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下册教材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比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比例的意义”教学中注意情感、价值观的渗透。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学生算出各面国旗长、宽之比均为 3: 2,借机向学生说明:为维护国旗的尊严 ,我国制定了《国旗法》,其中规定“国旗长、宽之比为 3: 2”,所以尽管在不同的场合根据需要国旗的大小可能不同,但是它们的形状是一样的。 让学生认识到国旗的庄严与神圣,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国旗的教育。 2.比例教学中的“变与不变”。 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很抽象,它是一种数学模型,研究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正比例里,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但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 在反比例里,一种量扩大(缩小),另一种量也反而缩小(扩大),但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 对于判断题,需要帮助学生理解。 ( 4 46 页) 如何界定比例尺的大小。 比例尺的大小不是指比值的大小,而是指缩放程度的大小。 例如:比例尺 1: 1000 大于 1:100. 利用比例尺进行计算时,注意计算中的长度单位的转换训练。 第四单元 统计 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或简单预测。 “统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信息表达表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信息; 利用统计图进行分析时,要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统计信息,才能避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