并保持不浸水。 管 基应落在原状土上,若遇淤泥或杂填土应予清除,超挖深度不小于 20 ㎝,采用C10砼填实,若超挖深度大于 20 ㎝采用 4%水泥土填实,压实度不小于 95%(轻型击实标准)。 对于土方松软地段,支撑与挖土应相互配合,挖掘机挖土后必须及时支撑,防止槽 壁失稳而导致塌方。 所挖土方分层就近堆放,以备回填。 沟槽边堆土宜距沟槽边 以上且堆土不宜过高,以免因土压力过大引起塌方,构筑物处堆土应满足有关规定。 平基 (1) 钢筋砼基础 本工程 PVCU管:过路管及覆土≥ 3m的管道采用砼包封基础;过河管采用钢筋砼包封基础;预应 力混凝土低压排水管:雨水管道及覆土 3m 的污水管道,基础采用 1350钢筋混凝土基础;雨水污水过路管及覆土≥ 3m 的污水管道,基础采用 1800 钢筋混凝土基础; d500、 d600 污水过河管采用钢筋砼包封基础,倒虹管采用钢筋砼包封基础,穿越涵底钢管采用钢筋砼包封基础。 钢筋砼基础拟采用平基法施工,即在验收合格的沟槽底,及时浇筑平基混凝土,减少地基扰动的可能。 平基混凝土混合料,采用溜槽下料至槽底,人工摊铺,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浇筑平基时应注意: ① 严格控制平基顶面高程,不能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超过 10mm; ② 平基混凝土终凝前不得泡水,应进行养护。 ③ 钢筋加工及安装,主要包括:调直去锈,划线切断、绑扎成型工序。 ④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采用“垫、撑”的办法,即对模板周边用一定数量的保护块,用以对钢筋进行限制定位。 ⑤ 模板的选型和安装 ⑥ 模板的选型:模板选用光洁度较好的木模板; ⑦ 模板制作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浇筑全过程要有专人护模,如有走模,应及时加固整改;拆卸后的模板应立即清理干净,并及时刷油保养; (2)砂石垫层基础 本工程 PVCU管(除过路管)基础采用砂垫层基础,用 平板振动器振平 后再用 HZR— 220B 型电动振动夯实机振压密实。 必须按规范规定频率采取灌砂法检查砂垫层基础的密实度。 安管、接口 预应力混凝土低压排水管采用人工配合吊机下管, PVCU 管采用人工下管。 管节下入沟槽时,不得与槽壁、支撑及槽下管道相互碰撞。 管道采用橡胶圈接口,管道接口前须将管口及胶圈清洗干净,利用接口专用工具将胶圈均匀套入槽内,并不得出现胶圈扭曲、变形等现象。 管道接口内外采用 1: 2 水泥砂浆填实, 1: 2水泥砂浆应拌和均匀。 管道铺设时,及时开挖管道接口工作坑,工作坑的开挖宽度为承口外径加 80cm;长度为承口前 ≥ 60cm,承口后为承口长度加 20cm;深度不小于 20cm。 管道接口时,控制好管中线及管内底高程后,采用 5t 卷扬机拉入的顶装方法接口,接口后管体必须稳定,胶圈必须紧靠小台,不允许出现上台、闷鼻、跳井等现象,且接口质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管节安装过程中,为防止前几节管子的管口移动,可用钢丝绳和吊链锁在后面的管上进行锁管。 注意事项: (1) 管道施工中断时,须用盖堵将管口封闭,防止杂物进入; (2) 排水管与井壁连接处应进行凿毛处理,宽度不小于井壁厚,便于管道与井壁连接完好,不出现渗漏现象。 (3) PVCU 管施工时应注意: PVCU 塑料管与井壁连接处,在管道安装前应涂刷两道胶粘剂并滚上粗砂,胶粘剂涂刷宽度不少于井壁厚度。 管道与检查井连接处采用 短管连接。 (4) 污水管从其他管道下穿越时:应在污水管两侧为其他管道加设砖支墩,管壁间 净距大于 50 ㎜而小于 500 ㎜时,沟槽部分采用砂或 C15 砼回填,其余管道交叉情况,应视具体情况商定处理措施。 管座 混凝土平基及管座混凝土,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安装钢筋笼,管基混凝土采用木模、钢管支撑牢固,混凝土混合料集中拌制,采用溜槽下料至料板上,人工摊铺,机械振捣 密实。 检查井 检查井井墙采用 M10 水泥砂浆砌筑 标砖,抹面、勾缝、座浆、抹三角灰均采用 1:2 防水水泥砂浆,井基础采用 C25砼。 检查井按设计要求组织实施,井基础浇筑后必须加强养护。 基础砼强度达规范规定的强度时,方可砌筑砖墙。 检查井砌筑前,砌井所用的标砖必须充分洒水湿润。 井室砌筑时应同步安装踏步,保证安装位置准确,且在砌筑砂浆未达到规定的强度前不得踩踏(溜槽部分在安放爬梯的附近加设脚窝)。 检查井应随道路施工及时砌筑至规定的高程,并及时浇筑井圈,盖好铸铁井盖,做好安全防护。 钢管及污水管道防腐处理 钢管内 外壁及污水预应力混凝土低压管内壁、接口内缝采用 IPN8710 高分子防腐涂料防腐,底漆两道,面漆两道。 防腐前,必须将管道内壁的泥土、污杂物等清除干净,涂刷防腐材料时,必须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为保证防腐质量和施工安全,在管道安管、接口后,派有经验的施工人员进入管道内,对管道接口及因施工而破坏防腐层的部位及污水检查井内壁进行防腐处理,施工人员必须戴防毒面具,同时在管道两端检查井口处设置通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并派专业人员看守,确保安全。 闭水试验 本工程排 水管道应按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规定进行闭水试验。 管道闭水试验前,应做好水源引接及排水疏导路线设计。 灌水应从下游缓慢灌入,并且试验段所有的敞口必须堵严,不得有渗水现象。 管道闭水试验时,必须待管道两端堵封的承载力大于水压力的合力时,方可进行闭水,并按规定的水头压力,试验不小于 30min。 试验时应进行外观检查,管身及管接口处均不得有泛潮现象,且实测渗水量必须在允许渗水量范围之内。 闭水试验注意事项: (1) 闭水试验前沟槽不得回填土; (2) 闭水试验的试验水头高于试验段上游管内顶 2m,不足 2m 以检查井高为准。 沟槽回填 管道沟槽回填在闭水试验报验合格后及时回填,所填土料由槽顶两侧对称运入槽内。 检查井周围 50 ㎝范围与过路管回填采用 6%灰土回填; PVCU 管管顶以上 30 ㎝采用砂回填,压实度不小于 87%(轻型击实标准),管道两侧及基础压实度不小于 95%,管顶30㎝以上压实度按道路要求。 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 50cm 范围内的回填土,不得直接扔在管道上,并应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 30cm; 50~ 100cm 范围采 振动夯实机,层层夯填密实,每层土虚厚控制在 20cm 以内。 100cm 以上采用 3t振动夯实机层层夯实,当回填厚度能满足压路机碾压要求时,可采用压路机分层碾压密实,压实度不小于设计要求。 井室周围回填压实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回填时,砌体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当井室周围不便与管道沟槽同时回填时,应留台阶接茬。 检查井四周,以及压路机无法碾压到的部位,应采用振动夯实机分层夯填密实,确保 沟槽回填质量。 接入支管的超挖部分,请示业主后可采用 C10砼填实。 回填土必须控制其适宜的含 水量,沟槽夯填密实度除符合设计要求外,必须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 石砌出水口 在位于出水口河道处打筑草袋坝,抽排明水后采用井点降水清淤。 井点降水工艺同前。 清淤及挡墙基槽采用人工开挖,井点降水应确保基底及出水口护底干槽施工。 在干槽的情况下,用 10cm 碎石夯入土并采用质量好且抗压强度≥ 30的块石,分层铺砌。 铺砌时,表面应清洁、湿润,底浆满铺,面石严禁使用反口石,上层铺砌时不应振动下层,砌体错缝,石与石之间灌浆密实。 出 水口护底必须严格按图示尺寸施工并振捣密实。 道路工程 根据本项目的交通特点,道路交通等级为重交通。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02020)中交通等级的划分:重交通等级 BZZ100 累计标准轴次(次车道)( 107)。 路面面层结构采用两层式,采用半刚性基层材料,设计年限内标准轴次(次 /车道) 107,能满足重交通的等级要求。 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 4cm 沥青玛蹄脂碎石 +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 ㎝沥青下封层 +20cm 二灰碎石基层 +20cm 二灰碎石基 层 +20cm 二灰土底基层。 机动车道设计弯沉值指标: 层位 结构层材料名称 厚度 (㎝) 抗压模量 ( 15℃) 抗压模量 ( 20℃) 1 SMA13 4 1800 1400 2 粗粒式沥青砼 8 1200 1000 3 二灰碎石 20 1500 1500 4 二灰碎石 20 1500 1500 5 二灰土 20 700 700 辅道车行道路面结构为 : 4 ㎝细粒式沥青砼 +8 ㎝粗粒式沥青砼 +1 ㎝沥青下封层 20㎝二灰碎石 +20cm 二灰土底基层。 辅道设计弯沉值指标: 层位 结构层材料名称 厚度 (㎝ ) 抗压模量 ( 15℃) 抗压模量 ( 20℃) 1 细粒式沥青砼 4 1800 1400 2 粗粒式沥青砼 8 1200 1000 3 二灰碎石 20 1450 1450 4 二灰土 20 600 600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为 : ㎝细粒式沥青砼 +5 ㎝中粒式沥青砼 +16 ㎝二灰碎石+16cm 二灰土底基层。 非机动车道 设计弯沉值指标: 层位 结构层材料名称 厚度 (㎝) 抗压模量 ( 15℃) 抗压模量 ( 20℃) 1 细粒式沥青砼 1800 1400 2 中粒式沥青砼 5 1600 1000 3 二灰碎石 16 1350 1350 4 二灰土 16 600 600 人行道 结构 为 : 5cm 灰色水泥砼道板 +3cmM10 水泥砂浆 + 6cmC20 混凝土 +12cm12%石灰土。 路基工程 本工程现状主要为农田,部分为居民区,道路沿线有河、沟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