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环境。 第二个评价重点 为 冻土层保护 及水土保持方案 评价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 1)地表水环境 —本公路经过 甜水海、阿克塞钦湖、 红山湖、泉水湖和松木西错流域。 按照 GB3838202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这些 入湖 河流的状况及功能,其水域功能类别确定为 Ⅰ 类,环境质量标准采用 Ⅰ 类标准。 ( 2) 环境空气 按照 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该段公路全线环境空气第一章 总 论 9 质量功能区类别为二类,环境质量标准采用二级标准。 ( 3) 声环境 按照 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公路 沿线周围 属于 4类区,采用 4 类标准。 ( 4)土壤侵蚀分类标准 采用 SL19096《土壤侵蚀分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Ⅱ 类标准; ( 2)《污 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 Ⅰ 类标准; ( 3)《建设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评价范围 ( 1)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为拟改建公路的中轴线两侧各1000m,同时包括料场、生活基地及拌和场。 ( 2)噪声影响评价的范围定为:拟改建路线两侧距路边 200m 范围内为一般评价区,此范围内现有的环境噪声敏感区为重点评价区。 ( 3)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定为:拟改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500m 的区域。 ( 4)社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直接影响区为 公路 两侧各 200m, 和与公路相交的兵 站 、 公路 管理段及有关建设单位, 间接影响区包括 与公路相连的城镇等。 评价单元 根据拟改建公路建设特点及沿线环境特征,全线可划分为 5 个评价国道 219 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奇台 达坂南至区界段( K540~K705)环境影响报告书 10 单元,其中 2 个为居民点,其余均为不同地貌、生态环境的评价单元,见表 12。 表 12 公路沿线评价单元及评价点 单 元 桩 号 地形地貌 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 K540~ K580 高原盆地 山原盐土,地表无植被 甜水海兵站 常住人口约 10 人 K580~ 高原盆地 高山寒漠土,植被为垫状驼绒藜群系 ~ K705 高原谷地 寒冻土,植被为青藏苔草 垫状驼绒藜群系 泉水沟饭店 K660 夏季约 40 人,冬季无人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1 第二章 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性质及规模 名称:国道 219 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奇台达坂南至区界段( K540+000~K705+000) 性质:改建 规模 (长度) : 165km 级别:三级公路 估算投资: 万元 工期:三年 工日:全线共需用人工 1379156 工日。 地理位置 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 和田 县 境内,西北 —东南走向,西北起于奇台达坂南 K540 处,东南止于区界南的管养界 K705 处,路线全长约 165km 其中涉及西藏日土县的部分地段。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79176。 30′ — 80176。 17′ 、北纬 34176。 30′ —35176。 30′ 之间(见图 1)。 公路现状及存在的 环境 问题 奇台达坂南至区界路段全长 ,该路段自 1957 年建成以来,基本上未进行大范围的整治改建,只在局部路段通过养护改善提高。 本路段除 K682+600~K701+630 段 翻越界山达坂,其余 %基本 位于高原湖盆区,地势大多开 阔平坦, 公路沿线有 冻土、盐渍土和积国道 219 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奇台 达坂南至区界段( K540~K705)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雪 等自然灾害 ,造成公路路基冻胀、鼓胀、不均匀沉陷、路面搓板、翻浆、裂缝、坑槽等,降低 公路 交通能力 ,导致 阻车、交通中断等事故。 另外,本段现有桥涵数量极少,多数泻洪能力普遍不适应,沿线设施除公里碑、百米桩外,其他交通安全设施布完善。 公路沿线动植物资源丰富,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保护动物资源较多,有雪豹、藏羚 羊、野牦牛及藏野驴等。 公路沿线为无人荒漠区,且水资源大多为咸水湖,所以大气、声和水环境问题不大。 区域环境问题主要为现有公路的修建和维护对公路两边植被的影响,公路两边可见修路取土的 推槽,全段多数路段可见多条便道,植被破坏量大,且该区域属于高原高寒区,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 区域植被的破坏同时也影响了区域野生动物的生存。 另外本段还有水土流失、雪害、重力水蚀等环境问题和灾害。 公路现状及存在的 环境 问题见表 21。 表 21 现有公路状况及存在的 环境 问题 桩号 公路 现状及环境问题 K540~K567+200 4912~4800m,为高原湖盆区。 公路布设于阿克赛钦湖湖盆区山前洪积扇上,地势较为平缓。 、纵指标多数可达三级路标准,现有公路行车道 宽 ~。 3 路基虽经养护填筑大多为。 普遍 偏低。 ,排水不畅,无排水设施。 、冻胀、搓板、延流水占 %。 K559 处有小桥一座。 梁涵洞偏少,缺小桥 2 座,缺涵洞 22 个。 现有小桥老化,需改建。 ,冻土和盐渍土 和翻浆普遍。 地表盐渍化严重,无植被。 K567+200~K583+200 4814~4872m,为高原湖盆区。 公路穿越阿克赛钦湖湖盆中部,地势开阔平坦。 2. 路线平、纵指标多数可达三级路标准,现有公路行车道宽 ~。 3 路基虽经养护填筑大多为。 路基 普遍 偏低。 沿线路基无防护,排水不畅,只有局部地区开设简易排水槽。 ,路基路面鼓胀、开裂、变形、沉陷、翻浆、搓板普遍。 桥梁、涵洞。 需建小桥 1 座,中桥 1 座,涵洞 20 个。 ,地表盐渍化、翻浆。 道路两边公路修建时的留下推槽,地表无植被。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3 桩号 公路 现状及环境问题 K583+200~K648+500 1 本段海拔 4850~5040m,为高原湖盆区。 公路穿越阿克赛钦湖湖盆中部,地势开阔平坦。 2. 路线平、纵指标多数可达 三级路标准,现有公路行车道宽 ~。 3. 路基经养护填筑大多为。 路基 普遍 偏低。 4. 沿线路基无防护,排水不畅,只有局部地区开设简易排水槽。 ,冻土地层以冲洪积的碎砾石为主,造成路基冻胀鼓胀,路面搓板、翻浆等。 ,盐渍化严重,造成重冻胀和翻浆。 7. 现有路基不能有效抵御冻土和盐渍化危害。 路基冻胀鼓胀,路面翻浆、搓板普遍,严重影响公路整体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和舒适度。 桥梁、涵洞。 需建小桥 2 座,涵洞 59 个。 槽,植被至今仍未恢复,而且公路沿线有多条便道,车辆碾压破坏植被,同时对野生动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K648+500~K682+600 1 本段海拔 5040~5182m,为红山湖和泉水湖湖盆区,局部傍山沿湖。 地势较为平缓。 2. 路线平、纵指标基本可达三级路标准,现有公路行车道宽 ~。 3. 沿线路基 偏低且 无防护,排水不畅,无排水设施。 建小桥 6 座,中桥 2 座,涵洞 87 个。 4 K684+500~K682+200 段发育富冰冻土,造成公路路基不均匀沉陷、冻胀,路面搓板翻浆等。 +200~K659+250 处右侧为红山湖岸边,局部路基已踏入湖中,形成缺口。 +400~+800、 K677+200~+570、 K678+350~+600 段公路位于季节性河流岸边或横穿宽浅河滩,水毁严重。 、水毁、坍塌碎落等灾害。 植被盖度 1060%不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有藏羚羊、野驴、野牦牛等。 公路沿线也存在推槽和便道对植被的破坏,影响动物生存。 K682+600~K701+600 , K685+700 处到达坂顶,海拔。 北坡 K682+600~K685+700 平均纵坡%,较缓。 南坡 K685+700~K701+600 坡降较大,最大纵坡达 %。 2. 路线平、纵指标基本可达三级路标准,现有公路行车道宽 ~。 3. 沿线路基普遍偏低 且 无防护,排水不畅,无排水设施。 +600~K701+600 发育冻土,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冻胀,路面搓板、翻浆等。 +300~K683+590、 K686+450~K686+7 K687+100~K687+785 路线位于季节性河流岸边或横穿季节性冲沟,且无任何防护和排水设施,夏季水毁较严重。 桥梁、涵洞。 需建小桥 2 座,涵洞 41 个。 、雪害、水毁 、 坍塌碎落等灾害, 植被盖度 1080%不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有藏羚羊、野驴、野牦牛、雪豹等。 K701+600~K705+000 ,穿越龙木错湖盆中部布设,为湖盆和丘陵地貌。 2. 路线平、纵指标基本可达三级路标准,现有公路行车道宽 ~。 3. 沿线路基普遍偏低 且 无防护,排水不畅,无排水设施。 、雪害、翻浆、水毁灾害是全段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路段。 桥梁、涵洞。 需建涵洞 3 个。 6. .本段沿线有冻土、雪害、水毁 、 坍塌碎落等灾害, 植被盖度 3080%不等,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有藏羚羊、野牦牛、雪豹等。 国道 219 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奇台 达坂南至区界段( K540~K705)环境影响报告书 14 线路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 1)路线走向 起点:本公路起于奇台达坂南坡下,公路里程碑 K540 处。 终点:区界附近的养护界,公路里程碑 K705 处。 走向:本方案路线起于奇台达坂南坡下( K540),路线东南向经泉水沟,转向南向至在建的 K559+000 桥,后又转向东南向至天岔口附近,再转向西南向沿天文点边防公路左侧至甜水海,继续东南向经空岔口、635 道班,直至终点区界附近 的养护界( K705)。 路线全长 165km。 ( 2)主要控制点 从奇台达坂南坡下至区界附近养护界,全线有 4 个控制点,具体见表 22。 表 22 公路全线主要控制点 序号 控制点 桩号 1 奇台达坂南坡下 K540 2 在建的 K559+000 桥 K559 3 甜水海兵站 K578+100 4 区界附近养护界 K705 交通量预测 ( 1)交通量现状 现状路线交通量的基础资料为三十里营房观测点 9 月份 24 小时端面交通量。 观测结果表明汽车交通量为 185辆 /日,高峰小时系数 %。 货车交通量占 %,客车交通量占 %。 中货车和大货车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 %和 %。 交通量预测(见表 23) 第二章 工程概况 15 表 23 未来年交通量预测表 单位: 辆 /日 年份 货车 客车 全车 平均年增长率 2020 167 35 202 2020 287 70 356 % 2020 349 93 442 % 2020 446 136 582 % 2020 541 180 722 % 2026 645 222 867 % 公路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 1)公路建设规模 本项目全长 165km,其中,起点奇台达坂南至区界( K540~),约 路段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 60km/h、路基宽度 、行车宽度。 区界至终点 ( ~K705) 路段采用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计算行车速度 30km/h、路基宽度 ,行车宽度。 ( 2)主要工程数量(见表 24) 表 24 主要工程量 序号 工 程 单 位 数量 备 注 1 路线总长 km 165 2 计算行车速度 km/h 前 60/K; 后 3 远景设计交通量( 2026 年) 辆 /昼夜 867 4 新增用地 hm2 5 路面宽度 m 后 ; 前 6 路基宽度 m 后 ; 前 7 路基土石方数量:土方 万 m3 :石方 m3 8 平均每公里土石方 m3 21362 9 排水及防护圬工 万 m3 10 路面: 4cm 沥青混凝土 千 m2 20cm 水泥稳定碎石(砂砾) 千 m2 15cm 级配砂砾 千 m2 国道 219 线新藏公路改建工程奇台 达坂南至区界段( K540~K705)环境影响报告书 16 序号 工 程 单 位 数量 备 注 11 多年冻土路基:热棒 跟 /km 4000/ :碎石 m3/km 292195/ : XPS 隔热板 m2/km 152530/ : EPS 隔热板 m2/km 461537/ 12 桥梁设计车辆荷载 汽- 20,挂- 100 级 13 中桥 m/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