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颤监护仪临床质量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非同步 • 电复律时电流应与心电的 QRS波群相同步,从而减少诱发室颤的可能性。 如果电复律时正好处在心动周期的相对不应期,则可能形成室颤。 • 室颤则应用非同步模式。 • 室速时患者如无脉搏、意识丧失、低血压或严重的肺水肿,则应立即行非同步电复律,应该避免因试图用同步方式而延误治疗。 • 发现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应在数秒内给予电除颤。 通用操作程序(三) f) 充 /放电 • 当心脏手术或开胸心脏按摩而需作心脏直接电击除颤时,所需专有小型电极板,一块置于右心室面;另一种置于心尖部 • 前侧位放置法:将一个电极放置在胸骨右缘 3肋间。 另一个电极放在心尖胸壁上 通用操作程序(四) • 充 /放电注意事项: • 除颤时,注意除颤电极板与病人皮肤有效接触。 • 安放电极处的皮肤禁用酒精。 • 两个电极板之间要保持干燥绝缘。 • 保持电极板把手的干燥绝缘。 • 除颤时,避免接触患者身体的裸露部分,以及床架或担架上的金属部分。 通用操作程序(五) g) 除颤效果的评价 • 电击后 5秒钟心电显示心律正常可视为电除颤成功 h) 除颤完成后,清洁除颤监护仪的外壳、电极和手柄。 在设备保存之前需将电池充满电,保证电池电量的充足。 除颤监护仪临床管理注意事项 • 保存环境要求 • 电池维护要求 • 除颤器的电池维护一般为一个月充放电一次。 • 性能维护要求 • 质量检测要求 除颤监护仪的质量管理 • 责任到人:责任人、操作者、工程师 • 规范管理:准入、验收、使用、保存、维护、维修、 QC检测、退役 • 日常维护:电池的维护保养 • 定期检测: • 日常检查 • 质控检测 • 计量检定 • 临床培训 • 除颤监护仪性能质量的持续保证,规避临床风险 4. 除颤监护仪 质量检测与评价 4. 除颤监护仪质量检测与评价 除颤的检测依据 检测设备 检测步骤、原始记录、分析评价、结果处理 质量检测案例讨论 除颤检测依据 除颤的相关标准及关键参数 ( 1)除颤的相关标准 • JJF 11492020 心脏除颤器和心脏除颤监护仪校准规范 注:校准不判定合格与否,仅供校准及不确定度评定时参考 • GB 心脏除颤器和心脏除颤监护的专用安全要求 • IEC 6060124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the safety of cardiac defibrillators • ANSI/AAMI DF21996 Cardiac defibrillator devices ( 2)除颤的关键参数 • 外观检查 • 释放电能量 • 充电时间 • 充放电次数 • 能量损失率 • 内部放电 • 同步模式 • 除颤后监护仪的恢复 • 心脏监护仪对充电或内部放电的抗干扰能力  释放能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