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临床用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3. 严重室内传导阻滞 4. 洋地黄中毒 5. 重症肌无力 6. 逸搏心律 7. 严重代偿性充血性心衰 (心律失常引起者 ) 普鲁卡因胺 ( procainamide)  药理作用 1. 作用与奎尼丁相似,但较弱,对心脏传导系统的抑制以房室结以下部位为主。 2. 无阻断血管 α受体。 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室性心动过速(静脉注射用于抢救危急病例),本品长期口服不良反应多,目前临床已少用。  药理作用 轻度阻滞钠通道,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 临床应用 用于室性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死或强心苷中 毒所致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 利多卡因( lidocaine)  不良反应 1. 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 最常见,意识模糊、感觉异常、视力障碍,耳鸣等。 2. 心血管系统 较常见,心肌收缩力下降,低血压、休克等。 3. 舌麻木、口腔金属味,脉注射多见,唾液中药物含量过多所致。 4. 过敏反应 苯妥英钠 (sodium phenytoin)  药理作用 与利多卡因相似,也仅作用于希 — 浦系统。 1. 降低自律性:抑制浦氏纤维自律性,大剂量才抑制窦房结自律性。 2. 传导速度:低血 K+时小剂量能加快传导速度,当静息膜电位较小时,加快传导更为明显。 3. 缩短不应期:缩短浦氏纤维及心室肌的 APD、 ERP,但缩短 APD更为显著,故可相对延长 ERP。  临床应用 室性心律失常,对强 心甙 中毒者更为有效。  药理作用 1. 明显阻滞钠通道,降低自律性,减慢传导。 2. 有轻度的 β受体阻断作用和钙拮抗作用。  临床应用 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 等)。 普罗帕酮( propafenone)心律平 β受体阻断药( Ⅱ 类) 这类药物主要阻断 β受体而对心脏发生影响,某些药物在高浓度时还有膜稳定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