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量估算图。 三、累计原煤产量及回采率 据本次工作调查, XXX 煤矿 2020 年~ 2020 年 3 月累计原煤产量为 万吨。 采矿回采率约 81%。 四、产品及利用情况 XXX 煤 矿主要产品为原煤(块煤、粉煤),产品主要作一般工业用煤。 本次工作情况 本次工作主要采用收集过去已有的地质资料和矿井资料为主的方式进行资源储量核实。 本次共收集相关 的《云南省 XX 县 XXX 煤矿小矿地质简测说明书》 、 《关于对 XX 县 XXX 煤矿储量认定的意见》(昭市国土资矿 [2020]237 号)、 采矿 许可 证、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 、瓦斯等级鉴定证书 及煤层、煤质资料等十余份, 还 收集 了《云南省 XX县 XXX 煤矿区生产地质报告》及与矿区相关的区域地质资料、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等资料。 并 于 2020 年 4 月 18 日 组织相 关人员到矿区进行 11 实地调查,并对主要井巷进行编录。 本次工作以 《 云南省 XX 县 XXX煤矿小矿地质简测说明书 》为主要依据 , 并 对上述资料综合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储量的核实估算,于 2020 年 5 月完成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本次储量核实工作完成如下工作量: ①地形图修测 ; ②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③收集利用 硐探 5 个 累计长度 2546m; ④ 矿山井巷实测及编录 1958m。 通过本次工作, 估算出矿区范围内 查明 资源储量 312 万吨( 122b类 : 58 万吨, 333 类 : 233 万吨, 334。 类 : 21 万吨 ) ,其中 , 333 类有3 万吨为矿权外(最高开采标高 1300m 以上)的资源储量。 122b 类有29 万吨为采空消耗资源储量。 截止 2020 年 3 月底,矿界内保有资源 280 万吨, 其中 122b 类: 29万吨; 333 类: 230 万吨; 334。 类: 21 万吨。 矿权外( 1300m 以上)C5煤层 333 类保有资源储量 3 万吨。 初步 查明了矿山资源储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本次工作共计投入资金 10 万元。 2 矿区地质及煤层特征 地质概况 区域地层 及构造 12 一 、区域地层 区域内出露 的 地层 有:二叠系下统铜矿溪组 、栖霞组、茅口组,上统 峨嵋山玄武岩组及 乐平 组;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铜街子组、嘉陵江组,中统雷口坡组, 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香溪群 ; 侏罗系中统自流井组 、下沙溪庙组、上沙溪庙组、遂宁组,上统蓬莱镇组;白垩系嘉定群;第四系。 现将区 区域 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二叠系下统 铜矿溪组 ( P1t):页岩平砂岩、煤线。 厚 0~ 13m。 栖霞组( P1q):灰岩。 厚 67~ 290m。 茅口组( P1m):灰岩。 厚 186~ 411m。 二叠系上统 峨嵋山玄武岩组 ( P2223。 ) :玄武岩。 厚 0~ 390m。 乐平 组 ( P2l):页岩夹砂岩、煤层。 对应矿区 宣威组( P2x)。 厚 46~338m。 三叠系下统 飞仙关组 ( T1f): 细砂岩,粉砂岩夹页岩。 厚 253~ 713m。 铜街子组 ( T1t): 灰岩、页岩互层。 厚 16~ 241m。 嘉陵江组 ( T1j): 灰岩。 厚 105~ 365m。 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 T2l):灰岩、页岩。 厚 ~ 301m。 上三叠统至下侏罗统香溪群( T3~ J1x):砂岩、页岩夹煤层。 对应矿区内的 须家河组( T3x)。 厚 ~ 780m。 侏罗系中统 自流井组( J2z):泥岩夹钙质粉砂岩。 厚 202~ 232m。 下沙溪庙组( J2s1):泥岩夹砂岩,叶肢介层。 厚 129~ 285m。 13 上沙溪庙组 ( J2s2):砂岩泥岩互层。 厚 380~ 915m。 遂宁组 ( J2sn):泥岩。 厚 204~ 536m。 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 J3p):泥岩夹砂岩。 厚 165~ 393m。 白垩系嘉定群( Kj):砾岩夹泥岩。 厚 200~。 第四系( Q): 为残积、坡积、洪积层及粘土。 厚 0~ 13m。 二 、 区域 构造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一级)东北部。 滇东台褶带(二级)北部,滇东北台褶束(三级)北部 (见图 4 云南省构造分区图) , 五角堡背斜南东翼的 南 端 (见图 5 XXX 煤矿构造 纲要 图)。 矿区 地层 及构造 一、 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及宣威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铜街子组、嘉陵江组,中统雷口坡组,上统须家河组;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第四系。 现将矿区内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二叠系上统( P2) (1)、峨嵋山玄武岩组( P2223。 ) 为深灰色致密块状或似层状玄武岩,夹杏仁状、角粒状玄武岩,具气孔状构造。 上部柱状节理发育。 顶部一般有一层数米厚的灰禄色或棕红色玄武质凝灰岩。 厚约 390 m, 产状 140~ 155176。 ∠ 61~ 65176。 (2)、宣威组( P2x) 为 矿区的含煤地层之一 ,根据含煤 性 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 ① 、宣威组下段( P2x1) 为黄禄色、褐黄色、灰色菱铁质泥岩、泥岩及粘土质泥岩夹粉砂岩、 14 15 16 细砂岩和菱铁矿薄层,含菱铁矿结核,并夹薄煤层、煤线及炭质泥岩。 本段厚 m, 产状 155~ 157176。 ∠ 63~ 72176。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② 、宣威组上段( P2x2)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夹菱铁质泥岩、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含菱铁矿薄层。 本段含 煤层及煤线多达 16 层,可采煤层为 C5煤层,其余煤层不可采。 本段地层厚度 , 产状 140176。 ∠ 61176。 与下伏地 层呈整合接触。 三叠系( T) 三叠系地层上中下统在矿区均发育齐全,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三叠系下统( T1) ( 1) 、飞仙关组( T1f) 下部以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状泥岩及少量细砂岩;中部为紫红色中厚层状细砂岩,夹泥质粉砂岩。 细砂岩成分以石英为主,含长石、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颗粒呈次棱角状,分选性中等,具微细交错层理及对称浪成波痕;上部为紫红色中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紫灰色细砂岩略呈等厚互层。 顶部夹灰岩透镜体或团块。 本组厚 , 产状 148~ 160176。 ∠ 60~ 77176。 与下伏地层 呈整合接触。 ( 2) 、铜街子组 (T1t) 下部为紫红色薄至中层状钙质细砂岩夹紫红色中厚层状泥岩及数层灰色细晶灰岩、鲕状灰岩。 微细层理发育,并显斜层理;中部为紫红、灰绿色细砂岩及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上部为灰色厚层状细 17 晶灰岩、泥灰岩。 含植物化石碎片。 本组厚 m, 产状 145176。 ∠ 72176。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 3) 、嘉陵江组( T1j) 下部为浅灰色、灰色灰岩夹少量灰色薄层状泥质灰岩;底部为浅灰色泥质条带灰岩,风化后显薄层理;中部为浅灰至黄灰色中层状泥质白云岩、夹绿黄色角砾状白云岩;上部为灰色、 灰黄色白云岩及泥质白云岩夹薄层状含泥质灰岩。 本组厚 m, 产状 138176。 ∠ 60176。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三叠系中统 雷口坡组( T2l):底部为紫灰色角砾岩、粉砂岩;下部为灰至深灰色灰岩、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粉砂岩和钙质泥岩;中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夹角砾状灰岩;上部为褐灰至深灰色泥质条带灰岩、细晶~泥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 本组厚 m, 产状 152~ 155176。 ∠ 50~51176。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三叠系上统 须家河组( T3x):为矿区的含煤地层 之一 ,其煤层厚度较大,煤质较好。 从岩性及 含 煤 性考虑,可划分为三段。 ① 、须家河组下段( T3x1) 为暗灰色、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中细粒砂岩、薄煤层及少量粗粒砂岩,底部为细至粗粒砂岩。 粉砂质泥岩中显水平层理。 本段含煤层最多七层,一般含煤层三层,其中 C1煤层(俗称黄炭)为本段主要可采煤层,厚度较大,亦较稳定 ,其余煤层不可采。 本段厚 18 m, 产状 140~ 148176。 ∠ 63~ 78176。 ,局部地层倒转, 产状 314176。 ∠ 58176。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② 、须家河组中段( T3x2) 为黄灰色、灰色细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少量 泥岩,显水平层理、板状斜层理及楔状斜层理。 含薄煤层三层,均不可采。 本段 厚 m, 产状 152~ 153176。 ∠ 72~ 78176。 ,局部地层倒转, 产状 306176。 ∠ 45176。 ③ 、须家河组上段( T3x3) 上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与细砂岩、中粒砂岩互层;下部为褐黄色、黄灰色细至粗粒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砂岩中具大型板状斜层理、楔状、槽状斜层理、水平层理、断续波状层理。 上部含薄煤层三层 ,均不可采。 本段厚 m, 产状 154~ 156176。 ∠ 67~ 71176。 产植物化石。 侏罗系( J) 自流井组( J1z) :本组已超出工 作区范围而作详细观测。 该组主要由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与黄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呈不等厚互层。 据区域资料,本组厚 202~ 232m, 产状 152176。 ∠ 70176。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第四系( Q) 为残积、坡积、洪积层及粘土。 厚 0~ 13m, 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 矿区 构造 19 矿区位于五角堡背斜南东翼的 南 端 ,属一单斜构造,全矿区地层产状一般为:倾向 138~ 145176。 ,倾角 60~ 78176。 矿区内断层不发育, 仅 在巷道中局部出现小断裂。 在董家坪南部局部 地段 地层出现倒转,地层倾向 304~ 315176。 ,倾角45~ 58176。 ,从 830m 水平生产系统 来看,煤层未发生倒转,故局部地层倒转影响范围较小。 三、 矿区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区内岩浆活动主要是晚二叠世早期岩浆活动,形成了区内的玄武岩。 对区内煤层变质作用无影响。 含煤地层 三叠系上统宣威组( P2x): 为 矿区的含煤地层之一,根据含煤 性 及岩性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 宣威组下段( P2x1): 为黄禄色、褐黄色、灰色菱铁质泥岩、泥岩及粘土质泥岩夹粉砂岩、细砂岩和菱铁矿薄层,含菱铁矿结核,并夹薄煤层、煤线及炭质泥岩。 本段厚 m。 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宣威组上段( P2x2) : 岩性以灰色、深灰色泥岩为主,夹菱铁质泥岩、粉砂岩及少量细砂岩,含菱铁矿薄层。 本 段 含 煤层及煤线多达 16 层,可采煤层为 C5煤层 , 其余煤层不可采。 C5煤层 倾向 南东 , 倾角一般为 63~66176。 煤厚 ~ ,平均厚 , 一般不含夹矸。 本段地层厚度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三叠系上统 须家河组( T3x): 为矿区的含煤地层 之一 ,其煤层厚度较大,煤质较好。 从岩性及 含 20 煤性考虑,本组可划分为三段。 须家河组下段( T3x1) : 为暗灰色、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泥质粉砂岩、中细粒砂岩、薄煤层及少量 粗粒砂岩,底部为细至粗粒砂岩。 粉砂质泥岩中显水平层理。 本段含煤层最多七层,一般含煤层三层,其中 C1煤层(俗称黄炭)为本段主要可采煤层,厚度较大,亦较稳定 ,其余煤层不可采。 C1 煤层 倾向 南东 , 倾角一般为 60~ 67176。 煤厚 ~,平均厚 , 一般含一层夹矸,夹矸 厚 ~ ,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 本段厚 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须家河组中段( T3x2) : 为黄灰色、灰色细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少量泥岩,显水平层理、板状斜层理及楔状斜层理。 含薄煤 层三层 ,均不可采。 本段厚 m。 须家河组上段( T3x3) : 上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与细砂岩、中粒砂岩互层;下部为褐黄色、黄灰色细至粗粒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砂岩中具大型板状斜层理、楔状、槽状斜层理、水平层理、断续波状层理。 上部含薄煤层三层 ,均不可采。 本段厚 m,产植物化石。 煤层特征 含煤性 区内含煤地层从上到下有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二叠系上统宣威组。 须家河组从岩性及 含 煤性考虑,本组可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含煤段。 含煤层及煤线 13 层, 煤层总厚 ~ m, 一般厚 m。 其中可采煤层 1 层,编号为 C1,全区可采。 其余煤层厚度较小,不可采。 21 宣威组据其含煤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上段地层一般厚 m,其煤层及煤线多达 16 层, 煤层总厚度一般 m,含煤系数 8%,含煤性较好,可采煤层赋存于该段,即 C5煤层,全区可采。 其余煤层厚度较小,不可采;下段 含煤性差,仅局部可见一层薄煤。 煤层对比 一、 对比方法 采用岩性标志,辅之以层间距及煤层本身所具有的厚度、特征等进行对比。 二、 煤层对比 矿区范围内整个宣威组( P2x)地层中煤层厚度在 以上者共 有十二层,其中唯一可采煤层为 C5, C5煤层全区较稳定,特征明显,易于识别。 其它煤层主要依据层间距和煤层先后顺序来判别。 C5 煤层对比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