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_压缩工序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检查电源、对焊机及对焊平台,绝缘橡胶垫、冷却水系统等,一切应处于安全可靠的状态。 ③选择焊接工艺及参数: 根据对焊机的技术资料,本工程的对焊连接采用预热闪光对焊的工艺。 对焊参数: A 调伸长度: HRB335级钢筋为。 B 闪光留量与闪光速度: 810mm,闪光速度有慢到快,开始时近于零,而 后约 1mm/s,终止时达到 : 47mm,HRB335级钢筋为 12次 /s,以扩大接头处加热范围,减少温度梯度。 D 顶锻留量、顶锻速度与顶锻压力:顶锻留量为 410mm。 顶锻速度应越快越好,特别时顶锻开始的 23mm,使焊口迅速闭合不致氧化,而后断电并以 6mm/s的速度继续顶锻至结束。 顶锻压力应足以将全部的溶化金属从接头内挤出,还要使邻近接头处(约10mm)的金属产生适当的塑性变型。 F 变压器级次:变压器级次用以调节焊接电流大小。 钢筋级别大或直经大,其级次要高。 焊接时如火花过大并有强烈声响,应降低变压器级次。 当电压降低到 5%左右时,应提高变压器级次 1级。 ⑤试焊、作试件:正式焊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 钢筋闪光对焊工艺性能试验,并选择最佳的焊接参数。 试验的钢筋从进场钢筋中截取,每批钢筋焊接六个试件,其中三个作为拉伸试验,三个作为冷弯试验。 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 5)钢筋闪光对焊: 连续闪光焊:通电后,借助操作杆使两钢筋端面轻微接触,使其产生电阻热,并使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互溶化,将溶化的金属微粒向外喷射形成火光闪光,再徐徐不断地移动钢筋形成连续闪光,待预定的烧化留量消失后,以适当压力迅速进行顶锻,既完成整个连续闪光焊接。 预热闪光焊:通电后,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接触和分开,使钢筋端面之 间发生断续闪光,形成烧化预热过程后,既转入连续闪光焊和顶锻。 焊接前和施焊过程中,应检查和调整电极位置,拧紧夹具丝杆。 钢筋端头 120mm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应清理干净。 焊接后稍冷却才可以松开电极钳口,取出钢筋时应平稳,以免接头弯折。 6)焊接接头质量检验: 在同一台班,由同一焊工,按同一焊接参数完成的 300个同类型接头作为一批。 一周内连续焊接时,可以累计计算。 一周内不足 300个接头,也按一批计算。 外观检查,每批抽查 10%的接头,且不得少于 10个。 每批成品中取 6个试件, 3个进行拉伸试验, 3个进行弯曲试验。 外观 检查: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的烧伤;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 4176。 ;接头处的钢筋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经的 ,且不得大于 2mm。 当有一个接头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全部接头进行检查,剔出不合格接头,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 施工测量 建筑物定位和基础工程测量放线: 1)根据建设单位指定的定位点进行定位,根据平面布置图对建筑物进行位置、标高的校正。 2)根据控制桩放出建筑物的各主要轴线,在根据主控轴线对工程的基槽开挖线、垫层边线、基础 边线进行测量核定、放线。 3)所放的轴线、边线必须进行验线,用经纬仪检测各轴线的投测位置,用钢尺检测各轴线的间距、轴线与边线的间距,还应检查开挖基槽的底标高、垫层上平、基础上平位置的标高,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 1)当基础结构进行施工时,根据本工程实际可以一次性确定混凝土上平标高(抄平模板上平即可)。 2)基础工程的位置确定方法:依据甲方给定定位坐标点,用经纬仪引至施工基坑侧边,下桩固定纵横点,依此测放建筑物位置中心线等。 3)沉降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点依 据图纸设计进行设置。 沉降观测次数依据图纸要求。 地基工程 本工程地基处理采用强夯,已由甲方完成。 据图纸要求强夯后地基承载力检验不小于 220Kpa,且根据基坑底标高甲方要求强夯处理后即进行灰土回填,回填至基础垫层底标高。 基底清理→灰土拌和→分层摊铺找平→分层压实→分层检测 施工要点 1)强夯后人工平整基底并把虚土铲除至坚硬面,灰土所用石灰在使用前必须用 5mm筛孔过筛,且石灰充分熟化,不含未熟化的石灰块,素土粒径不大于 15mm。 2)灰土不宜过久存放,每层虚铺 200mm,中间设置标高控制点拉线控制标高和平整度,压路机碾压 4遍,经试验取样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灰土施工。 (独立基础下基槽采用压路机碾压,压缩机基础下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3)灰土施工不分段,一次性碾压成活。 若一步灰土施工完毕后,表面太干,要洒水湿润,才能进行下步灰土施工;若受雨淋,应重新拌制,再碾压,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 钢筋砼基础 1)钢筋:底板和梁的钢筋同时绑扎,钢筋全部相交点绑扎牢固,绑扎时相邻绑点和铁丝扣要绑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带肋梁式基础的钢筋采用 闪光对焊连接。 2)模板: 底板 、基础大放脚、 地梁的模板采用 组合钢 模板施工,支撑要牢固。 3)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 ,应先清除垫层上的杂物,基坑内不得存有积 水。 基础采用商品混凝土施工。 浇筑时不得在同一处连续浇筑,应在 2— 3m范围内水平移动浇筑,砼浇筑分层厚为 250— 300 ㎜。 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一般为 400 ㎜左右,振捣时间一般为 15— 30S,砼浇筑完毕后,表面抹平。 为防止水泥干缩,采取二次抹压。 4)养护:基础浇筑完毕后,表面应覆盖养护,时间不少于 7d。 5)成品保护 ( 1)模板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 不受损时,方可进行。 ( 2)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终凝以后,方可上人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3)基础内预留洞、预埋铁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不得后凿混凝。 室外回填土工程 室外回填土工程在室外墙身防潮层完成后进行, 回填素土 压实系数为。 夯实机械采用 12T 压路机 分层 压实 ,回填土应由试验员严格控制其干容重、分层厚度及粒径等。 主体工程 钢筋工程: 钢筋的成型、制作均在现场机械制作成型手工绑扎, 水平钢筋≤φ 18连接采用闪光对焊,>φ 18 连接采用单面搭接焊,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 本工程一级钢筋焊接采用 4303 型焊条,二级钢筋以上采用 5003型焊条。 1)柱子钢筋绑扎 ( 1)绑扎时,按设计要求的箍筋间距和数量,先将箍筋按弯钩错开要求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再立起柱子钢筋,然后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柱子的钢筋。 ( 2)在立好的柱子钢筋上用粉笔标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套好的箍筋向上移置,由上往下进行绑扎。 ( 3)柱子箍筋应与主筋垂直。 柱基、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 按设计要求加密。 ( 4)柱筋控制保护层用 塑料垫块绑在柱立筋外皮上,间距不大小 1m,以确保主筋保护层厚度的正确。 2) 梁钢筋绑扎 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受力钢筋和交叉点均应绑扎牢固。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 25㎜的短钢筋。 3)现浇板钢筋绑扎 ( 1)绑扎前应修整模板,将模板上的垃圾杂物清扫干净,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 ( 2)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 3)板与主次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 主梁的钢筋在下。 ( 4)板的负弯矩钢筋,每个扣均要绑扎,并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以防止被踩下。 特别对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的位置,防止变形。 ( 5) 屋面板上部钢筋下 每 m2设一 440mm长Φ 10 马凳筋。 预埋件 及螺栓的施工 梁底埋件,必须在钢筋绑扎前安装,钢筋绑扎完成后,校正埋件位置,用 4 根 300mmφ 12 钢筋将埋件与结构钢筋焊接牢固。 梁侧、柱侧等埋件,必须在模板支设前安装, 用 4 根 300mmφ 12 钢筋将埋件与结构钢筋焊接牢固。 螺栓的安装,先用φ 12钢筋在螺栓间焊接保证螺栓间距 ,再用 300mm长φ 14钢筋将每根螺栓与结构钢筋焊接将其固定。 埋件及螺栓安装完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模板的施工。 模板工程 1)柱模板 ( 1)先在基础顶面或楼板顶面弹出柱的中心线和四周边线及控制线。 ( 2)沿边线竖立模板并且临时固定,再由柱顶用线垂吊起找正,然后加固固定,柱脚一侧要留清扫口。 ( 3) 柱模施工时,采用柱箍和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柱箍采用钢架管用扣件将柱模板箍紧,间距不大于 300 ㎜,下部为 200mm。 对拉螺栓采用伸出柱表面 200mm长的通长φ 14对拉螺栓,柱子纵横向均设置,上下间距 300mm。 其中,电除尘框架柱施工时,设双排对拉螺栓。 柱子四角采用密封材料封闭,防止四角漏浆。 2)梁模板 ( 1)支模前,应先在柱口找好梁中心线和标高。 ( 2)在柱模板的槽口对准柱中心线,铺设梁底模板。 ( 3)梁侧模板吊直找平后,采用与侧模成斜 450的钢架管顶紧。 ( 4)梁底模起拱高度为 2%0。 (大于 4m 的房间) 3)现浇板模板 先支好梁模板,经轴线标高检查无误后,加以固定。 梁模板支好以后,开始支设板模板,板模板支设时要随时校正标高,标高无误后,再加以固定。 梁、板的支撑是在底部搭设满堂脚手架,脚手杆的间距详 见模板施工方案。 4)模板的拆除 ( 1)模板拆除时,先进行混凝土试块强度检验,当梁、板跨度< 8m时,拆模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悬挑梁、板 拆模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100%,方可拆除。 ( 2)拆模顺序:先拆除非承重部位,再拆除梁、板模板。 ( 3)模板拆除后,及时将拆下的模板清理干净,并分类堆放整齐,统一管理。 ( 4)拆模时,要注意人员的安全,防止模板伤人。 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输送泵输送,由远而近浇筑。 浇筑前清理模板内杂物,并浇水湿润模板。 检查予留孔洞有无遗漏, 模板及支撑是否平整牢固,钢筋作好隐蔽验收后方可浇筑。 浇筑水平结构时不得集中浇筑,应在 2— 3m 范围内水平移动浇筑,且垂直于模板浇筑。 振捣时间为15— 30s。 2)为了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测出 50线于柱子钢筋上,以便控制高度及厚度。 施工中我们将使用自制的检测砼板厚的工具,其做法为:用φ 8的钢筋制作成长为 200— 300mm端部稍尖的铁棒,并在钢筋上用红漆标上板厚的长度。 在砼浇筑过程中,应随身携带检查,控制板厚。 3)砼养护:应在浇筑完毕 12h 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浇水次数应保证砼处于 湿润状态,砼强度达到 后,方可上人。 压缩机设备基础 压缩机设备基础施工见专项施工方案。 钢结构施工 钢平台 、 管路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