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立方加气块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全 年生产天数: 300 天,每班有效时间: 10h (五)劳动定员(见下表) 劳 动 定 员 表 序号 工段及岗位名称 班次 班次 轮休 替补 合计 1 2 3 1 原材料加工处理工段 上料工 磨机工 2 2 1 1 1 1 4 2 2 2 配料浇注工段 6 配料工 浇注工 涂油工 2 2 2 1 1 1 1 1 1 2 2 2 3 静停初养工段 静停管理工 2 1 1 2 2 4 切割编组工段 天车工 切割工 组模工 编组工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8 2 2 2 2 5 蒸汽养护工段 配汽工 2 1 1 2 2 6 成品出釜工段 天车工 出釜工 成品搬运工 2 2 2 1 1 2 1 1 2 8 2 2 4 7 生产辅助工段 机修工 电工 化验员 1 1 1 1 1 1 3 1 1 1 8 锅炉房 2 1 1 2 11 总计 35 (六)主要工艺参数 1.基本配合比 粉煤 灰:石灰:水泥:石膏= 69:20:8:3 铝粉约占干物料总量的 %; 水料比: 注:具体参数还须根据原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料浆搅拌浇注周期 搅拌浇注工作周期:6分钟 ; 3.坏体静停 静停时间: ; 静停温度: 40℃左右; 坏体静停后强度:。 4.坏体切割周期5分钟。 5.蒸压制度 抽真空: 0~ 升压: ~ 恒压: (温度 183℃177。 ) 降压: ~0 合计: (七)物料平衡表 年产 10 万 m3 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厂物料平衡表 序号 物料名称 单位 每 m3用量 每模用量 每班用量( 10h) 日用量( 2 班) 年用量( 300 天) 1 制成品 m3 108864 2 合格品 m3 3 粉煤灰(干) t 40860 4 灰浆 t 65196 5 生石灰 t 13032 6 水泥 t 6192 7 石膏 t 1872 8 废料浆 t 8496 9 铝粉膏 Kg 48996 10 配料用水 t 36576 11 锅炉用水 t 28 56 16800 12 其它用水 t 22 6600 13 废机油 Kg 32652 14 蒸气 t 16344 15 煤 t 2520 (八) 材料及成品的贮存 序号 物料名称 储存形式 储存时间(天) 1 粉煤灰 堆场储存( 2020m2) 16 2 块状石灰 堆棚储存( 100 m2) 1(卸料过渡 区间) 3 粒状石灰 储库储存( 240 m3) 4 4 石灰粉料 料仓储存( 45 m3) 5 水泥粉料 料仓储存( 45 m3) 1. 6 石膏 堆场储存( 200 m3) 12 7 成品 堆场储存( 15000 m2) 35 二、总图运输 1 .方案布置论据 (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平面图 、旧厂房建筑结构图。 (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工艺条件。 (3)根据总图设计的一般规范要求。 2.总平面布置 拟建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厂的平面布置是按工艺要求和总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结合地形特点,在满足生产及运输的条件下,尽量节约土地。 求布置紧凑,以便扩大堆场面积,提高场地利用系数。 新建加气混凝土在总布局上,重点规划生产区、生活行政区。 在满足生产工艺、安全防火、卫生采光等要求前提下,适当划分厂区。 各区既有明确分区,又保持一定联系。 将扬尘、废水、废料、噪音等污染源影响限制在局部,并在局部合理解决。 新建加气混凝土厂将原料处理集中在一个区域,该区域是汽车运输水泥、 石灰、粉煤灰等原材料的出入口。 生产区设综合实验楼和 铝粉库房(包括易损坏库房)。 主车间与原材料处理区域分离,使操作人员有一较为安静的环境。 新建加气混凝土厂厂内设有环形车道,可作消防防火道和货物运输通道。 3.加气混凝土生产线建筑的面积估算 序号 建 (构 )筑物名称 建筑面积( m2) 1 配料室 156 2 静停预养间 600 3 切割车间 900 4 码架编组及成品出釜间 2020 5 制浆间 200 6 块石灰、水泥堆棚 204 7 干磨机 90 8 配电间及电工休息间 65 9 汽配间 65 10 车间辅房 327 11 石灰库 240 12 成品堆场 15000 13 合计 4847(不含成品堆场) 4.厂区给排水 ( 1)给水 本项目方案采用两个给水系统 a.生活、配料冲洗、消防给水系统用水均从给水网接管引入厂内; b.配料、废浆给水系统,可利用当地其它水源。 (2)排水 生活污水排入厂区污水管道。 生产污水全部循环利用,厂区雨水排入厂区雨水管道。 总体排水采用明沟与暗沟相结合的有组织的排水方式。 5.厂区供电、供热 (1)供电 由变电站引线至配电间。 (2)生产用汽和生活采暖由1台4吨锅炉供气,管道接至配汽间。 6.交通运输 名 称 单位 年运量 运输工具 备注 合格成品 立方米 汽车 运出 粉煤灰 吨 4932 汽车 运入 石灰 吨 13032 汽车 运入 水泥 吨 6192 汽车 运入 石膏 吨 1872 汽车 运入 煤 吨 2520 汽车 运入 铝粉膏及废机油等 吨 汽车 运入 注:( 1)粉煤灰按 20%含水率计算。 ( 2)成品可按 600Kg/m3 计算出年最大运输量。 ( 3)产品废品率按 5%计算。 ( 4)年产 10 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厂年货物运输量约为 万吨,其 中运入约 万吨,运出约 万吨。 7.厂内道路及成品堆场平面结构 (1)主要道路宽 10m,砼路面。 (2)车间引道为砼路面。 (3)成品堆场为碎石夯实或用混凝土找平加固。 三、建筑结构 1.建筑结构方案 建筑工程方案是根据加气混凝土生产工艺及工厂生产实际对建筑物的要求而定的。 工厂建筑在本着适用、经济的前提下,力求明快新颖,风格统一。 结构选型的建筑构造上尽量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先进。 建筑材料在选用时结合实际情况,应用新型建筑材料。 在结构选型上,采用标准化 构件,减少结构类型,增加构件的通用性,在构件制作 上工厂化生产与现场制作相结合,在建筑构造上力求简单、合理、技术可靠,以提高装配化程度,加快施工进度。 根据工艺专业和环境保护要求,本方案所有建筑对采光、通风、日照无特殊要求,只要能够满足规范规定即可。 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生产的火灾危险性为丁(戊)类,抗震设防烈度及主导风向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水文气象条件设计。 配料楼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车间单层厂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其它辅房及 单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 2.建筑物组成 序号 建(构)筑物名称 结构形式 备注 1 配料。10万立方加气块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水平。 1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不定项选择题) P52 答: 首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并非是自发演化而成,而是靠政府力量建立起来的。 其次,中国刚刚建立起来的公共管理体制还很脆弱,还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强大惰性制约,仍有许多方面不能适应市场体制发展的需要。 再次,公共管理的质量依存于一支高效廉洁奉献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总之,这些大量而复杂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正常现象,尚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 化学检验和其它转项检验。 ( 5) 钢筋的级别,品种和直径,应遵照设计要求采用,如需要进行钢筋代换,应事先征得设计的同意,并办好技术核定手续。 ( 6) 钢 筋帮扎 应符合( GB502042020)《混凝土结构工程及验收规范》:钢筋的焊接应符合( JGJ189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模板工程: ( 1) 使用 复合定型模板
电压等级母线上的母联开关。 3) 向调度汇报本站已按全站失电预案执行完毕。 如有自动跳闸的开关,应在预案执行完毕后详细记录开关动作原因以及保护装置上的相关报文,并向当值调度汇报。 准确判断失电原因、故障范围,并及时汇报调度当前设备状态,同时向相关部门、领导汇报。 当值人员应加强设备的巡视监视工作,做好事故抢修完后的恢复供电的准备工作。 三、本站原因造成全站失电事故主要现象 各电压等级母线电压为
组 综合办公室 物资装备部 质量安全部 技 术 部 计划财务部 质 量 信 息 反 馈 质量方针宣传 ( 2)质量管理机构 为确保工程质量,我局将建立在局领导协调小组的领导下和局安质部门管理监督下的项目经理部质量管理机构见附图 所示。 附图 质量管理机构图 局领导协调小组 土建施工队队长 局安质处 项目质量小组组长 项目质量小组副组长 物资供应组长 技术部主任 试验室主任 安质部主任 各队技术员
249,从而制造出 3 颗新原子。 每颗新原子的原子核包含 118 个质子和 179个中子。 也就是说,这种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为 118,原子量为 297。 按照元素周期表排序规律, 118号元素排在氧气之下,归入惰性元素一族。 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自然界只存在 92种,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另外 18种 已经得到承认和命名的元素。 此外,还有一些元素没有得到承认或命名,
前地质预报施工流程框图 图 3 地质雷达:能判断短距离 (10~ 40m 以内 )的精细岩性结构变化情况,作为 TSP203 超前地质预报的补充,地质雷达用于隧道底部、边墙、隧顶外或其它出水部位可能隐伏岩溶洞穴的探测,效果较好。 远红外探水: 基本 不占用生产时间;资料分析快,测量完毕即可得出初步结论,室内整理和编写报告可在2 h 内完成;可以准确判断其含水量和水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