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务管理与应急措施上摘录的应急预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调度工作; ② 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③ 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洗消、监测工作; ④ 必要 时代表指挥部对外发布有关信息。 安全处处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事故信息通报及事故处置工作。 保卫处处长: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 设备处处长: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的现场指挥。 卫生所所长(包括气体防护站站长):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行政处处长:负责抢救受伤、中毒人员的生活必需品供应。 供销处处长(包括运输处处长):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3 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分工 工厂各职能部门和全体职工都负有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责任, 各救援专业队伍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其任务主要是担负本厂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救援及处置。 救援专业队伍的组成及任务分工如下: (1)通信联络队通信联络队由保卫处、安全处、生产处、调度室组成,由保卫处处长任队长,每处出 人,共 人。 其任务是担负各队之间的联络和对外联系通信。 (2)治安队 治安队由保卫处组成,由保卫处处长负责,共 人,负责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指导群众疏散。 (3)防化应急队 防化应急队由生产处组成,共 人,由生产处处长负责,担负查明毒物性质,提出补救措施,抢救伤员,指 导群众疏散。 (4)消防队 消防队由驻厂消防队组成,消防队队长为负责人,担负灭火、洗消和抢救伤员任务。 (5)抢险抢修队 抢险抢修队由机械设备处、动力处、机修车间和电修车间组成,共 人[包括铆管工、电(气)焊、电工、起重工、钳工等工种],机械设备处处长和动力处处长为负责人,担负抢险抢修的指挥与协调。 (6)医疗救护队 医疗救护队由驻厂卫生所和气体防护站组成,共 人,卫生所所长、气防站站长、安全处副处长为负责人,担负抢救受伤、中毒人员。 (7)物资供应队 物资供应队由供销处、行政处、运输科组成,共 人, 供销处处长和行政处处长为负责人,担负伤员生活必需品和抢救物资的供应任务。 五、报警与通信联络 (1)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本厂设报警电话120部,分布在全厂各车间和部门,以便随时可与生产调度室联系(报警装置分布图见附件6)。 (2)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公司在生产调度室设立统一的报警电话:。 一旦发现化学事故,可通过工厂内的所有通讯方式或报警装置报警。 (3)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消防:119 急救:120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中心: 电力抢修: 煤气抢修: 工程抢修: (4)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方式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化学事故时,应先拨打本单位的警电话,通知有关化学事故信息;同时与生产厂家、途径所在地府取得联系。 驾驶员、押运员与生产厂家的联系方式: 生产厂家联系人: 联系电话: 驾驶员、押运员与托运方联系的方式: 托运方联系人: 联系电话: 六、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本厂生产过程中存在众多危险化学品,而且它们大多数以液态在各工艺流程中,因而很有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进而发火 灾、爆炸、窒息及中毒。 危险化学品泄漏量视其漏点设备的蚀程度、工作压力等条件而不同。 泄漏时又可因季节、风向等因,波及范围也不一样。 事故起因也是多样的,如:操作失误、设失修、腐蚀、工艺失控、物料不纯等原因。 一般危险化学品事故,可因设备的微量泄漏,由安全报警系、岗位操作人员巡检等方式及早发现,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理。 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可因设备、压力容器、气柜的大量泄漏发生重大事故,报警系统或操作人员虽能及时发现,但一时难以制。 当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火灾、爆炸事故时,根据工艺规程、作规程的技术要求,应采取以下 应急救援措施: (1)最早发现者应立即通过所有通信方式向厂调度室报警,并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现场的工作电源。 (2)调度室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车间,要求查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的部位(装置)和原因,判定事故响应级;构成重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时发出警报,通知指挥部成员、消防队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3)指挥部成员通知所在处室迅速向相应的主管上级保卫、安全、设备、卫生等领导机关报告事故情况。 (4)发生事故的车间,应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点、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切断 物料或倒槽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则以自救为主。 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5)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消防人员佩戴好个体防护器具,首先明确现场有无受伤人员,以最快速度将受伤者送离事故现场,交由医疗救护队处置。 (6)指挥部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做出相应的应急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 如事故扩大时,应请求支援。 (7)生产处、安全处到达事故现场后,会同发生事故的单位,在查明危险化学品泄漏部位和范围后视能否控制,做出局部或全部停车的决定 ,若需紧急停车,则按紧急停车程序通过三级调度网,即厂调度员、车间值班长、副班长迅速执行。 (8)治安队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组织纠察,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 如当危险化学品扩散危及到厂内外人员安全时,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协助友邻单位、厂区外过往行人在区、市指挥部指挥协调下,向上侧风方向的安全地带疏散。 (9)医疗救护队到达现场后,与消防队配合,应立即救护伤员和中毒人员,对中毒人员应根据中毒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对伤员进行清洗包扎或输氧急救,重伤员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 10)生产处到达事故现场后,还应查明危险化学品浓度和扩散情况,根据当时风向、风速,判断扩散的方向和速度,并对泄漏下风扩散区域进行监测,确定结果,监测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必要时根据指挥部决定通知扩散区域内的群众撤离或指导采取简易有效的保护措施。 (11)抢险抢修队到达事故现场后,根据指挥部下达的抢修指令,迅速进行设备抢修,控制事故以防事故扩大。 (12)当事故得到控制,立即成立两个专门工作小组: ① 在生产副厂长指挥下,组成由安全、保卫、生产、技术、设备和发生事故单位参加的事故调查小组,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和研究 制定防范措施。 ② 在设备副厂长指挥下,组成由设备、动力、机修、电修和事故发生单位参加的抢修小组,研究制定抢修方案并立即组织抢修,尽早恢复生产。 夜间发生事故,由厂总值班及调度室按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指挥事故处置和落实抢修任务。 七、人员紧急疏散与撤离 指挥部根据对事故发展趋势的预测,通过电话、广播作出撤离警报;撤离警报发出后,治安队将厂区大门开至最大,指挥厂内人员及车辆单向离开,并禁止再次进入,同时指挥外部组织救助车辆 有序进入厂区。 撤离警报发出后,全体员工应按照要求关闭正在操作的电气设备,按照 “ 紧急疏散示 意图 ” 到指定地点 集合。 在发现有人员受伤时,应先判断环境的安全性再进行救助。 全体员工尽快离开后,应迅速在事先指定的地方集中,同时由授权人员统计应到人数,并及时向集中区统一报告,以便及时了解是否存在员工滞留危险区域中。 全体人员在指定集中地点停留,直至警报解除。 紧急疏散示意图见附件7。 八、培训与演习 1 培训 行政处负责培训工作,应根据本预案实施情况每年制定相应的 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对应急有关人员进行应急知识或应急技能 培训。 培训应保持相应记录,并作好培训结果的评估和考核记录。 培训项目包括: ( 1)消防培训 培训对象:新进员工及专业救援人员。 培训周期:每年一次。 培训内容: ① 消防知识,逃生与疏散方式; ② 厂内防火安全守则; ③ 各种消防设备认识与维护; ④ 灭火器与消防水带操作演练。 (2)紧急应变处理培训 培训对象:专业救援人员。 培训周期:不定期。 培训内容: ① 反应失控; ② 氨泄漏; ③ 易燃品泄漏及火灾; ④ 其他化学品泄漏; ⑤ 灾害防范方法研讨; ⑥ 各种防护器具认识与练习。 (3)急救 培训对象:医疗救护人员。 培训周期:每年一次。 培训内容:各类受伤的急救与抢救。 2 演习 每年进行一次人员疏 散、急救、消防演习。 其他应急功能依实际需求不定期开展演习。 演习计划的制定、组织和实施由保卫处和安全处负责。 演习应保持相应记录,并作好应急演习评价结果、应急演习总结与演习追踪记录。 演习内容分为: ② 反应失控,反应器温度剧增; ② 化学品大量泄漏,如氨泄漏; ③ 电器故障发生的火灾; ④ 易燃品发生的火灾; ⑤ 火灾发生时,物料阻断,包括作为动力源的物料阻断; ⑥ 人员受伤或呼吸停止的急救和抢救; ⑦ 人员疏散及避难; ⑧ 搜寻及救助的技术。 九、预案管理 1 预案的更新及修正 ① 本预案应依据各次演习结果加以评估,以确定本 预案的有 效性,并作相应修改。 ② 化学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评估本预案的有效性,并作相应 修改。 ③ 当关键应急人员发生变化时应立即修订。 ④ 原则上本预案每三个月核查一次,以改进和完善其应急功能完整性和实用性,注意核查易随时间而改变的内容,如应急组织机构、电话号码、联络人、应急器材及放置地点等。 ⑤ 本预案的更新与修订由安全处负责。 ⑥ 本预案内容若有修改,需经分管副厂长批准。 ⑦ 预案修正后,需发布并告知与本预案相关的机构和人员。 2 预案存放 下列场所及人员应备有文本文件(略)十、附件 1 厂区平面布置图(略) 2 危险目标分布图(略) 3 工艺流程图(略) 4 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分布图: ① 灭火器械配置图(略) ⑤ 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名单及联系方式(略) ⑥ 报警装置分布图(略) ⑦ 紧急疏散示意图(略) ⑧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略) ⑨ 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略) 油库风险评价报 告 一、 评价工作的由来 2020 年 5 月 18 日发布同时符合 SY/T 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