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伤防治技术指导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利用各种保暖房屋、车辆、帐篷等设施,这是降低寒冷损伤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① 建议使用睡袋或被子。 睡觉前抖动睡袋或被子使其蓬松,以便增加其中的空气含量、增强保暖性。 ② 睡袋、被子或睡垫下面铺垫多层树枝、干草或垫子,尽量使身体远离积雪覆盖、湿冷的地面,减少散热,也可预防因积雪融化而陷入淤泥中。 ③ 在无供热的车辆内睡觉时,只需脱下靴鞋和最外层衣服穿长衣裤和袜子睡觉,可将并指手套套在双足上使足部保暖。 把衣服放在睡袋或褥子下增加隔热、避免湿 气困扰。 ④ 使用被子睡觉时,可两人头足相对,彼此用体热取暖。 ⑤ 不应将头包在睡袋或被子内,以免呼出的潮气聚集在睡袋或被子内弄湿内衣。 环境温度极低时,睡眠时应戴头套,以保护耳、颈和面部。 ⑥ 起床后,抖动睡袋或被子,尽可能排出其中的空气,以除去潮湿气体。 ⑦ 除去靴子上的冰,从里面擦干,再次穿前应赶出鞋中的潮气。 ⑧ 睡觉前食用少量食品 (如糖果或饼干 )、排空大小便,有利于获得良好的睡眠。 、帐篷或上车前,应清除衣服和鞋靴外面的积雪,以保持地面与车内干净整洁。 注意应将雪轻轻掸掉,如用力擦 拭则将雪搓入服装内形成湿斑,促进散热。 ①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嗅的有毒气体,可在密闭的空间中聚集而不引起注意。 从寒冷的户外进入通风不良的室内 (用炉火取暖、睡前加煤过多、烟道漏烟、刮风引起烟气倒灌等 ),或在发动机空转的车辆中取暖,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甚至引起死亡。 ② 一氧化碳中毒的早期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心慌,意识混乱,头昏或昏昏欲睡。 口唇和皮肤呈樱桃红色是其特征。 重症者失去知觉,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最终死亡。 人员在密闭的房屋、帐篷或车辆中失去知觉时,都应考虑一氧化碳中毒 的可能。 ③ 急救:一旦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应迅速打开门窗,将病人移至 (或中毒者自行到室外 ) 空气新鲜的通风处,解开衣服和裤带,注意保暖。 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患者苏醒后,应使其保持安静、温暖,送医疗单位治疗。 附近无医疗 单位时,应让病人安静休息直至恢复体力。 ④ 加强宣传教育,引起思想重视,加强炉火管理,严防发生意外。 保持烟道畅通,空气进入火炉无障碍;房屋和帐篷不应密闭;车辆长时间停车等待时应确保排气管未被积雪阻塞,且应稍稍打开一扇车窗。 ① 接触炙热物体的表面、 失火、燃料爆燃可引起烧伤,甚至引起致命的火灾。 ② 加强炉火管理,严防发生意外。 ③ 火炉外应设有护栏,禁止在帐篷内打逗,房屋、帐篷、车辆出口的道路应保持通畅以便于逃生。 ④ 烧伤的急救:使患者迅速脱离火场,脱掉或剪掉正在燃烧或冒烟的衣服,用灭菌绷带覆盖伤处,及时就医;不要在烧伤处结扎,不要在烧伤处涂抹软 (油 )膏、冰雪,不要弄破水疱。 ① 开阔地风大。 房屋或帐篷背风面的积雪厚,需定时清扫积雪,以防将房屋或帐篷压塌。 ② 山地的背风面虽可避风,但易被积雪覆盖甚至掩埋。 山谷中的冷空气不易 消散,使山谷的气温更低。 应在远离谷底的山坡上避风为宜,避开风口及有雪崩或坠岩的危险区域。 八、寒冷环境中的着装 服装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防寒装备,着装不当是患寒冷损伤的重要原因。 笨重的冬装容易妨碍视线,降低运动的协调性和手指的灵活性,应注意锻炼适应,以利各项工作的完成。 防寒服装从内到外分别是:第一层紧身汗衫和短裤,第二层长内衣裤,第三层绒衣裤,第四层棉衣裤,注意着装不要过多。 穿多层衣服时,衣服间空气含量增加有利于保暖,而且便于根据环境气温、风速、工作负荷等及时增减衣服调节保暖,避免出汗沾湿衣服。 湿衣服的隔热作用降低,不利于防寒保暖。 ① 防止外衣被雨雪沾湿、内衣被汗湿。 ② 冬季笨重的冬服增加身体能量消耗,从事重体力劳动时更易引起过热、出汗,此时可减少服装层数,定期拉开拉链或解开衣领、衣扣,增加透汽,安排多次短时间休息减少排汗量。 ③ 由 寒冷的户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注意减少服装,避免内衣汗湿。 ④ 室内 (车内 )要适当通风,防止湿气聚集。 ⑤ 羊毛 (或混纺 )服装吸湿,不要将其穿在冬服的中层,避免沾湿内衣。 脏衣服蓬松度降低,服装内空气含量减少,保暖性降低。 ① 外出前应检查防寒服装是否完好。 不要强行移动冻结或粘住的服装,以防撕裂;不要强行拉动干涩的拉链,可用蜡润滑后再逐步拉动。 ② 服装大小要适宜。 服装太紧使血液循环不畅,易发生寒冷损伤。 ③ 严寒条件下,头部散热量可占全身散热量的 50%,面部暴露散热可占全 身散热量的 40%,所以应注意头面部保暖。 ,应加强保护。 ① 鞋袜应宽松适度、鞋带不要系得过紧,鞋垫只需垫一双以防鞋子过紧。 ② 足部最易出汗,要尽可能保持双脚干燥,及时更换干净袜子 (建议每天至少 2 次 )和鞋垫 (建议每日至少 1次 )。 备用的鞋袜要保持清洁干燥。 ③ 每次外出工作后用温水洗脚,擦干后按摩揉捏至双足发热再穿上干净的鞋袜。 即使无温水,每天也应洗脚。 如无条件洗脚,可将鞋袜脱掉,按摩双脚并保持干燥。 ① 并指手套 (连指手套 )的保暖性比分指手套好,手套不能 过紧。 非精细工作时可戴并指手套握拳,或不停地做握拳和松开动作,以达到保暖目的。 ② 可在线手套外加用棉手套。 工作时脱掉外层棉手套,定时重新戴上棉手套使手指复暖。 ③ 将户外工作任务分为几段,中间安排休息复暖,使手指保持灵巧的活动能力。 ④ 严禁向手套内吹汽。 呼出气中的湿气凝结使手套衬里潮湿、保暖性降低,若冻结则手套变硬,保暖性更差。 ⑤ 手冷时,可将手放在衣服内腋窝下或上腹部,帮助手复暖。 ⑥ 手部的主要血管流经手背,首先温暖手背有利于较快地使手复暖。 ① 外涂面霜或软膏不能预防冻伤。 ② 长时间严寒暴露时,面霜或软膏中的水分蒸发增加皮肤散热,软膏中的某些成分刺激局部血液循环,更容易受冷。 九、寒冷环境中的饮食与饮水 温暖的服装和舒适的房屋、帐篷是预防寒冷损伤的第一道防线,适宜的饮食和饮水供应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寒冷环境中作业时,饮食、饮水不当会严重影响工作人员健康和作业能力。 、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营养,是预防寒冷损伤的先决条件之一。 在寒冷环 境中旅行或作业时散热增多,保持身体温暖需要更多的热量。 而且穿着笨重的冬服在雪地或湿滑的地上行走或在寒冷环境中作业,耗能增加。 环境 气温每降低 10℃ 人体摄食量增加 5%,在冷环境中作业时机体的热量需求比温暖环境增加 25%~50%,重体力劳动时需提供更多热量。 冷环境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无明显变 化,高脂饮食有利于机体耐寒并促进冷习服建立。 ,造成进食量不足的原因有: ① 口粮冷透甚至冻结,难以食用。 ② 连续食用方便食品及冷的食品使食欲大为降低。 ③ 食用干燥的口粮 (如饼干等 )时缺少足够的饮水。 因此,尽管摄食需求量增加,但实际进食量可能会明显减少,造成进食量不足。 、热食是提高抗寒能力的有效 方法 ① 在寒冷环境中,人们易于接受热饮、热食。 食用热饮、热食可补充过多的能量消耗、有利于保暖,提高士气。 应每日至少供应一餐热饮和热食。 ② 睡前给寒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