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功能训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又有利于改善肺通气和血流的比例。  可取头低位做体位引流,以改善肺上部血流灌注  引流的体位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使某一特殊的肺段向主支气管垂直方向引流为宜。 1. 适应证  ( 1) 由于身体虚弱 、 高度疲乏 、 麻痹或有术后并发症而不能咳出肺内分泌物者。  ( 2) 慢性气道阻塞 、 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肺脓肿。  ( 3) 长期不能清除肺内分泌物。 2. 禁忌证  ( 1) 内科或外科急症。  ( 2) 疼痛明显或叫显不合作者。  ( 3) 明显呼吸困难及患有严重心脏病者。  1.评估患者以决定肺部哪一段要引流。  2.将患者置于正确的引流姿势,随时观察患者脸色及表情。  3.餐前进行为宜,每次引流一个部位,时间 5min~10min, 如有数个部位,则总时间不超过 30min~ 45min,以免疲劳。  4. 引流时让患者轻松地呼吸 , 不能过度换气或呼吸急促。  5. 体位引流过程中 , 可结合使用手法叩击等技巧。  6. 如有需要 , 应鼓励患者做深度 、 急剧地双重咳嗽。  7.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使患者自动咳嗽 , 则指导患者做几次深呼吸 , 并在呼气时给予振动 , 可诱发咳嗽。  8. 引流治疗结束后缓慢坐起并休息 , 防止姿势性低血压。  9. 评估引流效果并作记录。  1. 胸部 X线纹理清楚。  2. 患者的体温正常 , 并维持 24小时~ 48小时。  3. 肺部听诊呼吸音正常或基本正常。  1. 治疗时机选择:不能在餐后直接进行体位引流 , 应和气雾剂吸入结合使用 , 选择一天中对患者最有利的时机。  2. 治疗次数:引流频率视分泌物多少而定 , 分泌物少者 , 每天上 、 下午各引流一次 , 痰量多者宜每天引流 3次~ 4次 , 直至肺部干净;维持时每天 1次~ 2次 , 以防止分泌物进一步堆积。  体位引流时可采用扣击、振动或摇法等手法技巧 扣击 ,治疗师手指并拢,掌心握成杯状,运用腕动力量在引流部位胸壁上有节奏地敲击。 振动 ,嘱患者作深呼吸,在深呼气时缓和地压迫,急速地振动胸壁。  ( 1) 近期有急性心肌梗死 、 心绞痛史。  ( 2) 近期脊柱损伤或脊柱不稳。  ( 3) 近期肋骨骨折或有严重骨质疏松。  ( 4) 近期咯血 , 除非出血原因是支气管扩张造成的急性感染。  ( 5) 胸壁疼痛 ( 例如胸腔手术后 ) 、 肿瘤部位 、 肺栓塞。 叩击、振动与摇法的禁忌证  (一)下肢训练  通常采用有氧训练方法如快走、慢跑、骑车、登山等。  得到实际最大心率及最大 METs值。  运动训练频率 2次 /周~ 5次 /周,到靶强度运动时间为10min~ 45min, 疗程 4周~ 10周。  下肢训练也应包括力量训练,以循环抗阻训练为主。  手摇车训练  提重物训练  肩关节的旋转训练 每活动 1 min~ 2min, 休息 2min~ 3min, 每天 2次 ,监测以出现轻微的呼吸急促及上臂疲劳为度。 第三节 双手配合交替呼吸 第一节 双手辅助腹式呼吸 第二节 坐位渐进呼吸 第四节 侧弯压迫式呼吸 第五节 节律呼吸 第六节 双下肢辅助加强呼吸  第七节 牵拉胸廓呼吸 第八节 调整自由呼吸  超短波治疗 , 超声雾化治疗等有助于消炎 、 抗痉挛 、 利于排痰保护黏液毯和纤毛功能。  超短波治疗的方法是应用无热量或微热量 , 每日一次 ,15次~ 20次为一疗程。  超声雾化治疗每次 20min/次~ 30min/次 , 每日一次 , 7次~ 10次为一疗程。  使用低频通电装置或体外膈肌反搏仪 , 将刺激电极位于颈胸锁乳突肌外侧。  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  穴位按摩、针灸、拔火罐;  中国传统方法强调身心调整训练,基本锻炼方法和要领有其共同之处;  调身-调整体态,放松自然;  调息-调整呼吸,柔和匀畅,以横膈呼吸为主;  调心-调整神经、精神状态以诱导入静。  提高机体抵抗力是预防心肺疾病和各种慢性疾病发作的基本措施。  包括合适的户外运动锻炼 、 保健按摩。  空气浴 、 森林浴 、 日光浴 、 冷水浴等。  一 、 运动试验  心电图运动试验可以协助临床诊断。  确定心血管功能状态,评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和残疾程度。  指导康复治疗,评定患者运动的安全性,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定量依据。  判定疗效。  1. 运动试验适应证  急性心肌梗死后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 冠状动脉成形术后 、 左室功能不全 、 可控制的心力衰竭等。  2. 运动试验禁忌证  急性心力衰竭或未控制的心力衰竭 , 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 , 血流动力学不稳的严重心律失常 , 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增重型心绞痛 , 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等。 3. 停止运动试验的指征 :  ( 1) 运动产生的头疼 、 晕厥 、 呼吸困难  ( 2) 血压过度升高  ( 3) 心电监护异常  ( 4) 运动产生的心律失常和各类传导阻滞  1. 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 :  以运动诱发呼吸或循环不良的症状和体征 、 心电图异常及心血管运动反应异常作为运动终点的试验方法。 用于诊断冠心病 、 评定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 、制定运动处方等。  2.低水平运动试验 :  常以特定的心率、血压和症状为终止指标。 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或病情较重者。  1. 运动平板试验:  可做极量和次极量分级运动试验 分级 速度( km/h) 坡度(%) 时间( min) METs 0 0 3 1/2 5 3 1 10 3 2 12 3 7 3 14 3 10 4 16 3 13 5 18 3 16 6 20 3 19 7 22 3 22 表 2 改良 Bruce方案  2. 功率自行车试验 采用功率自行车,可作极量或次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运动中心电图和血压监测同活动平板试验。  3. 手摇车试验 用于下肢功能障碍者。  4.等长收缩试验  5.心电监护的步骤  ( 1) 皮肤处理  ( 2) 电极安放  ( 3) 血压测定  ( 4) 过度通气试验  ( 5) 按运动方案试验  ( 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