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川口渠道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之间都有 硬化道 路通行有利于工程的实施。 ( 4)经济上合理可行 民和县 下川口 渠道 老化 维修工程 15 15 工程实施后可改善灌溉年农田面积 1900 亩。 工程的建设,预计年增产 粮食 万 Kg,年增产值 万元。 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 同时通过提高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加强用水管理,改进灌水方式,其节水效益亦十分可观。 设计灌溉保证率 依据国家《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502— 1997)中的规定,干旱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50~ 75%。 由于东垣渠灌区年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年蒸发量大,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故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 75%。 灌溉制度 灌溉面积的确定 该工程控制 灌溉面积 1900 亩,主要为农田面积,无大面积的成片林地。 灌区灌溉制度设计 ( 1)概述 该工程主要 以下川口 电灌站供水。 该村 1900 亩灌溉面积中作物种植比例为:小麦 80%、 油 料 10%、 玉米 10%、 蔬菜 10%、豆类 10%。 ( 2)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制度 该工程 灌溉渠系自流灌区分为干 渠、斗渠、农渠三级渠道;提灌区自干渠提水,分为分干渠、斗渠、农渠三级渠道。 干、斗渠渠系水利用系数结合渠道通过地段的土壤特性和渗透系数,通过计 算,并参考灌区有关资料,考虑灌区内原有的农渠可继续利用。 渠系水利用系数为:干渠η 干 =;提灌区分干渠η 分干 =;斗渠η 斗民和县 下川口 渠道 老化 维修工程 16 16 =;农渠η 农 =,灌区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为。 灌区 渠系 水利用系数为η 提渠 =η 干 η 分干 η 斗 η 农 = =; 灌区灌溉水综合利用 系数为η 提综 =η 提渠 η 田 ==。 灌溉制度表 作物名称 作物种植比例(%) 面积(亩 ) 灌水次数 灌水时间 天数(天 ) 灌水定额 (m3/亩 ) 灌溉定额 (m3/亩 ) 净灌水率(m3/s/万亩 ) 灌溉水利用系数η 小麦 60% 1140 冬灌 15/11~ 30/11 15 80 200 1 18/3~ 30/3 12 60 2 18/5~ 30/5 12 60 油 料 10% 190 冬灌 7/11~ 5/12 8 80 200 1 10/4~ 15/4 5 60 2 5/5~ 10/5 5 60 蔬菜 10% 190 1 5/6~ 10/6 5 80 140 2 10/7~ 15/7 5 60 豆类 10% 190 1 5/3~ 10/3 5 70 125 2 10/7~ 15/7 5 55 玉米 10% 190 冬灌 1/11~ 9/11 8 80 140 1 15/3~ 20/3 5 60 2 20/5~ 25/5 5 60 民和县 下川口 渠道 老化 维修工程 17 17 净灌水率(m /s/万 亩) 四 月上 中 下3 三 月上 中 下小麦 油料 豆类 八 月上 中 下上 中 下 六 月上 中 下 五 月上 中 下 七 月 十 月上 中 下 九 月上 中 下 上 中 下 十 一 月民和县 下川口 渠道 老化 维修工程 18 18 十 一 月上 中 下上 中 下 九 月上 中 下 十 月 七 月上 中 下 五 月上 中 下 六 月上 中 下 上 中 下 八 月豆类油料小麦上 中 下 三 月3上 中 下 四 月净灌水率(m /s/万 亩) 民和县 下川口 渠道 老化 维修工程 19 19 根据调整后各作物种植结构,确定灌区作物灌水次数为:小麦、玉米、 油 料 为 3次 ,蔬菜、豆类为 2次。 大田作物每次灌水定额6080m3/亩不等。 经计算,设计净灌水率为。 灌区灌溉用水量 下川口村渠道工程 设计灌溉面积 1900亩,根据灌溉面积、灌溉制度,可计算出灌区总灌溉水量 104m3。 下川口村渠道 年灌溉需水量表 表 42 灌区 综合净灌溉定额( m3/亩) 灌溉水利用系数 综合毛灌溉定额( m3/亩) 灌溉面积 ( 104亩) 灌溉净水量 ( 104m3) 灌溉毛需水量( 104m3) 下川口 161 合计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灌区 用水量 由 下川口 电灌站供给, 下川口 电灌站 引自湟水河。 根据乐都大峡站的实测资料,计算得引水口处中 水年( P= 50%)的径流总量为 亿 m3,平均流量为 ;枯水年( P= 75%)的径流总量为 亿 m3,平均流量为。 灌区设计引水流量 ,来水远远大于用水,故水源是完全有保证的。 干渠设计流量推算 灌溉时段的选定和设计灌水率 在灌溉制度设计中,依作物种植比例不同,根据拟定的灌溉制度,通过流量过程计算可知,在 3月 18日~ 3月 30日时段,净灌水率处于偏大值,且时段延续较长,为 15d,故取该时段净灌水率作为设民和县 下川口 渠道 老化 维修工程 20 20 计值,其设计净灌水率为 ,毛灌水率为 m3/s/万亩。 干渠设计流量的推求 灌 区 干 渠 设 计 流 量 推 求 时 , 按设计净灌水率,利用公式Q= TW *3600*20 净 计算确定。 式中: Q— 干渠设计流量, m3/s; W 净 — 净灌溉用水量 , m3/亩 , n— 一次灌水 15 天, T— 每天灌溉 20 小时。 根据计算,干渠设计流量为 ,加大流量 m3/s。 渠道 横 断面的推求公式: C= 611Rn A=(b+mh)h P=b+2h 21 m C— 谢才系数; n— 渠底比降, 1/800; A— 过水断面积; b— 渠道宽; h— 渠道高: m— 边坡系数,取 ; P— 湿周;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得渠道宽度为 76cm,渠道高度为 60cm。 民和县 下川口 渠道 老化 维修工程 21 21 工程规模 根据灌区地形、地质、水土资源条件和已有工程条件,经过对该工程勘查、调查地资料进行分析汇总、计算,确定本工程设计灌溉面积 1900 亩,干渠设计引水流量 ,设计单位根据投资安排情况,经过分析比选和调整资金概算,确定主要建设规模为: 干渠 防渗衬砌 ,各类建筑物 60 座,其中农 路桥 20 座、斗门 30 座 、跌水 10 座。 民和县下川口渠道老化维修工程 22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下川口村渠道维修工程 干渠设计流量 ,灌区总控制面积 1900 亩。 根据部颁《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 2020)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899)中的规定,本工程属于 Ⅴ 等中型工程,干渠主要建筑物为 5 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按 5 级设计,渠道防洪设计标准为 20 年一遇。 工程布置及干渠主要建筑物设计 工程 总布置 本工程是通过渠系防渗衬砌和田间工程配套等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利用,进一步改善和扩大农田、林地灌溉面积,从根本上解决灌区农作物用水和生态造林用水问题。 灌区输水渠道包括:干渠 、支渠、斗渠。 干渠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设计 ( 1)干渠防渗 设计防渗段长 ,渠道设 计流量。 依据实际地形、地质条件,渠道衬砌设计在满足设计引水流量的前提下,以节省工程量和方便施工为原则,渠道纵坡为 1/800,局部依地形调整。 干渠横断面衬砌设计采用了“∪”断面,根据渠道 冻胀情况和灌区现已防渗衬砌对冻胀问题的 处理经验,渠道采用 C15 砼现浇,平均厚8cm,每 6m 设伸缩缝一道,沥青杉板填缝。 ( 2)渠系主要建筑物改建 民和县下川口渠道老化维修工程 23 ① 车便桥 根据干渠改建需要,对改造干渠段沿线 20 座车便桥进行改建。 车便桥设计 宽 ,为一般道路交叉桥,按汽 10 荷载等级设计,桥板采用 C20 钢筋砼预制板,厚 20cm。 桥面铺筑 15cm 砂砾石,桥墩为 75浆砌石挡土墙结构。 ② 斗门 该工程设计修建斗门 30 座,闸孔尺寸由干、斗渠设计流量与渠深确定,详见设计图。 斗门采用 浆砌石与砼 结构,平板钢闸门控制, 螺杆启闭机启闭。 工程在实施中,根据实际地形,斗门位置可适当调整。 ③跌水 工程设计修建跌水 10 座, 消力池采用 C15 砼,侧墙采用 浆砌石, M10 水泥砂浆抹面,详见设计图。 工程在实施中,根据实际地形, 跌水 位置可适当调整。 施工条件 工程所在地位于民和县县城南部,区内有 109 国道和兰青铁路经过,灌区内亦有密度可观的乡村道路通行,地形比较平坦,地势宽阔,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灌区内地形平缓、开阔,工程施工期间,可选择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处,作为各施工 队 和各建筑临时 料物、预制场等。 工程所用地方建筑材料,主要是砼粗、细骨料和块石料。 所需 的块石、砾石、沙子,可在 金星砂石料场 购 买 ,储量丰富,质量良好,平均运距 15km。 其他材料须在西宁购运,水泥在当地水泥厂拉民和县下川口渠道老化维修工程 24 运。 工程区内外交通便利,材料运输以汽车为主,手扶拖拉机、架子车为辅。 施工用水从干渠沿线取用,施工用电可自附近村庄架设临时输电线路就近解决,距离较远时由施工单位自备柴油发电机解决。 施工方法 干渠原为梯形明渠,防渗衬砌是在原渠道基础上进行。 设计衬砌干渠 为“ ∪ ”形 断面。 渠道基础多为黄土类渠段,施工第一 部分是对原土渠断面进行回填加夯处理,以缩小断面,然后进行渠槽整修成型,对局部冻涨地段铺设砂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