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城市公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市化水平比较低,产业、 人口资金等要素空间配置分散,造成规模不经济,县域中心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较弱。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临泉 县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原来 临泉 县城区的基础上,初步构筑出现代化城市的框架。 《临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 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繁荣经济 ” 的 城市发展 思路 , 并明确了“十一五”临泉县的城市发展目标为“ 力争把临泉县城建设成为 皖西北次中心城市、 豫皖边界 中等 城市 ”。 “ 将城市规模由目前的 平方公里扩张到 24 平方公里 ,县城人口达到 30 万人 ”。 “ 全县城镇化率达到 30%”。 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布局, 临泉 县城建设重点以城东新区开发为主,其他各个片区开发为辅, 着力 建设南二环路、城北商贸区、城东开发区、城南科教文卫行政区、城西生态农业观光区。 经济发展规划 根据 《临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一五”时期的主要 经济发展 目标包括: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5%,其中三次产业分别增长 6%、 27%和 19%。 到 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 110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800 美元(人均 GDP 按常住人口 计算)。 财政收入达到 亿元,年均增长 16%,力争保持收支平衡。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80 万吨左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 20%,其中更新改造年均增长 25%,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 90- 100 亿元,投资率达到 30%以上。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40 亿元,年均增长 15%。 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逐步提高产业层次,全力实施工业突破发展战略,临泉县城 市 公共交通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 2020 年的 : : 调整到 2020 年的 31: 35: 33。 二、三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到并超过 38%。 内部结构继续优化。 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 220%,粮经(饲 )比达到 5: 5;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50%。 传统产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加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有明显提高。 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 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末,进出口总额达到 2020 万美元,年均增长 10%以上;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1500 万美元以上。 同时,明确提出要 以 民营 工业园区建设为重要依托,走工业门类集中,空间布局集聚,发展模式集群之路。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大力 发展 壮大支柱产业,打造工业品牌,主导产品龙头化,龙头产品规模化,努力构建跨越发展,奋力崛起的优势产业体系。 临泉县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临泉 县城 对外 交通现状 ( 1) 航空:县城与阜阳飞机场相距 50公里,主要通过 102省道与机场联系,时距 30分钟左右。 ( 2) 铁路: 临泉县境目前没有铁路,但距离 京九铁路上的最大编组站阜阳仅 30 公里。 为了改写临泉县没有铁路的历史, 该县将于近期启动 漯阜铁路临泉支线建设 , 对 该县 中长途货物的快速集散、货物的快速周转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3) 公路:主要对外交通线有 106国 道和 S2 S32 S102等 3条省道。 沿新建的界临淮公路 15 分钟可进入界阜蚌高速公路 ,同时 即将兴建的阜新高速公路 也将从 临泉 穿境而过。 2020年,全县货物运输量高达 1000多万吨,其中公路运输量占 98%以上, ( 4) 水运: 境内河道纵横交织,经泉河水运网可直接进入淮河、长江。 交通发展 规划 立足阜阳大城市区综合交通,构筑“公、铁、水、空协同运作的通达、便捷、快速、结构完善,并具有高景观化与高生态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现代化。 临泉县城 市 公共交通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实现 临泉 城区与阜阳市区的 40分交通圈,城区与县域乡镇半 个小时交通圈。 主要是: ( 1)建设、完善大型对外交通设施,巩固提升 临泉 交通 综合水平。 ( 2)加强与周边副中心城市的交通联系。 ( 3)建立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的道路网系统,确定公共交通主导地位。 ( 4)建立完整的静态交通设施。 “ 十一五 ” 期间, 以着力营造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突出重点,以公路建设为主,水运和铁路建设同步的原则,继续以县乡交通干道建设为重点,增加路网密度,提高道路等级,使等级公路通达乡村,形成县与县之间、县与乡之间的快速公路网络。 要积极筹措资金,贯通界临淮公路、兴建漯 阜铁路临泉支线、建成杨桥码头和泉河水利码头,还要继续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提高乡村道路等级,切实抓好通达工程、村村通油路工程,着力改善 综合交通 条件。 临泉县城市交通规划与 公共交通 发展需求 城区道路交通设计, 应 注重与对外交通的相互联系。 市区道路采用机非分流、人车分流、快慢分流的方法,逐步形成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体系和自行车专用道、商业步行街两个系统。 规划 城市路网结构采取方格网形成为主,结合环状网形式,形成 覆盖广阔 的城市交通网空间格局。 从历年的统计资料分析,影响 城市公共 交通 客流 量增长的因素很多, 例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幅度、土地开发利用等等,其中与 公共交通客流量 增长最为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是 人口增长 幅度。 目前临泉县城 城市建成区面积 ,城 区人口为 万人。 按照 临泉县城总体规划 “ 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繁荣经济 ”的 发展 思路 ,临泉县城市“十一五”发展目标为“ 力争把临泉县城建设成为 皖西北次中心城市、 豫皖边界 中等 城市 ”。 “ 将城市规模由目前的 平方公里扩张到 24 平方公里 ,县城人口达到 30 万人”。 同时根据规划 ,“十一五”时期, 临泉 县 将保持 15%的 经济 增长速度。 随着临泉城市人口的增长、城 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张、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幅度的不断提高,将极大地刺激临泉县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的增长。 按照城区人口 20 万人,年人均出行乘坐公交车 20 次的保守估算,尚不考虑外来人口的影响因素,临泉县城近期的公共交通需求就已达到 400 万人次 /年。 临泉县城 市 公共交通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本项目近期规划配备 20 座中巴型公共交通车 80 辆 ,预测年客运量可达 750万人次。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事实对于满足临泉县城市的公共交通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临泉县城 市 公共交通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第四章 建设内容 及 线路方案 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在 临泉县城南政务新区 征地 30000 平方米 (折合 45 亩 ),建设综合办公服务用房 12020 平方米 (设置相关管理职能办公室以及职工更衣休息室、食堂、维修保养工间、洗车间等服务用房),停车场 14000 平方米 ;配套建设变配电、给排水、消防、绿化、通讯等公共工程。 购置性能先进的公共交通型中巴车 80 辆 ,配备自动刷卡系统、投币机、电子报站器和车载电视等现代化的公交服务设施。 在设定的公交站点 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站台、候车亭等设施。 线路与站点设置方案 设置原则 城市公共交通的线路设置应沿城市主要干道 形成东西南北横 竖贯通、四通八达的城市 公共 交通 网络 , 公交服务 应 基本覆盖 城市 的主要工业区、商贸区、居民区、行政办公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 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 700~ 800m 半径范围内。 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 的地方。 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 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 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中途站应设置在公共交通线路沿途所经过的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上。 城市规划交通管理部门有责任为这些站点的设置提供方便。 如所设站点与城市交通管理规则确有矛盾,妨碍交通,应协商调整。 中途站应沿街布置,站址宜选在能按要求完成车辆的停和通两项任务的地方。 在路段上设置停靠站时,上、下行对称的站点宜在道路平 面上错开,临泉县城 市 公共交通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即叉位设站。 其错开距离宜不小于 50m。 在主干道上,快车道宽度大于或等于 22m 时也可不错开。 如果路旁绿带较宽,宜采用港湾式中途站。 几条公交线路重复经过同一路段时,其中途站宜合并。 站的通行能力应与各条线路最大发车频率的总和相适应。 在并站的情况下,电、汽车不应共用同一停靠点;两条以上电、汽车共用同一车站时,应有分开的停靠点,其最小间距宜不小于 2~ 倍标准车长;共用同一停靠点的线路宜不多于 3条。 中途站的站距要合理选择,平均站距宜在 500~ 600m。 市中心区站距宜选择下限值;城市边缘地区和郊 区的站距宜选择上限值 设置方案 按照 本 项目建设初步规划, 根据当前的城区公共交通需求状况和项目 近期 公交车辆的配备情况, 暂定公交线路 4 条,具体路线与站点设置方案如下: 1 路(于寨 — 田桥):线路全长约 5000 米,起点为城北的于寨,经泉河大桥进入城区,沿光明路直行,沿途经过县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知春游园、长途汽车站、汽车南站等,终点为城南的田桥。 本线路计划设置 16 个站点, 全程运行时间 25 分钟,配备中巴公交车 20辆, 车辆运行间隔时间 5 分钟。 ( 2) 2 路(民营工业园 — 张营):线路全长约 8500 米,起点为城东的民营工业园,跨环城东路进入城区,沿前进路西行,沿途经过临泉变电所、县国税局、供电公司、交通局、公安局、肉联厂等,转环城西路,经流鞍河西大桥西行,终点为城西的张营。 本线路计划设置 20 个站点,全程运行时间 35 分钟,配备中巴公交车 24辆,车辆运行间隔时间 5 分钟。 ( 3) 3 路(民营工业园 — 城中北路):线路全长约 4500 米,起点为 城东的 民营工业园,跨环城东路进入城区,沿前进路西行,沿途经过临泉变电所、县国税局、供电公司、交通局、公安局等,转城中南路 北行,途经县政府、人民医院,邮政局等,终点为位于城中北路的临泉县委。 本线路计划设置 15 个站点,全程运行时间 25 分钟,配备中巴公交车 20辆,车辆运行间隔时间 5 分钟。 ( 4) 4 路(县广电局 — 烈士纪念馆):线路全长约 4000 米,起点为城南部的县广播电视局,沿城中南路北行,沿途经过县二中、县质监局、自来水临泉县城 市 公共交通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厂、农发行、县政府、人民医院,邮政局等,转人民西路东行,途经国际大酒店、阜临小学、教育电视台、百货大楼、县医药总公司、建设局、农机公司、中医院,终点为城东北部的烈士纪念馆。 本线路计划设置 14 个站点,全程运行时 间 20 分钟,配备中巴公交车 16辆,车辆运行间隔时间 5 分钟。 根据以上线路、站点设置,车辆配备以及运行方案,预计项目年客运量可达 400 万人次。 临泉县城 市 公共交通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第五章 工程建设方案 总站 综合 办公 服务 设施 办公 服务 性建筑应从建筑造型、色彩、布局、风格等方面体现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服务性强、人员流动性大、妇女多、作息时间不一等工作特点。 空间环境要满足 办公与生活 的活动要求。 提供充分的空间环境是营建以人为本的 办公与生活 基本条件 ,在建筑布局中应注重合理 布置活动场地、绿地、 交通 等 设施用地 和 活动场 所。 视觉环境要满足 办公与生活 的要求。 环境设计要简洁,绿化环境内不要过多地去搞景点设施。 建筑单体设计应以简洁为主,不要在造型上过多地追求形式和一些不必要的装饰。 办公及生活性建筑用地应不小于 10~ 15m2/每标准车。 其中,办公楼的用地为 3~ 5m2/每标准车,生活性建筑用地为 7~ 10m2/每标准车。 同时建筑设计时应 注意节约用地 ,减少土方工程量 ,降低投资。 符合 工作与住宿 要求 ,避免 相互干扰。 供电应符合设备和照明用电负荷的要求。 配备发电设备,给水应 纳入城乡供水系统,无条件的可自行解决水源 ,但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排污和 生活 废弃物的处理必须符合环保法规和有关规定。 符合社会公众建设项目建设规模的操作模式。 在设计中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合理,投资经济,节能省地。 车辆进出口 的设置,应当符合车辆行驶安全的要求。 该 项目 综合办公区 和停车场 规划占地 30000 平方米。 按照建设宗旨的要求进行如下布置: 本项目分为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