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施工组织设计大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定时浇水 整体质量。 进场前要求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具有出厂 (产品 )合格证或检验报告,否则不得使用。 施工时必须按配合比,经常检查坍落度,严格控制搅拌时间,每班设专人值班,工长、质检员,技术员对混凝土的工程质量直接负 责,并与其经济利益挂钩,确保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混凝土的工艺流程如下: (一 )、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准备 做到班前交底明确施工方案,落实浇筑方案,使施工人员对浇筑的 起点及浇石子计量 砂计量 水泥计量 外加剂计量 水 计 量 上 料 斗 搅拌机搅拌 出 料 质量检查 运 输 浇灌混凝土 养 护 质量评定 和易性 坍落度 制作试块 筑的进展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确保浇筑连续进行,对每次浇筑混凝土的用量计算准确,对所有机具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并准备好一旦出现故障的应急措施,保证人力、 机械、材料均能满足浇筑速度的 要求。 注意天气预报,不宜在雨天浇筑混凝土。 在天气多变季节施工,为防止不测,应有足够的抽水设备和防雨物资。 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检查。 应确保尺寸正确,强度、刚度、稳定性 及严密性均满足要求。 对模板内杂物应进行清除,在浇筑前同时应对木模 板浇水,以免木模板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对钢筋及预埋铁件进行检验。 应请工程人员共同检查钢筋的级别、 直径、位置、排列方式及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认真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二 )、作业条件 下达任务单时,必须包括工程名称、地点、部位、数量,对混凝土 的各项技术要求(强度等级、抗渗等级、缓凝及特种要求 ) 现场施工方法、生产效率(或工期)。 交接班搭接要求,以及供需双方协调内容,连同施工 配合比通知单一起下达。 设备试运转正常,混凝土运输车辆数量满足要求。 材料供应充足,特别是指定的水泥品种有足够的储备量或后续供有保证。 全部材料应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 天气满足作业要求。 (三 )、混凝土的拌制 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各种材料用量,均要过称。 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需加掺合料时, 应与水泥一并加入。 混凝土搅拌的 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掺有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四 )、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在现场运输工具采用手推车。 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延续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 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 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不得用于主体结构。 混凝土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凸凹不平,应铺垫桥枋。 在楼板施工时,更应铺设专用桥道,严禁手推车和人员踩踏钢筋。 (五 )、混凝土浇筑 柱子浇筑混凝土时,应在柱头和墙上搭设下料平台,混凝 土先放在平台上,接顺后再由人工用铁锹铲混凝土入模,并做到分层下灰, 分层振捣。 混凝土浇筑前,柱和墙根部先浇筑 30─50cm 厚一层同等级水泥砂浆。 梁板浇筑应连续进行,并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后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对每层的卫生间和屋面混凝土浇筑更要高度重视,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及无施工缝出现,确保混凝土质量,严防漏水。 在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构件相交处,采用延时后的低坍落度混凝土浇捣。 施工缝位置的留设,应预先确定,留设在结构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同时应征得技术负责及监理单位的同意。 对施工缝的处理 时间不能过早,以免使已凝固的混凝土受到振动而破坏,混凝土强度应不小于 时方可进行,处理方法如下 : (1) 清除表层的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或软弱混凝土层,然后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充分湿润但不能残存有积水。 (2) 在浇筑前,施工缝先铺一层水泥浆或者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 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结合紧密。 (六 )、混凝土振捣 采用平板振捣器 (用于板 )和插入式振捣器 (用于柱、梁 ) 斜插和直插两种方法,做到快插慢拔。 插点采用 行列式 或 交错式 ,间距不应大于振动 半径的 倍,不能碰撞钢筋和预埋件。 振动时间为 20~ 30 秒,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显著下沉,不出气泡,表面泛灰浆为捣实。 (七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采取自然条件下,混凝土浇筑完 10~20h(热天气 8~9h)及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 7 昼夜,头 3d 在无积水的情况下白天 2h 浇水一次,夜间至少两次, 3d 后适当减少,对每层卫生间和天面混凝土应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 14d,同时做 好养护记录。 各楼层养护的主水管采用 D48 钢管用逐级加压的方式将水送往各施工楼层,主 管上到各楼层设阀 门,水嘴用橡胶管接至养护部位。 六、砌体工程: (一 )、材料 砖 :砌块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规格一致有出厂合格证明及试验单; 水泥 :一般采用 ;应有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合使用。 砂:宜采用中砂。 配制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的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 M5 时,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 5%。 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石灰膏:熟化时间不少于 7d,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其他材料:拉结钢筋、预埋件、木砖、防水粉等均应符 合设计要求。 (二 )、技术要求 砌筑材料应按规定的质量标准及出厂合格证进行验收,同时现场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砌筑前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砂浆配合比,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集中拌制砂浆,并做砂浆试块强度试验。 砌体的转角,丁字接头处应同时砌筑,并使纵横墙咬合,若咬茬砌筑有困难时,应在交接处灰缝内砌入 6mm 拉结钢筋,钢筋垂直间距不大于 500mm,每边伸入墙内700mm,钢筋两端弯勾。 砌体的端部(无混凝土柱时)须加设构造柱和拉结钢筋。 构造柱与砖墙交接处,应设墙体拉筋,施工时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 框 架柱与墙连接处,应按建筑施工图中的位置,在结构施工时,沿柱高每隔 500mm 在柱宽内预留 2 6mmU形拉结钢筋,拉结钢筋锚入混凝土内 200mm,伸出墙柱外皮 300mm。 砌块墙体上的门过梁,采用 C20 混凝土,过梁长度为洞口宽度 +2a (洞顶离梁底距离)小于混凝土过梁高度时,过梁与梁整浇;当洞口侧边离柱 (墙)边小于 a,柱施工时在过梁纵筋相应位置预埋连接钢筋。 (三 )、砌筑工程的施工准备 装卸砌块时,应堆放整齐,严禁倾卸丢掷。 砌块堆放应符合要求:砌块的堆置高度不宜超过 ,垛与垛之间应留有 适当 的通道。 砌体施工前,应先将砌筑面抄平,然后按图纸放出轴线。 ( 四 )、操作工艺 拌制砂浆 砂浆采用机械拌合,手推车上料,磅称计量。 材料运输主要采用井字架作垂直运输,人工手推车作水平运输。 (1) 根据试验提供的砂浆配合比进行配料称量,水泥配料精确度控制在 2%以内;砂、石灰膏等配料精确度控制在 177。 5 %以内。 (2) 砂浆应采用机械拌合,投料顺序应先投砂、水泥、掺合料后加水。 拌和时间自投料完毕算起,不得少于。 (3) 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 3 h 和 4个时 内使用完毕。 组砌方法 (1) 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 10mm,但不应小于 8mm,也不应大于 12mm。 (2) 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均应错缝搭接,所有填充墙在互相连接、转角处及与混凝土墙连接处均应沿墙高设置 2 6@ 500 通长拉结筋。 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地问断处应砌成斜搓。 如临时间断处留 斜搓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搓,但必须做成阳搓,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量按每 12cm 墙厚原放置一根直径 6mm 的钢筋,间距沿 墙高不得 超过 50c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搓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 50cm, 末端应有 90176。 弯钩。 砌筑 砌筑的施工顺序:弹划平面线 → 检查柱上的预留连结筋,遗留的必须补齐 → 砌筑→ 安装或现浇门窗过梁 → 顶部砌体。 (1) 排砖撂底:一般外墙第一皮砖撂底时,横墙应排丁砖,前后纵墙 应排顺砖。 根据已弹出的窗门洞位置墨线,核对门窗间墙、附墙柱(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如若不合模数时,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的位置。 所砍的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柱(垛)旁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 (2) 选砌块: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规 格基本一致的砖。 (3) 盘角:砌墙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并应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及时修整。 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 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水平灰缝均匀一致。 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挂线砌墙。 (4) 挂线:砌筑一砖厚及以下者,采用单面挂线。 如果长墙几个人同时砌筑共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 (5) 砌筑:砌砖宜采用挤浆法,或采用三一砌砖法。 三一砌砖法的操作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 、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 混凝土砌块与砖操作时砌块要放平、跟线。 砌筑操作过程中,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和乱缝。 经常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 应随砌随将溢出砖墙面的灰迹块刮除。 内外墙的转角处严禁留直搓,其他临时间断处,留搓的做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6) 木砖预埋:木砖应经防腐处理,预埋时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确定;洞口高度在 以内者,每边放 2 块,高度在 2~3m 者每边放 4 块。 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下四皮砖处开始,中间均匀分布。 门窗洞口考虑 预留后安装门窗框,要注意门窗洞口宽度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7) 门窗过梁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过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 240mm;当支承长度不足时,应按过梁与柱、墙直接连接处理。 当门窗洞边无砖墩 搁置过梁时,采用在相应洞顶位置的混凝土墙、柱上预埋铁件或插筋,以便和过粱中的钢筋焊接。 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座浆饱满。 如坐浆厚度超过 20mm 时,要用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两端伸入支座的长度应一致。 (五 )、质量标准 砌块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砂浆品种符合设 计要求,强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小于 2)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 3)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少于 80%。 七、 脚手架工程 本工程外墙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搭设方案,内架采用高凳上设置 5cm 厚木跳板(抹 灰)可移动龙门架(大棚装饰)等。 脚手架构架的组成部分: 脚手架的构架由构架基本结构,整体稳定和抗侧力杆体,连墙件和卸载装置,作业层设施,其它安全防护设施等五部分组成。 1)构架基本结构为直接承受和传递脚 手架垂直荷载作用的构造部分。 2)整体稳定和抗侧力杆件是附加在构架基本结构上的,加强整架稳定和抵抗侧力作用的杆件。 3)采用连墙件实现的附壁联结,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稳定性,提高其稳定承载能力和避免出现倾倒或坍塌等重大事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4)卸载装置是指将超过搭设限高的脚手架荷载部分地卸给工程结构承受的措施,即在立杆连续向上搭设的情况下,通过分段设置支顶和斜拉杆件以减小传到立仟底部的荷载。 5)作业层设施包括扩宽架面构造,铺板层、侧面防(围)扩设施(挡脚板、栏杆、围护板网)以及其它设施,如梯段、过桥等。 基本要求: ①采用单横杆桃出的扩宽架面的宽度不宜超过 300mm,否则应进行构造设计或定型扩宽构件,扩宽部分一般不堆物料并限制其使用荷载。 ②铺扳一定要满铺,不得花铺,且脚手扳必须铺放平稳,必要时还要加以固定。 防(围)护设施应按规定的要求设置,间隙要合适,固定要牢固。 双排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 ( 1) .脚手架搭设,立杆纵距为 米,横距为 米,内立杆距外墙边 米,立杆搭设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 1/ 200 且不大 10 厘米。 ( 2)大横杆步距为 米,上下横杆接长的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纵距 内,同一排大横杆的水平位移不大于总长度的 1/300 且不大于 5 厘米。 ( 3)剪刀撑在脚手架的两端设置,中间每隔 1012 米设一道剪刀撑,应联系 34根立杆,斜杆与地面夹角为 45 度至 60 度之间。 剪刀撑的斜杆除两端用旋转扣件与脚手架的立杆或大横杆扣紧在其中间应增加 2 一 4 个扣结点。 ( 4)连墙杆拉结要求垂直每层外墙面,水平距每隔 5 米设一个拉结点,做法为用钢管、扣件与框架柱扣紧。 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的一般规定 1)、 脚手架的规定 ( 1)搭设场地应平整、夯实并设置排水措施。 ( 2)底端埋入土中的柱杆,其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