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测试题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 如图,汽车车厢高度h=,斜面长度s=3m,现用力F沿斜面把G=1800N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 若不计摩擦,拉力F为______N;若实际拉力F’=1200N,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8如下图所示,用力F提水桶:①由井底提起H高度;②提着水桶不动;③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s;④爬上长为L、高为h的楼梯。 以上四种情况,力F对水桶有做功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若S>L>H>h,则做功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8用—个动滑轮将500N的货物提高1m,所用拉力为300N,有用功_____________,总功_____________,额外功_____________, 一个重500N的物体,用拉力F使它沿着长5m,高3m的光滑(摩擦力忽略不计)斜面AB(如图),由A拉上平台B,在这过程中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J,若在平台BC上用力使物体前进5m,这时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J。 8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为(  )A.50J    B.25J    C.100J   D.200J 8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的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约为(  )  A. 0J   B. 400J  C. 2000J    D. 2400J 90、一起重机的钢索吊着重1000N的物体匀速上升2m后,又沿着水平方向缓慢移动了4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的钢索对物体做的功是(  )  A. 6000J    B. 4000J   C. 2000J   D. 无法确定 92002年4月,闽粤港澳学界埠际田径比赛在龙岩市体育中心举行.,.若他破纪录的一掷,用力是600N,则他对铅球所做的功是(  )  A. 0   B.      C. 8388J     D. 条件不足,无法求出 9汽车在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牵引力为零    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为零  C.汽车牵引力所做的功为零   D.汽车所受的合力为零 9在下图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提着桶在水平地面行走  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  推着小车前进面上匀速前进A       B           C             D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人对手提箱做了功(  )  A. 人提着手提箱在地面上站着不动    B. 人提着手提箱顺着楼梯走上楼  C. 人提着手提箱站在沿水平路面行驶的汽车里不动 D. 人将手提箱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乘着电梯上楼 9下列几种情况下,没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着的小球    B. 某人从山脚跑到了山顶  C. 汽车沿着斜面向上匀速行驶   D. 起重机吊着重物匀速下降 9轿车仪表盘上都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的指示灯,若四个车门中任意一个车门未关好,该指示灯会一直发光,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请具体说明保护电阻R0(相当于用电器)的作用 ______________。 (2)指出该电路的一处不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夏天烈日曝晒过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50℃以上。 针对这一情况,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汽车遮阳帘,汽车遮阳帘是否真的有遮阳效果?研究人员选取了普通型、加厚型和折叠型三款表面镀铝膜的汽车遮阳帘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①选取三辆颜色、型号相同的同款汽车,并排朝南停放在阳光充足的空旷地方。 ②将三款汽车遮阳帘分别安装在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后,关上车门,并编号。 ③一段时间后,用灵敏温度计分别测量车内的温度。 (1)进行该实验的最佳时间是。 A.早晨 B中午 C.傍晚(2)该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是。 9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 小明想:“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小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 小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 小明将铁圈放在音响的喇叭前,打开音箱。 这时,他发现,薄膜随着声音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如图所示。 (1)小明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 (2)小明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 (3)小明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什么物理学的探究方法。 9小明等3人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关系,其实验过程如下:把电流表分别接入到电路中的A、B、C处,将第一次测出的电流填入下表:A处的电流IAB处的电流IBC处的电流IC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为了防止个别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重复实验,完成了第二次和第三次测量。 方法一:改变电源个数(改变电压);方法二:更换其中一条支路中的灯泡(规格不同)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和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在拆接电路时,开关必须_____;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通过对上面数据的分析可知: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方法_____(选填“一”或“二”)来进行的;在第三次测量时,C处的电流表量程应选 ;实验的结论是: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________。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芳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倒立、放大、实像2倒立、等大、实像3倒立、缩小、实像4倒立、缩小、实像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小芳所在的小组把烛焰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动,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 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 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100、在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用了下面两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 (1)为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他应选择的装置是 .(2)请你找出丙图中 段图象是错误的,水沸腾时的温度如乙图所示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若探究“冰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冰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 10(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如图所示,试在两个虚线框内,选填“电源”和“开关”的符号,并满足当开关都闭合时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1)如图下左所示,FF2为凸透镜焦点。 CF2是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AB为一过焦点且与主光轴垂直的平面镜,请画出CF2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如图下右所示,一个人站在河岸上,在B点位置可以看到对岸上发射塔的塔尖A在水中的倒影A′,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10在进行英语听力测试时,各考场的有线扬声器是同时开播,原因是它们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独立工作. 10如甲图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乙图所示,其中a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________(选填“电源”、“L1”或“L2”)的电流,通过L2的电流为______A。 10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 ;(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 ;(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 . 10通过观察如图所示的三幅晾衣服的示意图,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可知: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液体的_______和液体表面的空气____________有关.10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把一个焦距是3cm的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cm。 10如图所示是关于小猫和小聪的一幅漫画,图中两条光线的夹角是60176。 ,则小聪观察小猫光路的入射角是 度,此现象说明在反射时,光路是。 10小明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大平面镜前lm处,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lm后,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m,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m。 10“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不同. 1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使______停止,锣声消失.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__________不能传声. 11为了防范灰太狼的入侵,聪明的喜羊羊给羊村安装了一套报警系统,要求:用细导线ab将羊村围住,合上开关,值班室的灯亮而铃不响;当灰太狼碰断导线ab进入羊村时,电铃就会响起来。 下列电路图中符合要求的是 A B C D1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用电流表分别测出如图中A、B、C三处的电流大小.为了进一步探究A、B、C三处的电流大小的关系,总结普遍规律.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A.将电源两极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B.改变开关S的位置,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C.将图中两只灯泡位置对调,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D.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A、B、C三处的电流11小明同学在中考备考中,准备有:①透明塑料笔袋②金属刀片③塑料三角板④铅笔芯⑤橡皮擦等物品。 上述五种物品中,其中属于绝缘体的有A.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 ①②④ 1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究最早是从静电现象开始的.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C.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11小芳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 11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的“白气”是蒸发现象B.把糖放入水中,水变甜是熔化现象C.秋天,窗户玻璃表面形成的水雾是液化现象D.长时间使用的冰箱,冷冻室内壁容易结冰是凝固现象 11如图是某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在BC段物质不吸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11下列各图表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11有一天晚上小芳同学在未开灯的房间里看电视时,拿着一个凸透镜在电视机与对面端壁间移动,忽然她看到墙壁上出现了电视机屏幕的放大画面。 那么关于像的性质和这一成像原理的应用判断正确的是 A.正立的像;放大镜 B.倒立的像;照相机C.正立的像;望远镜 D.倒立的像;投影仪 1小明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明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明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明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所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风景区中“天地桥”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要想使桥的像小一些,小明应离桥远一些,再拍摄D.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12如图所示现象中不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水中倒影 鱼看起来升高了 钢笔错位 手被放大 A B C D12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视网膜上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像B.颜料的三原色是红、绿、蓝C.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一定发生偏折D.太阳灶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2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这时从侧面看到被照射部分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12右图的手影表演的光学原理是A. 光的反射 B. 光在同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D. 光的折射12自然界中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