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图书馆中级考试复习试题大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图书中(书名页)和(版权页)是记录图书最集中的部分,是图书记录的主要信息源。 5《中国文献编目规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著录法),第二部分是(标目法)。 5著录各类型文献时,优先选用的各类型文献(主要信息源)。 5《普通图书编目规则》规定了图书著录设有( 8)项著录项目。 5合订书名的特点是(没有总题名)。 60、《侠女奇缘》、《儿女英雄传》属于(交替书名)。 6并列书名的特点之一是书名必须出现在(书名页上)。 6一书没有出版者,应在“ [ ]”内著上(出版者不详)字样。 6所谓“传统著录法”是指(标准著录)以前使用的各种著录规则条例。 6首次在( ISBD)中引用标识符号系统的是( ISBD)。 6(清代)是我国目录学发展最繁荣的时期。 6在图书馆目录中,任何一条具有排检功能的款目,必须有(标目)。 6 GB379383 是我国国家标准代号,其中“ 83”代表(标准批准年)。 6查 找特定文献,应使用(题名)目录。 6在 CNMARC 国际使用块中,用于普通图书著录的有( 801)字段。 70、机读磁性制品,单字码为( R)。 7(分类目录)不能采用字顺分类法。 7中文文献是正题名,是文献的主要名称,包括:(交替题名)、(合订题名)。 7《中国文献编目规则》采用的标识符号,不正确的是(具有某种特点标识的符号)、(连接法关系的标点)、(为了形式上的美观,清晰)。 7(卡片目录、机读目录、书本目录)是按文献的载体形式划分的。 7主要著录项目和选择项目两种,主要项目包括(版本 项)、载体形态项。 7机读目录的特点:(任何目录信息均存贮在计算机可直接存取的外部介质上)。 7在 CNMARC 中, 200字段的特点是(必备的)、(不可重复等)。 7属于连续出版物这一类型的是(报纸)、(期刊)。 7字典式目录具有(题名)、(责任者)、(主题)三种途径的职能。 80、主题目录具有的特点是(专指性)、(灵活性)。 8属于机读目录的术语是(指示符)、(字段)、(文件)。 8机读目录与传统目录的不同点是(书目信息的存贮介质不同)、(目录信息的再生性不同)、(机读目录的全部记录 ,采取一种组织法)、(机读目录是“一条记录,多种形式输出”)、(机读目录有严密的格式结构)。 8属于非书资料的是(缩微、视听、计算机、文档)。 8字段指示符均未定义的是( 210)、( 215)、( 205)。 8在机读目录的投标区内,需人工录入的数据元素主要有(记录状态)、(执行代码)、(记录附加定义)。 8属于手检目录体系的术语是(目录体系)、(附加)、(目录)。 8字段和子字段的特性是:(可重复、必备性)。 300字段的特点是(不必备、可重复)。 8图书在版编目的英文缩写是( CIP)。 8注录在辅助项的内容,在CNMARC中是以( 3)开头的字段。 90、编制内容提要是我国优良的目录学传统(《别录》)是一部提要目录。 9世界上历史最长、最大、最著名的联机网络是( OCLC)。 9中国机读目录,简称( CNMARC)。 9机读目录中,一条记录由若干个(字段)构成。 9音乐作品以(词著者)为第一责任者。 9法律文献一般以(提出者)为第一责任者。 9国际标准书号是一项国际标准,公布于( 1972)年。 9集中编目思想是美国图书馆学家(杰维特)提出来的。 9机读目录对 传统目录具有(兼容性)。 9有时正书名含义不清,编目员可根据情况拟一个副书名或说明书名文字,用( [ ])括起。 100、文章经改编后,体裁有所改变,则以(改编者)为第一说明的责任者。 10一至两个著者的汇编本,先著录(原著者)后著录(汇编者)。 10一书的版权页为 1999年 6月新一版,版本项正确的著录方式是( .一新 1版)。 10中文图书的出版日期,是指受编文献的(排版日期)。 10著录出版日期,若受编文献的排版日期是非公元纪年,应如何处理。 (照录原出版年,再将其转换成一公元纪年)。 10分析款目由( 2)部分组成。 10(说明参照)不反映著录标目之间的关系。 10单纯参照以(“〉”)标识。 10我国已加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国家识别号码为“ 7”。 香港和台湾的组号分别是( 962)和( 957)。 10分析著录在我国编目史上具有悠久历史,在古代被称为(别裁)。 1我国古人对分析著录做出较全面著录是(明)朝(祁承邺)。 11将文献中一部分材料分析出来,单独作为一个著录单位所进行的著录称为(分析著录)。 11从内容上说(多卷书)名分册之间联系紧密,一般不能独立成书。 11多卷书的分卷作者无论在整套著录还是在分卷著录中,都应作为(第一责任说明)。 11丛书分散著录,意味着该套丛书各分册在书库中,(无数集中在一起)。 11丛书的分散著录,与一般图书的著录无异,只是多了一个(丛书项)。 11最具丛书特点的是(有一个总书名)。 11文摘、摘要、索引以及各种进展、报告等,按内容特征划分属于(检索性连续出版物)。 11我国的连续出版物著录规则,对应的国际标准是 ( ISBD( S))。 11最早成立全国性标准化机构的国家是(英国)。 1我国国家标准代号 是( GB)。 12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是( ISO)。 12我国机读目录的研制工作始于( 1979)年。 12(地址目次区)的数值全部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12 CNMARC 是( 330 字段)专门录入款目的提要项内容。 12主题分析块中, 690字段录入(《中图法》)的分类号。 12一部完善的馆藏目录应具有哪三种基本功能(检索功能)、(管理功能)、(揭示功能)。 12分类机构目录,按文献检索途径划分,可分为(题名目录)、责任者目录、(主题目录)、(分类目录)四类。 12图书馆四种基本目录 之间的相同点是(所提示的文献的目录学知识相同)。 12将一批款目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文献报道和检索工具被称为(目录)。 1(索书号)决定了每一种文献在书库中的位置。 13近代国外首先提出目录学的学者,是美国编目学家(克特) 13目录的提示职能是通过(著录)来实现的。 13 ISBD 是(文献著录)方面的国际标准。 13我国公认的第一部综合性分类目录是(《七略》)。 13首先将七分法改为四分法的是(荀勖)。 13喻示全球标准化开端的国际会议,是 1961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 编目原则会议)。 13 196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编目专家会议”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是着手编制( ISBD)。 13国际标准书目著录,共设有( 8)个著录项目。 13 AACR 被公认为卡片时代最好的编目条例,其中中文名称是(英美编目条例)。 1我国第一部国家文献著录标准,其作用相当于 ISBD( G)。 14目前我国西文文献编目采用的是 1985 年出版的(西文文献著录条例)。 14现代意义上的在版编目公认为是 1948 年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提出的。 14(网络化)是计算机不可逆转的 趋势。 14(美国)是机读目录产生最早的国家。 14机器编目就是以(电子计算机)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14在一套反映多类型文献的目录里为便于读者辨别检索文献,需在其款目或记录上著录(文献类型标识)。 14普通题以印刷方式刊行的出版物。 属于普通图书的是(汇编本)。 14中文普通图书载体形态项的规定信息源是(图书本身)。 14在 CNMARC国内使用块,包括国内多系统处理本馆的数据字段,已定义的字段是( 905)字段。 150、丛书采用整套著录方式,其特点是整套丛书的各书册(可以集中在一起)。 15在机读目录中,款目中的标目,著录正文以及图书馆的业务注记都记录在(数据字段区)。 15中国标准书号以( ISBN)开头。 15我国采用的目录是(分立式目录)。 ( G..122)图书分类种次号。 15在文献机构中,主要使用的汉字排检法有三种(四角号码法)、(笔画、笔形法)、(汉语拼音字序法)。 15分类目录的局限性,表现在(无法满足读者从著者、题名、主题等角度检索文献)、(受分类体系限制,不便于检索多主题文献)、(无法集中同一事物、同一主题的文献,人为地割裂了文献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 15世界上第一部跨国使用的编目条例,叫( AA条例)。 15我国国家标准,图书在版标目数据于( 1991)年起实施。 15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区分为(著录数据)和(检索数据)。 160、相关参照以(“〉〉”)标识。 16规范控制是通过(规范款目)和(参照款目)来实现的。 16对参照作用的表述,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完整反映文献的目录学知识)。 16我国从( 1988 年)起停止使用全国统一书号。 16我国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著录数据部分包括( 6 个)著录项目。 《科技文献检索》复习题 情报检索,是指将情报按一定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情报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情报的过程。 文献检索是一种(相关性)检索。 (文献检索)只是情报检索的一部分,但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文献检索的研究对象大致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中(索引语言和索引方法)是文献检索的核心问题。 文献,是用文字、符号或图形等方式(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信息载体。 参考工具书是专为人们查考某些数据,事实或特定的知识而出版的,属于(二次或三次情报源)。 (研究报告 )是报道研究开发或进展情况的机关团体出版物,内容一般比较专深、详尽、新颖。 我国 1984年开始实行专利制度,( 1985年) 9月开始向国内外发行中国的专利说明书。 专利文献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文摘、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专利分类资料等。 (专利文献)集技术、经济和法律情报于一体。 1二次情报源是人们为了便于管理利用一次情报源而编制和积累起来的(工具性)文献。 1检索工具按(信息处理的手段)来划分,可分手工检索工具或系统、机械检索系统、计算机检索系统。 1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主要内容)所做的简略而准确的摘录,是一次情报源的压缩品。 1(文摘法)就是通过对文献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综合,把其中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记录下来,供人们阅读,以代替或部分代替原文。 1(报道性文摘)是一种用来概述原文的内容要点,向读者提供原文中的定量情报和定性情报的文摘,是原文内容的浓缩,一般可以代替原文。 1指示性文摘通常又称为(简介)。 1(题录),是描述某一特定文献外部特征的一条记录,通常由文献题名、著者名、原文出处等项目组成。 1(目录)是按照某种明白易懂的顺序编列的文献清单或清册 ,通常以一个完整的出版单位或收藏单位为著录的基本单位。 1题录通常以一个内容上独立的文献单元为基本著录单位,这是它与(目录款目)的主要区别,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它们都只限于描述文献的外部特征。 不同的文献检索工具,对文献内容的揭示程度不同,按由浅到深排列,其顺序是(目录、题录、文摘)。 2(题录)只描述文献的外部特征,对文献的分析只限于表层。 2(收录范围是否明确全面)是衡量一种检索工具质量优劣的首要标准。 2检索工具的(收录范围)系指它所覆盖的学科面、所摘录的出版物类型及数量。 2描 述性编目和文摘法只能解决文献信息的(提取)问题,并未解决文献信息的检索问题。 2大量的文献信息只能按一定次序组织好,才便于检索和利用。 其编制方法是(索引法)。 2(索引法)是编制各种文献索引或其他索引所采用的种种技术方法的总称。 2(索引)是按某种可查顺序排列的,能将某一种文献集合中相关的文献、概念或其他事物指引给读者的一种指南或工具。 2一种索引通常由一批(索引款目)和参照系统构成。 2索引法不只解决索引款目的排序问题,还要通过(参照系统)使同类的信息合并或集中,使相关的信息相互联系起 来。 对字顺索引来说,参照系统是隐含于字顺序列中的一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