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减少10kv线路负荷突变跳闸次数qc成果(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调查依据 : 现场运行资料 制表 : 李丽娜 2020年 5月 10日 保护定值更改单流 程 下发保护定值更改单 下发保护定值更改单 开始 结束 调度继电保护专责 输变电工区接收保护定值更改单 变电检修班接收保护定值更改单 变电检修班更改保护定值 变电检修班返还保护定值更改单 保护定值更改单没有实现闭环管理原因: 1. 输变电工区接收保护定值更改单后没有及时下发保护定值更改单。 2. 变电检修班接收保护定值更改单后没有及时更改保护定值。 3. 变电检修班更改保护定值后没有返还保护定值更改单。 ✄ 调度人员参加业扩情况调查 调度人员没有参加业务扩展工作(简称业扩),无法提前掌握负荷变动情况,及时更改保护定值。 调查人 : XXX 调查时间 : 2020年 6月 调查依据 : 现场实际调查 五、确定目标 我们将目标设定为: 10KV线路负荷突变跳闸次数由 8次降低至 1次 实施目标对比图 8 1 0 1 2 3 4 5 6 7 8 9 实施前 目标 实施前 目 标 次数 制表 : XXX 2020年 6月 10日 针对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领导重视,课题切实可行 不需要增加投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小组成员素质高,团结协作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 六、原因分析 光明 QC小组从 人 、机、法、环四个方面进行末端因素分析,绘制出因果图如下: 负荷突变跳闸次数多 法 冲击性负荷增加较多。 环 保护定值更改单管理不规范,没有实现闭环管理。 调度人员没有参加业扩工作 经济发展 人 运行人员负荷 监视不到位 电网负荷监视设备陈旧 线路分段开关保护无选择性 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 机 制度不健全 缺乏考虑 从因果图列出的 5个末端因素,进行要因确认: 序号 末端原因 原因分析 结论 完成日期 1 冲击性负荷增加较多。 经济发展 非要因 2020年 3月 2 线路分段开关保护无选择性。 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 非要因 2020年 4月 3 运行人员负荷监视不到位。 电网负荷监视设备陈旧 非要因 2020年 4月 4 保护定值更改单管理不规范,没有。供电公司减少10kv线路负荷突变跳闸次数qc成果(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为了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使变电站智能接地线监控可靠性达到 100%; %100%0%10%20%30%40%50%60%70%80%90%100%现状值 目标值监控可靠性图 41现状与目标柱状对比图 制图:王峰 目标确定 四、确定目标 通过以上分析论证,我们认为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公司各级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工作, 对站内各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变电站工作多、人员少、安全责任重
hot el, so I asked a por t er . I not onl y spoke Engl i sh ver y car efull y, but ver y cl ear ly as wel l. The port er , however, coul d not under stand me。 I r epeat ed my quest i on sever al tim
GDP增长率之比,这一指标主要用来测量房地产行业相对国民经济的扩张速度。 有研究机构认为其值一般在 1以内属于合理范围, 1~ 2是泡沫预警, 2以上表示房价虚涨,泡沫显现。 ② “房价收入比”,是指一 个 地方或城市每 户 居民的家庭 购 房 总 价 与 家庭年收入的比 值 , 该 指 标 用于考察居民的 购 房能力。 通 过对数 十 个经济发 展水平不同的 国 家和地 区
South Pol e for t he fi rst ti me. Though, at f ir st , Byrd and hi s men were abl e to t ake a great many phot ogr aphs of t he mount ains that lay below, t hey soon r an into ser ious tr oubl e. At
存在树障 环境 六、确定要因 根据原因分析图,编制要因确认表 序号 影响线损的因素 验证结果 验证人 要因判断 1 三相不平衡 通过现场勘查 A相末端电压 202V, B相、 C相电压均为 228V 王俊杰 要因 2 电能表精确度低 经过对电能表的抽样校验,发现 20%电能表读数不准确 王俊杰 要因 3 配变容量与负荷 不匹配 北关台区配变容量 315kvA,通过调查月最大供电量 3万 KWh
registered letter !Lesson55 Not a gold mine 并非金矿Dreams of finding lost treasure almost came true recently. A new machine called 39。 The Revealer39。 has been invented and it has been used to detect