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经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力求要做到从一开始就不能失败,这种管理叫源头管理。 在日本企业里,新产品开发的阶段和责任部门见附件 简单介绍一下设计的金字塔原理 二、大量收集分析信息 要使开发的新产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胜,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之前,必须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系统大分析,以确定新产品开发的依据。 对市场型产品,在产品的策划阶段,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不仅要掌握顾客的现在要求,还要调查顾客的潜在要求。 信息主要分为: 社会动向和市场信息 竞争厂家的信息 顾客的信息(顾客的满意度,对厂家产品的评价、改进要求、对价格的希望和承受能力、顾客的使用环境、方法) 曾发生过的故障信息(包括其他竞争厂家的故障信息)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 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好的做法: 通过银行、行业组织及有关杂志公开信息收集、分析,还通过购买竞争对手产品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对于顾客信息的收集决不限于对产品的满意程度和改进意见,进而了解顾客的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还有很重要的价格信息。 对利润、成本、价格之间关系理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产品成本的90%是在设计阶段决定的。 对以往市场索赔的信息非常重视,不仅是对此彻底的处理,而是将此信息收集、整理成 “ 失败集 ”“ 索赔问题集 ” ,传递给开发部门,努力在新开发的产品长不再发生类似的问题。 (另外特别重视竞争对手的而本公司未出现过的故障信息) 三、质量故障的事先预测和对策 FME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法) FTA(故障树) 案例:小松公司的“故障模式与不良联想表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 四、设计评审 设计评审 ( 1)、为什么要进行设计评审 ( 2)、设计评审 —— 对设计所作的严格的、系统的评审 设计评审的种类和实施时期 ( 1)、企业对于不同的产品,评审的次数不一样,根据实际需要出发。 总的原则是:只要需要,再多也不嫌麻烦,一丝不苟地进行评审;而不需要多次评审的,绝不走形式。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 日本企业的生产性审查 设计评审的组织结构 日本企业都成立了产品设计评审委员会,在委员会下设事务局,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 委员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设计评审的组织;指挥评审中提出问题的改进处理工作;向企业开发工作的领导汇报、请示工作。 评审员都是各领域的专家,具有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设计工作进行评审。 评审员的构成及责任分担见附件。 设计评审的实施 日本企业好的做法: 当日评审中,不是由设计部门介绍自己设计的情况,而是针对评审员提出的问题,有关部门逐一回答,评审员给予评价。 评审员对于自己负责的评审项目,一项不漏地逐一进行评审。 在评审中特别强调是对设计的评审而不是对设计人员的评审,所以评审员要从帮助的角度出发,与设计人员共同完善设计。 根据产品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开发技术上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利润计划的影响,将产品分为 A、 B、 C三类, A类最重要,要求按要求进行 5次评审, B、 C类则有所不同。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 五、试制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的试制阶段,要通过苛刻的试验,对试制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确认。 特别重视对顾客实际使用环境和使用方法的分析。 在此基础上,制订试验计划。 在分析顾客的使用方法时,不限于作业过程,而是从顾客打开产品包装到安装、准备、搬运、作业、保管、保养维护等,对顾客使用产品的全过程进行分析。 为了分析准确,还要实地调查,而且在此基础上将实验项目、内容、方法、条件及判定基准标准化,保证试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许多产品或部件的试验,采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这样时间大大缩短,费用也节约很多 计算机模拟试验不是万能的,有些试验必须用实物做。 如日本卡尔逊尼克公司生产的汽车水箱,不仅进行实际装车试验,还花 3亿日元购置了整车风洞试验设备,以了解水箱在各种车速、温度、振动下的动态性能情况。 试验准则的整顿 分析用户的 使用方法 打包、装配、准备、搬运、作业、保管 实地调查 全国调查多处 确定试验 项目 明确质量确认项目 试验体系 试验内容 质量确认项目 试验条件设定 合格判定基准 分析用户的 使用方法 启动发动机 分析要求 质量及状态 停止后再次启动 很顺利 预测问题 不使用泵就 很难启动 标准化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 六、初期流动管理 日本企业将产品投入生产初期的 3个月特殊管理叫初期流动管理,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下面以日本某自动变速机公司某产品的初期流动管理计划来说明其主要内容: 在初期流动管理期间,企业的设计、生产技术、品质、采购、设备等部门全部要派人到生产现场进行服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首先要做好应急处理,解决不良问题。 然后要从设计、设备、工艺、材料、外协件等方面采取措施,做到防止再发生。 现在设计部门必须参加初期流动管理,只有批量生产稳定后,设计的任务才算完成 实行比平常严格得多的检查,以充分暴露问题,尽早解决。 对首批产品要由专职检查员进行全性能检查,检查的频次也较多,对于重要性能和出厂检查,则要进行全数检查;对于外协的首批供货,要将首批标志贴在包装箱上,而且要附上外协厂的生产中的试验和检测数据,经全数检验合格后,由质保部长签字方可进厂。 有效的质量改进活动,是此期间的关键 此期间,外协厂要派专人驻主机厂组装生产线 ,一方面收集零部件的 Q、C、 D信息,进行反馈解决,提供依据;一方面积极提供服务,解决在装配中出现的问题 在严格检查的同时,对工序能力进行确认,以保证工序具有稳定生产合格品的能力。 特别对于组装的可行性、设备的点检、工人操作等方面认真确认。 要根据事先确定的目标(工序不良率、工序能力指数、生产效率、供货不良数等)的实现及提出问题的解决情况,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审查后,才能决定是否结束。 大部分企业是通过强化开发设计的质量管理,使初期流动管理时间尽量缩短。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 七、设计变更管理 设计变更管理的原因 ( 1)、变更时考虑不慎重,变更内容有差错 ( 2)、只考虑到局部改进而进行变更,没有充分考虑对其他方面产生的影响 ( 3)、变更的实施不彻底,有关部门没有做相应的变更 ( 4)、变更指示内容有差错,或者对变更内容产生误解,结果未能按要求进行正确变更 变更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 1)、 要有充分的根据,确认变更的必要性和变更的正确性 ;(除了用 FMEA预测可能会产生什么新问题,有时还需要通过多种试验,用事实确认变更方案的正确性及进行变更前的严格评审) ( 2)、 变更时有关方面都要随之变更(日本企业的变更相关一览表) ( 3)、 变更的日程安排和实施 (对变更日期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变更的紧急程度和变更可能造成的费用损失。 设计部门要与制造等相关部门充分协商确定变更方案) ( 4)、 变更文件的管理 ( 5)、 对外协件的设计变更要集中统一管理(在采购合同或协议中注明对外协厂家的变更管理控制事项) ( 6)、 变更后的首批检查是质量保证的主要手段 ( 7)、 对库存品的处理和先进先出的管理 ( 8)、 对旧图纸、旧工具的回收和处理 ( 9)、 建立变更管理的实施组织系统 第二节 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管理 八、日程管理 用计划评估法( PERT)来制定日程计划(首先预计出各项作业的时间,并按照各项作业的顺序关系,绘制出网络图,而且计算出每项作业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然后对图进行分析,找出时间最长的线路,通过与其他有时间富裕的作业进行平衡,求得整个时间的缩短。 这样使有限的人员、设备、时间、费用能高效率地发挥作用 综合进度检查会议 由新产品开发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每月召开一次综合进度检查会议。 一是检查各自的计划进展情况,确认总体进度;二是提出进展中的问题,制订解决对策;三是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确认。 造成日程计划延迟的主要原因一般有: ( 1)、从一开始,产品的开发方针不明确,进行到生产试制时,领导提出异议,只好进行变更; ( 2)、进展中需要协调的事情迟迟定不下来,影响进度; ( 3)、由于质量和成本的问题进行了变更,延误了时间 第三节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目的就在于设计确定以后,经济地、高效地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日本企业把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生产准备阶段和生产制造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内容见下表 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一、 5S活动(详见“无障碍推行 5S的实战训练) 生产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 阶段 一、生产准备阶段 二、生产制造阶段 内容 设备、工装夹具、计量器具的确定与配备 原材料、零部件的供给 制造方法的选定 人员配置和技能的教育培训 工序分析 工序管理方式的确定 工序管理 工序改进 质量保证和检查 第三节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二、工序管理和工序改进 工序管理 从日本企业的生产现场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标准作业的实施;检查;操作者的技能培训;重点工序管理 ( 1)、标准作业实施 要使工序处于稳定状态,就必须将构成工序的人、机、料、法、环、测量等因素控制起来,只有使这些因素处于稳定状态,才能使工序稳定。 标准化就是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 在生产现场所使用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 A、工序技术标准(相当于我们的工艺文件) B、管理工序图或 QC流程图(见“现场品质管控与零缺陷管理教材”) C、作业标准(是依据工序技术标准和管理工序图的要求,明确了具体的操作要求。 在作业标准中,祥细规定了操作程序、自检方法,还特别突出了质量和安全的关键项目要求。 日本企业作业标准的做法 D、检查标准 第三节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E、 3Z保证 是各道工序的操作者,根据作业标准要求,进一步明确自己要做到:不接受不合格的,不制造不合格的,不流出不合格的。 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分别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具有可操作性,能落到实处。 一般是班长制定的,在设备或工序多发的不良问题有变化时,要重新修订。 贴在工序明显的地方 3Z保证 工序名称:脱水、内部干燥 NO: 001 操作者:王 不制造 脱水时间 4045秒检查 1次 /日 干燥时间 3035秒 空气压力 检查 7次 /日 不流出 脱水 振动芯子,水不出来 为止。 (不合格图示) 干燥 2KG/CM2吹空气, 不能有水出来,检 查 7次 /日。 (图示) 不接受 洗净 波片有磕伤,变 形(不良图示) 脱水 振动芯子,有水出来 的芯子 异常时的处理:立即停止作业,接受班长或组长的指示 我要遵循上述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第三节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F、标准安全作业指导书 由班组长和操作者一起制定,然后通过工段长、安全员、课长审查批准,正式执行。 在其中明确规定了生产保护用具、安全要领及其理由、严禁事项及安全检查内容(每天有员工自我确认后,班组长进行审查评价。 ) G、设备自主维护保养检查表 OJT教育方法的三个阶段 ( 2)、检查 制造质量 =预防管理 *检查 ( 3)操作者的技能培训 OJT(现场培训) 阶段 内容 一、说给他听,说明作业 说明要做什么作业 确认操作者关于该作业情况掌握的程度 说明改作业的重要性 让操作者站到正确的位置上 说明加工的产品和工装夹具 二、做给他看,让他做 说明主要的步骤和关键环节,而且讲清 理由,同时边说边做给操作者看 让操作者自己说明主要的步骤和关键环节以及理由,而且让他做做看,发现错误就帮助纠正 三、观察指导后的效果 事先明确操作者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谁请教 经常去检查确认 让他们经常提出问题 第三节 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 ( 4)、重点工序的管理。全面质量经营(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会抓握东西。 竖头困难、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爬、不会站立、不会行走、不会正常地咀嚼和吞咽等等。 所谓异常姿势是指:脑性瘫痪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稳定性差,在运动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双拳紧握,双上肢内旋、外展,双下肢内收、交叉、越紧张越严重。 问: 引起脑瘫的原因是什么。 引起脑瘫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母亲糖尿病、妊高症、胎儿宫内缺氧、脐带绕颈、产伤、早产、低出生体重
,下列論述正確癿是 (ABCE )。 A.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動優劣癿綜合指標 B.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動癿出發點和歸宿 C.行政效率是行政改革癿準繩 D.行政效率是決定生產效率癿準繩 E.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學研究癿主題和宗旨 ,下列論述正確癿是 (ABCDE )。 A.行政效率是定性與定量癿統一 B.行政效率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癿統一 C.行政效率是局部效益與整體效益癿統一
10 分) ( 1) |1|)2020(21 02 ( 2)a aaa 12)111( 2 1解下列方程 (共 6 2=12 分) ( 1) xx 332 ( 2) 5 12 5 5 2xxx 3 1 ( 8分) 在 ABCD中, E、 F分别在 DC、 AB边上, 且 DE= BF。 ( 1) 求证:四边形 AFCE是平行四边形。 (
凡是脚手架施工的建筑物四周、空洞、小天井等,烟囱、 水塔、园筒库的周围、市区施工、翻修房屋的加层,以及沿街道、路口或安全上的必要之处 (如三步以上脚手架、操作层上脚手板不能满铺时 )应设置海底笆、围棚及张安全网等有效措施。 架子工在搭设脚手架过程中,必须集中思想,统一指挥,禁止多人集中在同一块脚手板上进行工作。 三、瓦工 严格遵守《建筑安装工人安全生产基本规定》。 上下脚手架应走斜道。
户生成一个进程。 这个进程是 通过使用授权的包,例如默认的 来执行的。 如果授权是成功的,lsass 就会产生用户的进入 令牌,令牌别使用启动初始的 shell。 其他的由用户初始化的进程会继承这个令牌的。 这个进程是管理用户登录和退出的。 而且 winlogon 在用户按下 CTRL+ALT+DEL时就激活了,显示安全对话 试着用命令行安全模式修复一下。 或用 ‘ 最后一次正确进入系统 ’
厂界最近距离为 ,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等级为( )。 答案: B 找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和其对应的距离 70 有关评价等级的特殊规定: 同一项目排放同种污染物的多个源,分别确定取最高; 高耗能行业(钢铁、铝冶炼、铜冶炼、铁合金等)的多源,不低于二级。 减排效果明显的改扩建项目,可低于一级。 位于一类区,或主要评价因子的环境质量已接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