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测报复习题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站 )达到积雪标准, 3 日白天雪停,积雪维持到 5 日下午,所有测站 35 日每天 08 时均编发重要天气组 925SS。 (179。 ) 8水汽压越大,蒸发量越大。 (179。 ) 8调整最高温度表,甩动时,温度表与 人体重心垂线的角度要小于45 度。 (179。 ) 8在观测记录中,部分要素允许在观测值前加记“>”符号。 (√ ) 8天气现象刚好出现在 24 时,但不足一分钟,其起止时间应记为“ 0”。 (√ ) 8按《规范》规定,省气象局可指定台站观测的项目有五个,它们分别是雪深、雪压、系统云、地方性云和天象。 (179。 ) 8台站观测用表要每天对时,及时拨正、保证走时准确。 (√ ) 8日落后换日照纸,其它自记纸的换纸时间由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确定。 (√ ) 90、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台站应及时进行调查记载。 (√ ) 9各台站均须观 测的项目是: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降水、雪深、雪压、蒸发、地温。 (179。 ) 9定时观测时, 4560 分钟内应观测云、能见度、地温、天气现象、气压、空气的温度和湿度、风、降水。 (179。 ) 9具体观测程序,由台站视仪器多少和布置等自行确定,但气压的观测时间应适当接近正点。 (√ ) 9观测场边缘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五倍以上,距离成排障碍物,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十倍以上。 (179。 ) 9观测场四周五米范围内不能种植高杆作物,以保证气流畅通。 (179。 ) 9观测场场地 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草高不能超过 30 厘米。 场内不能种植作物。 (179。 ) 9为保护场地的自然状态,观测场内要铺设 米宽的小路。 (179。 ) 9要保持观测场内整洁,经常清除观测场上的树叶、纸屑等杂物;剪下的草,要及时运出观测场。 (√ ) 9观测场内仪器之间,东西间距不少于 3 米,南北间距不少于 4 米,仪器距围栏不少于 3 米。 (179。 ) 100、观测场内高的仪器安置在北面,低的仪器顺次安置在南面,南北排列成行。 (179。 ) 10干温球温度表,最高、最低温度表,温度计的安置高度在 米之间、允许误差 范围均为177。 5 厘米。 (√ ) 10蒸发器,雨量器,雨量计的安置高度均为 70 厘米。 (179。 ) 10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和云底高度,将云分为三族,十属,二十九类。 (√ ) 10积雨云是浓厚的积云,顶部呈圆弧形凸起,很象花椰菜;垂直发展旺盛时,个体臃肿、高耸,在阳光下边缘白而明亮。 可产生阵性降水。 (179。 ) 10碎层云一向由层云分裂和碎雨云转变而来。 (179。 ) 10碎雨云是低而破的云,呈灰色或暗灰色。 常出现在降水时或降水前后的降水云层之下。 (√ ) 10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 (雪 ),或有雨 (雪 )幡下垂。 有 时产生飑或冰雹。 云底偶有龙卷产生。 (√ ) 10卷积云可由卷云、卷层云蜕变而成。 有时高积云也可演变为卷积云。 (√ ) 10云量是指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全天有云时记 全天无云时记 0、有微量云时记 1。 (179。 ) 1云高是指云底距测站的直线距离。 (179。 ) 11因雪暴、浮尘、雾使天空的云量、云状无法辨明时,总低云量记 10,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 (179。 ) 11因烟、霾、浮尘、沙尘暴、吹雪、扬沙等尘粒现象使天空云状、云量全部或部分不明时,总低云量记“ ”,云状栏记现象符号。 (179。 ) 11当视区内观测到飞 行云迹时,应在观测簿纪要栏记录其符号和观测的开始时间。 一天出现 3 次则记录 3 次。 (179。 ) 11水平能见度是指观测员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179。 ) 11指示性云是指对当地天气变化有指示意义的云,它不属于系统性的云,也不属于地方性云。 (√ ) 11能见度目标物的仰角以 度为宜。 (179。 ) 11目标物的颜色应当越深越好而且亮度要一年四季不变或少变。 (√ ) 11有效能见度是指四周视野中二分之一的范围都能看到的最大水平距离。 (179。 ) 11夜间观测能 见度时,应先在黑暗处停留至少十分钟,以适应环境。 (179。 ) 1能见度目标物情况有改变,或被其它物体遮蔽而不能继续观测时,应另选目标物代替,并将情况记入观测簿备注栏。 (179。 ) 12霰是指白色不透明的比较扁的或比较长的固体降水,直径约 25毫米,下降时常呈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179。 ) 12雨夹雪是指半融化的雪 (湿雪 ),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 ) 12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是霜,霜溶化后的水珠是露。 (179。 ) 12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 ) 12冰粒可降自气层较稳定的雨 层云,常呈间歇性。 (√ ) 12雨淞是指过冷却液态降水碰到地面物质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硬的冰层,呈透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 (√ ) 12浮尘是指由于风大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在 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179。 ) 12应该记录开始与终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是:雨、阵雨、毛毛雨、雪、阵雪、雨夹雪、阵性雨夹雪、霰、扬沙、米雪、冰粒、冰针„„。 (179。 ) 12不记起止时间的天气现象是:冰针、米雪、轻雾、露、霜、积雪、冰、扬沙、浮尘、烟幕、霾、尘卷风、闪电。 (179。 ) 1在 雨、雪等降水现象中,如果一种现象转为另一现象时,为了简便起见,现象间可以连续记载。 (√ ) 13大风、雷暴的起止时间,凡两段出现的时间间歇在 15 分钟或以内时,应作为一次记载,若间歇时间超过 15 分钟,则另记起止时间。 (√ ) 13本县内进行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时、应在观测簿纪要栏注明其作业时间、地点。 (179。 ) 13气压观测是测定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以百帕为单位,取一位小数。 (√ ) 13气压室内光线不足时,可用手电筒或加遮光罩的电灯 (1560 瓦 )照明。 (179。 ) 13水银气压表读数复验后,降下水 银面。 旋转槽底调整螺丝,使水银面离开象牙针尖约 35 毫米。 (179。 ) 13水银气压表的读数须按仪器差、温度差、重力差的顺序进行订正,以求得本站气压。 (√ ) 13气压计是自动、连续记录气压变化的仪器。 它由感应部分 (双金片 )、传递放大和自记部分组成的。 (179。 ) 13仪器因摩擦等原因使记号前后两处读数差≥ 毫巴、 (≥ ℃、≥ 2%)时,称为跳跃式变化。 (179。 ) 13日转型自记钟一天快慢超过 20 分钟,应调整自记钟的快慢针。 (179。 ) 1相对湿度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和当时气压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 以百分数 (%)表示。 (179。 ) 14百叶箱内靠近门处的顶板上,可安装照明用的电灯 (不得超过45 瓦 ),读数时打开,观测后关上,以便于观测读数。 (179。 ) 14干湿球温度表是由二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 (√ ) 14湿球纱布长约 10 厘米,杯口距湿球球部约 3 厘米。 (√ ) 14湿球纱布开始冻结后,应立即从室内带一杯清洁水对湿球纱布进行溶冰,待纱布变软后,在球部下 35 厘米处剪断,然后取走水杯,以防冻裂。 (179。 ) 14温度表水银柱 (或酒精柱 )发生中断时,一般按缺测处理,但对记录质量影响不大时,也可用温度表示度值减 去空隙部分所占的度数求得,记录加 ( )。 (179。 ) 14小百叶箱内 20 时观测程序是:干湿球温度表,最低温度表酒精柱,毛发湿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游标,调整最低、最高温度表。 (179。 ) 14湿球纱布一般每周应更换一次,蒸馏水一般应每十天换一次。 (179。 ) 14最高温度表应水平安置在温度表支架下的上面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约高出干湿球温度表球部 3 厘米。 (179。 ) 14调整最高温度表时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臂向外伸出约 45 度的角度,用大臂将表身前后甩动,以使水银下落到感应部分。 (179。 ) 150、最 低温度表应水平的安置在温度表支架下横梁的下面一对弧形钩上,感应部分向东,高于干湿球部温度表 2 厘米。 (√ ) 15最低温度表酒精柱的示度每月 15 日 20 时应与干球温度表的示度进行比较,若平均误差≤ ℃时,该最低温度表可以使用。 否则应撤换,并将此 5 天的误差平均值订正在该 5 天的逐日最低温度上。 (√ ) 15每月月初 5 天要观测最低温度表酒清柱,凡中途更换新的最低温度表,一般不进行酒精柱观测。 (179。 ) 15最低温度表在移运和存放时,最好将表身水平放置,并避免高温及震动,以免酒清柱蒸发和中断。 (179。 ) 15 温度计应稳固地安置在大叶箱中下面的架子上,底座保持水平,感应部分中部离地 米。 (√ ) 15经订正后的相对湿度 100 时、记作 100, 0、记为 0,并在备注栏注明。 (179。 ) 15每季度应用洁净毛笔蘸蒸馏水 (或加适量酒精 )清洗毛发一次。 (√ ) 15湿球溶冰不当时,凡在正点前补测的干湿球值不作正式观测记录。 (179。 ) 15 EL 型电接风向风速计是由感应器、指示器、记录器组成的有线遥测仪器,指示器与记录器必须配套。 (179。 ) 15风感应器距地高度 1012 米。 距平台高度 68 米,且距地高度不得低于 10 米。 (√ ) 160、静风时,风速记 0,风向记 C。 平均风速≥ 40 米 /秒时,则记为40:作日合计,日平均时,按 40 统计。 (179。 ) 16雨量计、电接风换自记纸作时间记号时,均可用上抬自记笔杆的方法。 (179。 ) 16整理风自记时,只有当计时误差≥ 20 分钟时,才作时间差订正。 (179。 ) 16风自记纸换纸时不必用逆时针对时。 (√ ) 16挑取日最大风速时,可跨年、跨月、跨日挑取,也可上跨、下跨。 (179。 ) 16更换风感应器、指示器时,二者应同时成套更换。 (√ ) 16风向方位块应每年清洁一次。 (√ ) 16风速缺 测用实测值代时,风向也用实测值代。 但如果风速有、风向缺测,则风速照记,风向用实测值代,否则,风向作缺测处理。 (√ ) 16降水量是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 (经溶化后 )降水,未经蒸化、渗透、流失而右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 ) 16雨量器由承水器、储水筒、储水瓶组成,并配有与其口径成比例的专用量杯。 (√ ) 170、冬季降雪时,须将漏斗从器口内拧下,取走储水瓶,直接用承雪口和储水筒容纳降水。 (√ ) 17在炎热干燥的日子,降水停止后,要及时进行补测,并记入观测簿备注栏。 (179。 ) 17出现吹雪、雪 暴时,均应观测其降水量。 (179。 ) 17纯雾、露、霜、冰针、雾淞、吹雪的量按无降水量处理,但吹雪的量必须量取,专供计算蒸化量用。 (√ ) 17雨量器应安装在观测场内固定的架子上,器口保持水平,距地高度 70 厘米。 (√ ) 17雨量自记换下时间若缺测,其时差订正是:当每天的误差不大时,可按自记正点时间进行计算。 (√ ) 17一个月中,若有一天或以上固体降水时,气表 1 自记降水部分全部空白。 (179。 ) 17冬季 122 月,我站虹吸雨量计不收回,照常使用、记录,并进行自记纸的整理。 (√ ) 17因固体降水雨 量计停止使用时,必须在值班日记上注明。 (179。 ) 17无降水时,降水栏空白不填。 不足 毫米的降水量记。 (√ ) 180、每次巡视仪器时,注意清除承水器、储水瓶内的昆虫、尘土、树叶等杂物。 (√ ) 18遇固体降水,凡是随降随化的,仍照常读数和记录。 (√ ) 18一日内有降水 (实测降水量≥ 毫米 )时,必须换纸。 (179。 ) 18虹吸雨量计由承水器、浮子器、自记钟、虹吸管等组成。 (√ ) 18无降水时,自记纸可用 810 天,用加注一定水量的办法抬高笔位,以免每日迹线重迭。 (179。 ) 18在雨季, 每季度应将虹吸雨量计盛水器内的自然排水量进行 12次测量,并将结果记在自记纸背面,以备使用资料时参考。 (179。 ) 18雨量自记换纸时,若无降水、则换纸时要作人工虹吸,使笔尖回到“ 0”位。 若换纸时正在降水,则用铅笔作时间记号。 (√ ) 18雪深是从积雪表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以厘米为单位。 (√ ) 18雪深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测场附近平坦、开阔的地方。 入冬前,应将地段平整好。 清除杂草,并作好标志。 (√ ) 18每次雪深观测须作三次测量,记入观测簿相应栏,并求其平均值。 三次测点相距一般应在 8 米以上。 (179。 ) 190、雪深观测每天 8 时观测一次,若 14 时或 20 时才达到积雪标准时,一般也不补测,但应在备注栏注明。 (179。 ) 19积雪是指雪 (包括霰、米雪、冰粒、冰雹 )覆盖地面达台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时的天气现象。 (179。 ) 19当雪 (包括霰、米雪、冰粒 )覆盖地面达到台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时要观测雪深。 (179。 ) 19当有积雪符号,而无积雪深度时,必须在备注栏注明。 (179。 ) 19雪深的观测地段应选择在观场附近平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