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语文课件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津 : 解答此类探究型诗歌鉴赏题首先要读出表象背后包含的意蕴 , 才能正确 、 深入地理解诗意。 解析: 从杜鹃这一意象可知诗人是抒发悲苦哀怨之情 , 而且注释特别指出 “ 京师 ” 是北宋都城 , 而陈与义是 “ 南宋初年爱国诗人 ” , 那就说明诗人当时是亡国奴的心境 , 因国土沦丧而愁苦 ,即便回到故园又如何。 理解了这点 , 就知道这两句并不矛盾。 参考答案: 不矛盾 , 因为在诗人看来 , 即便故园没有战火 ,但国土沦丧 , 南北分裂 , 送友人归京时 , 触景生情 , 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高考总复习 语文 命题趋势 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实际来看 , 命题角度和考查方式不会有很大的变动 , 将会继续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 考生复习时 , 在多读多练的基础上 , 一定要精心规范自己的答题模式 , 保证答案的完整性和标准性 , 以便提高答对率。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诊疗精讲 考生在解答形象鉴赏类的题目时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理解层次不深入 , 停留在穿衣戴帽的笼统概括层面上 , 不能紧扣诗句充实形象的具体特点。 如很多考生一遇到杜甫作品要求分析诗歌主人公抒发的是何种情感时 , 就不假思索地用 “ 忧国忧民 ” 、 “ 怀才不遇 ” 等词语回答;一遇到王维作品要求分析诗歌所营造的景色有哪种特点时 , 就毫不犹豫地用 “ 诗中有画 ” 、“ 动静结合 ” 等术语回答。 答案似乎很正确 , 个别词语甚至与参考答案一模一样 , 但得分极低。 失分原因就在于未能就具体作品具体分析 , 仅将答案概念化。 而正确做法应是深入鉴赏其情是凭借何种途径抒发的 , 其景是借助哪些实物体现的。 高考总复习 语文 技法精点 1. 基本思路:说明形象 —— 提炼情感 —— 评价效果 2. 常见题型的答题模式和答题思路 (1)赏析形象 、 意象型 设问方式: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作品中诗人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题模式: ① 欣赏人物形象类: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概括形象的社会意义 (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 ② 欣赏意象类: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意象的社会作用。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 , 回答后面的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 , 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 , 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 , 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 , 归来每日斜。 【 注 】 ① 带郭 , 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陆鸿渐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解题指津: 诗中写了偏僻的住处 、 篱边未开的菊花 、 无犬吠的门户 , 可见居住之人是位隐士。 前四句写景 , 后四句叙事。 答题时分别概述这两方面的内容是怎样刻画形象的性格品质的 ,最后指出诗人抒发的感情。 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 , 首先找出诗中描写人物的有关诗句 ,分析形象 , 识别性质;然后概括描述形象特征;最后结合诗歌主旨分析形象的社会意义。 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的词语有:豪放潇洒 、 斗志昂扬 、 寂寞惆怅 、 勇猛彪悍 、 干练果决 、 情趣高雅 、 壮志难酬 、 怡然自得 、 怀才不遇 、 安闲宁静 、 零落漂泊等。 参考答案: 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 、 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幽僻 、 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 , 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高考总复习 语文 (2)赏析意境型 设问方式:这首诗歌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氛围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模式:结论 (意境氛围 、 思想感情 、 画面 、 景物 )+例证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答题思路:所谓意境 ,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 (即意象 )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 、 情 、 境三个方面 ,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 一般遵循 “ 客观形象 (物象或意象 )图景+主观感受+情 、 景 、 物交融的意境 ” 的格式去答即可。 具体来说 , ① 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或意象 , 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 ,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 , 语言力求优美。 ②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来概括 , 如孤寂冷清 、 恬静优美 、 雄浑壮阔 、 萧瑟凄凉等 ,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阅读下面的曲词 , 回答后面的问题。 【 折桂令 】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 , 破纸迎风 , 坏槛当潮 , 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 , 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闹 , 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 , 绿水滔滔 , 嫩黄花有些蝶飞 , 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 “ 白鸟飘飘 , 绿水滔滔 , 嫩黄花有些蝶飞 , 新红叶无个人瞧 ” 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 解题指津: 古代诗歌创作讲究含蓄。 含蓄的典型特点是不直抒胸臆 , 而是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 这是高考考查的一个重点。 情景分析题 , 答题的关键是把握景物的特点 (哀伤 、 欢乐 ), 再分析感情的内涵。 答题分三步:第一步指出景物特点 ,第二步指出情与景的关系 , 第三步揭示情感的内涵。 参考答案: 通过 “ 白鸟 ” 、 “ 绿水 ” 、 “ 嫩黄花 ” 、 “ 新红叶 ” 等描绘了初秋景色。 又通过 “ 飘飘 ” 、 “ 滔滔 ” 、 “ 有些蝶飞 ” 、 “ 无个人瞧 ” 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高考总复习 语文 高考总复习 语文 真题体验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 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 ① 姜夔 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 ,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 藕花多处别开门。 【 注 】 ① 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 (1126— 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 (在今江苏苏州 ), 自号石湖居士。 ② 姜夔 (1155— 1221):字尧章 , 号白石道人 , 饶州鄱阳 (今江西波阳 )人。 浪迹江湖 , 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 (1187)夏 , 曾去拜见范成大 , 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 请简要叙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 , 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 , 第三句中的 “ 人 ” 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总复习 语文 (1)解析: 解答此题 , 首先认真阅读诗句 , 找出诗中描绘的景物 , 然后分析这些景物有何特征 , 组合起来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 即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注意 , 回答第一问时 ,答案中既要包含名词性的对画面景物进行概括的词语 (“江南水乡 ” ), 又要包含形容词性的描绘画面特征的词语 (“清幽恬静 ” )。 参考答案: 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写了小桥 、 流水 、 村庄 、 绿岸 、 浮萍 、 荷花 、 人家等景物。 (2)解析: 分析 “ 思想感情 ” 和作者的 “ 观点态度 ” , 第一步 , 调动积累 , 品读诗 (词 ), 理解内容 , 分析情感。 第二步 ,有机整合 , 准确表述。 高考总复习 语文 参考答案一 : 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 , 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 “ 人 ” 是指势利小人 , 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 , 范氏却不以为意 , 反而享受田园之乐 ,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参考答案二: 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广东省高中语文课件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专题 十 │ 正面解读 一、定语从句的基本概念 定语从句中繁多的术语、复杂的关系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考试时也常为此出错。 因此我们首先要理解定语从句的三个基本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定语从句:修饰某一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叫定语从句,它实际上起了形容词的作用。 定语从句一般紧跟在它所修饰的先行词之后。 专题 十 │ 正面解读 先行词:被定语从句修饰的词叫先行词。 关系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关系词。
,被誉为“瓜菜之乡”与“甜玉米基地”,项目区是该镇粮食、瓜菜、甜玉米的生产主要基地,农民种植经验丰富,特别是近几年来,该项目区内的北调菜、甜玉米生产发展迅速, 效益 显著,产业优势明显,群众种田积极性高。 社会资源优势 6 项目区有一个健全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一批资质高的农业、水利、农机、林业、环保等科技人员,并积累了农田工程设计、节水农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得吊挂任第 4 页 共 9 页 何物品,切断总电源后做好交接 班记录,将司机室门窗关好,方能离去。 作业中遇五级及其以上大风或阵风,应立即停止作业,将回转机构完全松开,起重臂应能随风转动。 电焊设备 : 现场使用的焊机须防雨﹑防潮 ,并配有消防用品。 焊接时 ,焊工和配合人员须防触电﹑高处坠落﹑中毒和火灾等安全事故。 在熔器内 施焊时 ,须有以下措施 :必须有进出风口 ,设通风设备
工具或使用的材料手段等。 对译公式:介+名+动。 (4)趋动式 ① 怒发 上 (向上指 )冲冠。 (《 廉颇蔺相如列传 》 ) ② 从流漂荡 , 任意 东西 (向东流 , 向西流 )。 (《 与朱元思书 》 ) 规律小结 :活用的名词一般是表示方位的 , 此时名词前面加一个介词 , 后面加一个动词。 对译公式:介词+方位名词+动词。 高考总复习 语文 (5)陈述式 ① 明月 (明月照着 )半墙。
t raf fi c and had done so succe sf ul ly. Af ter havi ng been i nst r ucted t o dri ve out of t own, I began to acqui r e conf idence. Sure t hat I had pased, I was alm ost beginning t o enj oy m y
Wrat h by John Steinbeck voi ce the t hemes of slaver y and mi grator y l abor respect ively. The ti tl e of The Grapes of Wrat h es fr om a li ne in an extr emely f amous Civi l War song, “The B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