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模拟经营管理使用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格、广告费、销售人员数、生产批量等,系统运算、确定竞争结果 根据竞争结果数据和分析报表,师生共同分析该经营周期各企业决策的得失及其原因 系统输出:竞争结 果和分析报表(销售量、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产品库存、产品成本、经营盈亏等) 在总结以往个周期得失、找出原因、加深理解决策理论基础上作好下一个周期决策准备 最多可运行七个周期 最多可运行七个周期 18 《人机对抗 —— 网络版》的应 用 《人机对抗 —— 网络版》系统由主持人系统和工作站系统两部分组成,在局域网环境中运行。 主持人系统用以控制整个仿真过程的难易程度,工作站系统则用于学员决策仿真实践,使用过程与《决策模拟 —— 单机版》系统相类似,主要区别在于:  计算机本身被确定为一个竞争企业,在学员作出决策的同时,自行就决策表格中的数据作出决策。  学员个人和计算机竞争,实施人机对抗,同一计算机前参加的学员人数也可以是 2 人,3 人„, 但最多为 4 人,每一个学员分别代表一个竞争企业,相互之间竞争,同时也和计算机竞争。  竞争结果数据直 接在屏幕上显示,不需要用打印机打印。  通常可省略依据评价总表作图和总结性发言等教学环节,代之以学员个人写总结报告。  整个决策过程完成后,可用打印机将所有学员的成绩汇总打印、保存备案。 《决策仿真 —— 千姿版》的应用 《决策仿真 —— 千姿版》系统由主持人系统和工作站系统两部分组成,在局域网环境中运行。 主持人系统用以控制整个仿真过程的难易程度和了解各个学员决策动态,工作站系统则用于学员决策仿真实践,使用过程与《决策模拟 —— 单机版》系统相类似,主要区别在于:  可任意分组和设定每组 学员数,一台计算机为一个工作站,相当于一个竞争企业。  一个学员使用一个工作站,同组学员之间相互对抗,实施更大范围内的竞争。  竞争结果数据直接在屏幕上显示,不需要用打印机打印。  通常可省略依据评价总表作图和总结性发言等教学环节,代之以学员个人写总结报告。  整个决策过程完成后,可用打印机将所有学员的成绩汇总打印、保存备案。 19 教 学 时 数 分 配  总学时 32 学时或 48 个学时。 在学员已学过市场营销学、生产组织学、管理会计学、运筹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依据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内容及其 程度,可按三套方案实施教学(仅供参考)。 1) 第一套教学方案( 32 学时): 若学校教学设备有限,尚不具有网络机房,则可运用《决策模拟 —— 单机版》系统实施教学。  有重点地先进行部分理论教学,分别侧重于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产品市场销售决策、生产方案决策、材料采购决策、决策方案全面预算和方案成果盈亏计算等现代企业决策的各个主要方面及其相互联系和影响( 10 学时)。  介绍《决策仿真》系统使用的基本生产经营初始条件及其变化影响 ──情景设定 ( 4学时)。  试做第一周期的模拟决策过程,包括试做结果在黑板上的抄写或大屏幕 显示及师生共同分析( 2 学时)。  正式运行《模拟决策 —— 单机版》系统全过程 1- 7 个周期 (平均每个周期 2 学时,合计 14 学时)。  依据评价总表作出相应图表,学员总结准备、发言,教师总结等( 2 学时)。  由于计算机自动给出综合评分,故在一般情况下不再进行书面考试,教师可依据计算机评分,结合每个学员具体参与表现和各组总结发言质量,给出终评成绩;或由学员根据总结提纲,写出书面报告,再结合各组综合评分,给出终评成绩。 2) 第二套教学方案( 32 学时): 若学校教学设备条件较好,具备有网络机房,则可运用《人机对抗 —— 网络 版》系统和 20 《决策仿真 —— 千姿版》系统实施教学。  有重点地先进行部分理论教学,分别侧重于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产品市场销售决策、生产方案决策、材料采购决策、决策方案全面预算和方案成果盈亏计算等现代企业决策的各个主要方面及其相互联系和影响( 10 学时)。  介绍《决策仿真》系统使用的基本生产经营初始条件及其变化影响 ──情景设定 ( 4学时)。  运用《人机对抗 —— 网络版》系统,进行个人决策仿真实践( 12 学时)。  再运用《决策仿真 —— 千姿版》系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决策仿真实践( 10 学时)。  两个系统运用完后,可根据每个系统运行 的计算机评分,按一定的比例(由教师确定),给出综合评分,一般不再进行书面考试;或由学员根据总结提纲,写出书面报告,再结合计算机综合评分,给出终评成绩。 3) 第三套教学方案( 48 学时): 若学校教学设备条件较好,具备有网络机房,且要求学员能扎实地掌握市场竞争环境下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基本原理,则可运用《决策模拟 —— 单机版》系统、《人机对抗 ——网络版》系统和《决策仿真 —— 千姿版》系统循序实施教学。  有重点地先进行部分理论教学,分别侧重于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产品市场销售决策、生产方案决策、材料采购决策、决策方案 全面预算和方案成果盈亏计算等现代企业决策的各个主要方面及其相互联系和影响( 8 学时)。  介绍《决策仿真》系统使用的基本生产经营初始条件及其变化影响 ──情景设定 ( 4学时)。  运用《决策模拟 —— 单机版》系统,进行群体决策模拟,如第一套教学方案所示,但可省略学员总结、发言等环节( 16 学时)。  运用《人机对抗 —— 网络版》系统,进行个人决策仿真实践( 10 学时)。  再运用《决策仿真 —— 千姿版》系统,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决策仿真实践( 10 学时)。  三个系统运用完后,可根据每个系统运行的计算机评分,按一定的比例(由教师确定),给 出综合评分,一般不再进行书面考试;或由学员根据总结提纲,写出书面报告,再结合计算机综合评分,给出终评成绩。 21  三套教学方案中,由于第三套教学方案对软件系统运用的最为充分,因而教学效果最好。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看似每周期的决策数据只有 24 项,实质上是贯穿了现代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学员刚接触时很难把握全过程及其内在的联系而进入角色。 运用《决策模拟 —— 单机版》系统进行分组讨论,可使学员循序渐进,充分理解,逐步进入。 同时,可培养学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协调能力;运用《人机对抗 —— 网络版》系统进行人机对抗,因计算机是依据现 代管理决策原理实施优化决策的,这将迫使学员进一步从整体上考虑企业的优化决策,进而提升学员的科学决策水平和能力;运用《决策仿真 —— 千姿版》系统,将促使学员更加拓宽自己的决策思路,全面考虑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可以采取的对策,完善现代管理决策思维模式。 系 统 难 易 控 制  《决策模拟 —— 单机版》系统、《人机对抗 —— 网络版》系统和《决策仿真 —— 千姿版》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均可通过一些参数设置,调整系统仿真难易程度,以适合于不同的教学对象;通过修改评价指标权数,以适合于市场 营销、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工业外贸、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不同专业的需要。  在主菜单中选择“调整难易系数”选项后,计算机显示的“各周期难易系数表”屏幕如下页表所示: 22 按动回车键可移动光标,修动表内的任一数据。  修改市场容量。 若使各周期市场容量数据增大,则可使决策模拟过程变得容易,各企业不太会出现亏损;反之,若使各周期市场容量数据减小,则可使决策模拟过程变得困难,各企业须谨慎决策。  屏幕中其它数据如工资薪水变动率、原料价格变动率、附件价格变动率等数据变化,均会影响到企业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模拟过程的难易程度。  第五章给出的七个周期的经济形势和销售量预 测报告是根据默认的难易系数确定的,难易系数改动后,应以一定的方式告诉各模拟企业。  在主菜单中选择“显示评价总表”后,在下一屏幕中出现两个选择“屏幕显示评价总表数据”和“报表打印评价总表数据”。 同时屏幕提示“修改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评价指标权数”选项,选中该项,在输入打开命令后,进入“评价指标权数”屏幕后,可对其中24 个评价指标权数作出修改,如下页表所示: 23 按动回车键可移动光标,修动表内的任一数据。  若是市场营销专业学员使用,则可将有关市场方面的指标权数设置得大一些。  若是工商管理专业学员使用,则可将 有关生产方面的指标权数设置得大一些。  若是财务会计专业学员使用,则可将有关成本方面的指标权数设置得大一些。  其它专业学员使用,可按上述原理同样设置。  指标权数设置的不一样,评价总表中各企业的评分结果和名次排列也将不一样。 24 第三章 系 统 应 用 原 理 本章就系统使用过程中,系统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学员可能提出问题的主要内容原理作一概述。 市 场 营 销 原 理  系统设置的各模拟企业可交替生产、销售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 E 型、 B 型和 I 型),其中 E 型产品是各企业主要生产和销售的产品。 这些产品可在三种不同类型的市场上进行销售 (一般竞争市场、招标市场和用户大批量订购市场),其中,一般竞争市场是各企业 E型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通过促销手段运用进行竞销。 前面所述的各周期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和销售量预测报告主要就是对该市场而言。 系统设置的促销运用手段主要为产品销售价格、广告费用投入、销售人员数量和产品质量水平等四个。  产品销售价格 四个促销手段中,产品销售价格对产品市场销售影响最为敏感,其关系曲线如下左图所示: 销售量效应 (%) 950 1150 1350 销售价格 广告效应 (%) 1 7 15 广告投入 200 100 50 Q=f(p) 25 18 25 销售量和销售价格成反比。 设定当价格为 1150 元 /台时,销售量指数为 100%(如其销售量为 22105 台的话)。 则当价格下降到 950 元 /台时,销售量指数将翻一番,达到 200%,即销售量可达 44210 台;当价格上升到 1350 元 /台时,销售量指数将减半,即只有 50%,其销售量只有 11052 台。 所以,应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市场容量的变化)、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其它一些经营条件,正确制订产品销售价格,上述关系曲线为高次方程或指数函数,实际使用时学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就能用一确定的函数方程 将其描述出来,可根据( 950, 200),( 1150, 100)和( 1350, 50)三组数对近似地用抛物线或直线方程来进行描述。  广告费用投入 广告费用投入所产生的产品销售额增加效应如上页右图所示。 关系曲线中的广告费用投入和销售额增加效应均以占销售额的百分比来表示。 开始时,由于广告费用投入数量太少,尚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此时,单位广告费用投入的增加,将会是入不敷出,即△ y△w(含增加的变动成本部分);随着广告费用的增加,可使收益与支出达到平衡,即△ y=△ w;随后进入收益大于支出阶段,△ y△ w;最后 再通过△ y=△ w 的平衡点,再度进入△ y△ w 的阶段。 所以,广告费用投入至少应控制在△ y=△ w 时的两个平衡点之间。 在广告费用投入占销售额 7%左右时,单位广告费用投入的增加效应达到最大值。 接近 15%时,效应增加已不明显;超过 15%时,其多投费用几乎已不起作用,近乎于白投。  其它促销手段 销售人员数量和产品质量水平所产生的销售额增加效应原理与广告费用相同。 销售人员费用投入可按销售人员数量与其人均工资费用相乘计算而得;产品质量水平也折算到所投入的费用,其主要包括为研究开发部门职工所支付的工资费用和社会福 利费用、其它产品改进费用的投入两大项。  四个促销手段中,除产品质量水平所起的效应可按 60%比例递减性地延续到以后各经营周期外,其它促销手段所起的效应均仅本周期有效。 26  系统最后实现的是各促销手段的组合效应,即:如在降低销售价格的同时,提高广告费用投入、增加销售人员、改进产品质量,则可强化因降价而产生的销售额(量)增加效应;反之,在降低销售价格的同时,减少广告费投入及其它促销手段费用的投入,则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