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导管消融快速性心律失常(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速、心尖室壁瘤)  心脏离子通道病:只要有晕厥或室速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 药物治疗: • 治疗器质性心脏病 • 纠正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诱因 • 应用 β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 对于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者可以按持续性室速用抗心律失常药,预防或减少发作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和处理 •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 •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和室颤 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室速、室颤 (摘自“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 • 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持续性室速多预后不良 , 容易引起心脏性猝死 • 除了治疗基础心脏病 、 认真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外 , 必须及时治疗室速本身 • 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心功能不全 、 电解质紊乱 、洋地黄中毒等 • 对室速 、 室颤的治疗包括终止发作和预防复发 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程序 进一步评价和治疗房颤进一步评价和治疗窄QRS 心动过速进一步评价和治疗室上速心功能好电转复普鲁卡因胺、胺碘酮电转复胺碘酮诊断不清进一步评价和治疗室速鉴别诊断宽QRS 心动过速 单形或多形室速稳定准备电转复不稳定血流动力学评价稳定的单形或多形室速处理程序 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胺碘酮利多卡因正常心功能胺碘酮利多卡因同步电转复EF↓单形室速 注意;可能需直接电转复心功能不好:胺碘酮利多卡因电转复β阻 滞剂利多卡因胺碘酮普鲁卡因胺正常QT病因治疗镁剂起搏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长QT纠正电解质多形室速评价有无QT延长稳定室速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  可首先进行药物治疗 ——应用的药物为静脉普鲁卡因胺( Ⅱ a)、索他洛尔( Ⅱ a)、胺碘酮( Ⅱ b)和 β阻滞剂 ——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相对疗效不好,但半衰期短,便于接续使用其他药物 ——有心功能不好的病人首先考虑胺碘酮 ——心功能好者也可试用普罗帕酮  可以使用电转复  原则上试用一种药物,若无效,应尽快电转复 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 对反复多次发作者,应在电转复的基础上使用药物 • 可以考虑安装临时起搏电极进行快速刺激终止 • 可考虑使用大剂量胺碘酮,必要时联合 Ⅰ b类药物(利多卡因、美西律)或 β阻滞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 持续室速:终止发作 多形性室速:  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蜕变为室颤 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应按室颤处理 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鉴别有无 QT延长  不伴 QT延长的多形性室速 ——病因治疗 ——缺血者可使用 β阻滞剂,利多卡因 ——其他情况可用胺碘酮( Ⅱ b)、利多卡因( Ⅱ b)、普鲁卡因胺( Ⅱ b)、索它洛尔( Ⅱ b)、 β阻滞剂(未确定类) 多形性室速:  伴 QT延长的扭转性室速 ——停止使用可致 QT延长的药物 ——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注射镁剂 ——临时起搏 ——异丙肾上腺素 QT延长的原因 • 先天性 QT延长综合征 • 获得性 QT延长: ——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 ——心动过缓:高度房室阻滞,窦缓 ——药物: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三环抗抑郁药,抗组织胺药等 ——液体蛋白饮食 扭转性室速的治疗  停止使用可致 QT延长的药物 ——注意有些药物的半衰期很长,停药后不一定能马上排除,需要一定的时间。 如胺碘酮  纠正电解质紊乱 ——补钾是最基本的治疗 ——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伴有心衰,即使是轻度低钾也要积极治疗 ——静脉补充镁剂: 1- 2克置入 100- 250ml液体中静点。 ——注意及时复查电解质 扭转性室速的治疗  异丙肾上腺素:适用于心动过缓造成的扭转性室速,起搏前的临时措施  临时起搏:适用于心动过缓,一般需要在> 90次 /分起搏 • 持续发作造成心源性脑缺血时要进行电复律 无脉搏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 (节选) 室颤 /无脉搏的室速  CPR和除颤在任何时候都是优先的措施,要尽量减少对 CPR的干扰  不能转复或无法维持稳定灌注节律者应按治疗程序进行治疗(包括肾上腺素、气管插管等)  抗心律失常药首选胺碘酮  利多卡因也可使用(未确定类)  若为扭转性室速,考虑使用镁剂 2020年 AHA心肺复苏指南中 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定位 Access for Medications: Correct Priorities • During cardiac arrest, basic CPR and early defibrillation are of primary importance,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s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 Few drug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est are supported by strong evidence. • After beginning CPR and attempting defibrillation, rescuers can establish intravenous (IV) access, consider drug therapy, and insert an advanced airway. 2020年 AHA心肺复苏指南中 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方法的变化 • The drug should be administered during CPR and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the rhythm is checked. • It can be administered before or after shock delivery, in a CPR–RHYTHM CHECK–CPR (while drug administered and defibrillator charged)–SHOCK sequence (repeated as need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